區塊鏈亂象調查:虛擬幣高收益「割韭菜」

區塊鏈亂象調查:虛擬幣高收益“割韭菜”

時髦的科技概念,在一些人手中成為斂財旗號,當前區塊鏈行業十分火爆,不少投機者、甚至上市公司都來“蹭熱點”。

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極端案例中,區塊鏈成為集資詐騙、傳銷的斂財旗號;而更多的時候,是“搭便車”的投機者利用時髦概念渾水摸魚、蹭熱點,今年以來,個別上市公司披露有關區塊鏈的“忽悠式公告”,談起了“鏈愛”。

虛擬幣傍上區塊鏈

如今,各種打著區塊鏈名義從事非法集資的組織,如智慧鏈、基因鏈等,它們廣泛活躍於微信群等社交圈中,這些團隊打著技術創新的幌子,以高回報為誘餌,採取拉人頭、病毒式營銷推廣的方式,吸引了大量投資者蜂擁而至。

針對這種現象,儘管央行等監管部門已經發布關於代幣融資涉嫌非法的公告,要求項目進行清退工作,但是實際推動過程中並沒有引起市場主體的足夠重視,導致一些項目借虛構場景、技術名義來進行非法活動。

而縱觀“區塊鏈”傳銷的多起詐騙事件,大多都是通過傳銷虛擬貨幣來完成的。傳銷頭目盯上了區塊鏈這一話題傳播性高,專業性強的特點,用各種小白不懂的名目大肆宣傳一番,將“傳銷幣”包裝成一種高端的有巨大升值潛力的幣種,使得幣圈小白紛紛落套。

今年4月,西安警方破獲一起打著“區塊鏈”概念的特大網絡傳銷案,涉案資金達8600餘萬元。在一些案件中,不法分子以“區塊鏈”為幌子發展會員、下線,既對受害人造成財產損失,又對正常的“區塊鏈”研究、應用帶來負面影響。這也可以說是區塊鏈斂財的招數。

據專家介紹,近來“區塊鏈”類詐騙案件頻發,不法分子常以“投資虛擬貨幣週期短、收益高、風險低”為藉口,騙取用戶信任並誘使其轉賬進行投資。同時,他們往往隱藏網站域名和聯繫方式,使受騙者無法驗證公司資質,因而輕信詐騙套路。

區塊鏈亂象調查:虛擬幣高收益“割韭菜”

 如何識別“區塊鏈”傳銷幣?

那麼,區塊鏈與傳銷幣有區別嗎?對此,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秘書長吳震說:“隨著數字貨幣受到熱捧,很多互聯網金融平臺打著區塊鏈、虛擬貨幣的旗號經營,去年就出現過有著400多種名目的傳銷幣。還有一些平臺利用高收益進行虛假宣傳開展業務。”

吳震認為,區塊鏈要想成功,有四個必要條件:必須多方參與;參與的多方都有積極性,數據真實性問題;實施難度。此外他認為,傳銷幣和空氣幣有區別,傳銷幣更底層,很多人利用老百姓不瞭解區塊鏈,打著區塊鏈名義做假虛擬貨幣,和區塊鏈沒有關係,是傳銷方式、金字塔機構等等。

對於市場上已經出現的打著區塊鏈名義進行虛擬貨幣傳銷項目的公司,儘管它們花樣百出,形式各樣,但也往往具備數個共同點。

首先,以某些幣界名人、投資團隊作為背書,誇大宣傳項目,可能實際上並不存在;

其次,發佈白皮書(一般無技術場景及源代碼),宣傳虛擬貨幣的儲藏價值和使用價值,而實際並無任何適用場景和技術研發;

再次,使用者推薦新加入者,將獲得一定比例的數字貨幣或其他形式的獎勵回報。

除此之外,識別“區塊鏈”傳銷幣需要認真看以下三點:

1、看名稱

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最初是極客圈的產物,都是高精尖人才經過多年研發出來的技術,所以大多數正經的加密貨幣的名字,充滿了科技的味道,並且通常會與所做的區塊鏈項目內容有一定關聯。

不過,也因此對普通人來說其含義不那麼容易理解。最簡單的比特幣、以太坊,“比特”和“以太”這些科技圈的名詞,未必所有人都瞭解其含義。

而傳銷幣主要的目標對象是普通群眾,他們對科技、對加密貨幣不是那麼瞭解,所以幣的名字的基本規則是通俗易懂,一般會與吉祥、財富、健康這些凡人普遍渴望的事物掛鉤。比如吉祥幣、盛通幣、珍寶幣、通寶幣、富豪幣、稀量幣、五行幣、盛源幣這些典型的傳銷幣,名字都很媚俗,但卻容易理解,大多數正規的區塊鏈項目都不會起類似的名字。

2、核查官網與具體項目介紹

傳銷幣普遍通過QQ群、微信群、朋友圈等社交渠道傳播,許多傳銷幣並沒有官網,這可以作為一個識別的依據。畢竟加密貨幣也算互聯網科技圈子的事物,如果連宣傳的網站都沒有,的確值得懷疑。

不過,部分傳銷幣還是有官網的,不過有些直接被安全防護工具給拉黑,這樣也省的想參與的人去識別。有些可以進去,但從官網可以見到一些端倪。傳銷幣都是為了圈錢而生,官網往往閉口不談項目,即便有,往往項目介紹的模糊,除去可以保證投資人賺錢,其餘不知所云。

另外,傳銷幣往往會把他們的背景介紹的很大氣,除去各種商業精英、專家背景,有些甚至還上了政府部門、國際組織。比如環保幣,官網若即若離的提到了“聯合國”,雖然沒有明確說明他們與“聯合國”有合作,但很容易讓人誤解。

3、傳銷幣的顯著特徵:包賺不賠,拉人頭髮展線下

雖然很多正常的加密貨幣也需要做營銷推廣,也需要宣傳項目優勢,並希望被更多的人知道與使用,但宣傳歸宣傳,絕對不會許諾包賺不賠,更不會用拉人頭髮展下線的方式推廣。但是對於空殼的傳銷幣,目的就是圈錢,所以必須給投資者描繪一幅美好的“錢景”,然後直接或變相的用拉人頭髮展下線的方式聚集資金。

面對潛在的詐騙危機,投資者如何避免上當受騙?專家建議,一方面應客觀理性看待區塊鏈的價值,不要相信“天花亂墜”的承諾,尤其要避免盲目投資;另一方面,遇到“區塊鏈”相關的投資項目時,不要輕易向個人賬戶轉賬,務必通過官方渠道驗證其公司信息,以防陷入投資騙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