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句話影響了中國人幾千年,直到他出現

袁了凡:立命之學

◆◆◆

文 |石祿生

前言

中華五千年,華夏文化一脈相承,厚積薄發,最終形成了以儒家文化為中心的東方哲學體系。至明末清初,中華儒文化的積累已然抵達了歷史的高峰,儒家知識沉澱閃耀著智慧的光華。

也就是從這一時期起,廣大讀書人的家庭乃至士大夫階層的宅第,興起了儒家文化字板刻制之風:即以長方形或正方形的木板為載體,在其上刻制儒家經典語錄或記述儒家聖賢格言,用於家中擺設,以自勉或激勵家人遵守儒家為人之道。

這些字板文化,可謂字字珠璣,無不是儒家智慧的結晶。對於今人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啟示意義。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句話影響了中國人幾千年,直到他出現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現藏有一套制於清代的儒家文化八屏字板。撫去灰塵,頗為驚豔。該套字板記述了宋明清三個時代一些理學名家或儒風大家的哲理思想,每一屏單獨記載一個人物,總計八屏八個人物。

因此,該套字板每一屏都是獨立成篇的啟示格言,屏塊之間可忽略次序。筆者試著分別予以解讀。

1

中國有句古話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原話出自《論語·顏淵》,反映的是孔子本人的命運觀:人的一生之命,冥冥中自有定數。

這種命理思想,追根溯源,或許來自於古老的《周易》理論。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句話影響了中國人幾千年,直到他出現

孔子畫像

但很顯然,傳至春秋時期,貴為中華思想第一人的孔子,也接受了這種命理之說,信以為然。

既然連孔子都信奉“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天下的凡夫俗子們當然更逃脫不了命理思想的約束了。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句話影響了中國人幾千年,直到他出現

所以說,中國歷史上下幾千年,這句話的影響力是非常深遠的:信命,是大多數古人的基本精神信仰。

直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仍然是許多人的精神鴉片之一。

掙不了錢的,買不起房的,娶不上媳婦的,生不了子嗣的,遭遇種種失意的,凡此種種,誰都有可能有意或無意,認真或半開玩笑地說上一句:“命裡註定的。”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句話影響了中國人幾千年,直到他出現

相對於古人對命理運數的堅信不疑,現代人的命運信仰是比較複雜的,有時候“信”命,有時候不信;失意者“信”的多,得意者不以為然;文化程度低的人“信”的多,文化層次高的人往往信奉“人定勝天”。

這也很好解釋:科學技術和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在主流文化認知體系下,命理這種東西基本被判定為迷信或偽文化。這種認知無疑是社會文明的進步。

但即便是如此,“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仍給我們每個人以無形的、或多或少的心理暗示。

其實早在明代晚期,有一個人就對周易文化派生出來的命理學說提出了批判性的否定,並創立了與之相對的、頗具唯物主義色彩的“立命之學”。這個人就是明代重要的思想家袁了凡(本名袁黃)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句話影響了中國人幾千年,直到他出現

提到袁了凡,很多人會想到《了凡四訓》。

沒錯,作為中國古代家訓家規文化的鼎峰之作,《了凡四訓》是相當偉大的思想文本。而且袁了凡正是在“四訓”中提出“立命之學”的。四訓中的其他“三訓”分別是“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句話影響了中國人幾千年,直到他出現

立命、改過、積善、謙德,正是這四個方面,形成了袁了凡的“四訓”: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句話影響了中國人幾千年,直到他出現

“立命”,教導人們如何跳出唯心的命理困境,努力改變命運;

“改過”,指導人們如何改過自新,畢竟人無完人嘛,這也是唯物主義的先進觀念;

“積善”,提倡人們積德為善,獲得好報。這一理論頗有佛家文化的基因,但不得不說,這仍是偉大的思想,它是明代慈善業的精神基礎。

“謙德”,主張謙虛、德行為先,這點自不必多說,放之四海而皆準。

由上可見,“了凡四訓”的每一個方面,都是塑造儒家君子人格的關鍵部分,一針見血,十分了不起。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句話影響了中國人幾千年,直到他出現

但是,本文無意詳述了凡四訓的思想文本,而是聚焦於袁了凡的“立命之學”理論。

現藏於福建品藏文化公司的儒家文化八屏字板,即有一屏提及了袁了凡的“立命之學”。字板文字為:“袁了凡曰:士君子存心濟物,使海內人少我不得,則天亦自然少我不得,積德行仁,即此便是立命之學。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句話影響了中國人幾千年,直到他出現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大概意思是說,君子存心做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這使得世人都離不開他,上天自然也離不得他,如此積德行善,就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最佳方式。

需要著重指出的是,“立命之學”固然是袁了凡的標誌性家訓理論,但字板中的文字原話並不是出自於袁了凡之口,至少袁了凡不是說這番話的第一人。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句話影響了中國人幾千年,直到他出現

歷史上說這番話的第一人,是北宋的隱士詩人林逋

此人是宋代著名的隱士,文學、書法、思想造詣聞名天下,跟范仲淹等人交好,其詩書之名頗得陸游、黃庭堅等名家賞識。有興趣的讀者可自行了解,本文不贅述。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句話影響了中國人幾千年,直到他出現

作為宋代了不起的民間思想家,林逋的很多思想語錄,後來被世人歸集記載下來,並由此形成了《省心錄》思想文本。

《省心錄》中即有記載:“士君子存心濟物,使海內人少他不得,則天亦自然少他不得”。

顯而易見,林逋的這句話,跟明代袁了凡的“立命之學”思想是相通的。由此,袁了凡引為自用,將文中的“他”改為“我”,使之成為“立命語錄”之一。

2

作為“立命之學”的創立者,袁了凡的自身命運軌跡,就是驗證“立命之學”的案例典範。

袁了凡曾經是命理思想的頑固信仰者,凡事總喜歡說:“這是天註定的”。

但後來,由於受一名寺廟高人的指點,袁了凡通過個人努力,成功地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句話影響了中國人幾千年,直到他出現

從此,袁了凡成為堅定不移的“立命”論者,即認為只要通過個人的後天努力,命運是可以改變的。

1533年,袁了凡出生於浙江嘉善縣。他幼年喪父,母親希望他去學醫。在此意義上,袁了凡很早就被指定了命運方向。

少年時期,有一回袁了凡在一座寺廟裡遇見一個隱世老者,看上去像是個世外高人。這位老人看了看袁了凡說:“這位少年,我看你氣宇不凡,有當官的命,你怎麼不讀書考功名?”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句話影響了中國人幾千年,直到他出現

一問得知,老人姓孔,雲南人,自稱深得易經學真傳,精通命理,他對袁了凡說:“聽我的,不會錯,你命裡該讀書當官。”

不得不說,在這點上,孔姓老者算是說對了,而且也說通了袁了凡。於是袁了凡過了幾天,就去學館拜師讀書了,準備以後去考科舉。

但是有一點讓袁了凡很是鬱悶,孔姓老人不但算定了他命裡該讀書為官,還算定了他每一次考試的成績:“某年某月考童生,你會得第幾名;再某年某月府考,你會得第幾名;又某年某月考貢生,你得第幾名......”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句話影響了中國人幾千年,直到他出現

凡此種種,每次算卦都精確到了考試名次,而且成績都是中等而已。更神奇的是,還都被孔老人一一說中了。

久而久之,袁了凡就失去了發奮讀書的動力:“反正連考試得第幾名都是天註定的,再刻苦也沒有上升空間。”

更可怕的是,孔姓老人還算了袁了凡的命運定數:“你會在某年某月開始當官,但任期只有三年半。五十八歲那年,你會告別人世。”

袁了凡頓時心灰意冷:“一切都是已知的,這樣的人生還有什麼奔頭?”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句話影響了中國人幾千年,直到他出現

再後來,袁了凡在南京棲霞寺認識了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雲谷禪師。

認識的過程是這樣的:袁了凡跑去寺廟裡,一言不發,跟雲谷禪師相向而坐,陪他打起坐來,這一坐就是三天。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句話影響了中國人幾千年,直到他出現

袁了凡與雲谷禪師

到了第三天,雲谷禪師先忍不住了:“你這位後生倒是很有定力啊,難道也看破紅塵了?”

袁了凡無奈地說:“不是我定力好,而是算命先生算定了我的命運,我實在是對人生沒什麼想法了。”

雲谷禪師何等高人?他見袁了凡被算命先生束縛了心志,便善心大發,對袁了凡說了一大堆人生大道理,都是勸他要上進的話,其中最重要的一句話是:“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用現在的話來說,大概意思是:自己的命運自己做主,人生之福要靠自己奮鬥。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句話影響了中國人幾千年,直到他出現

雲谷禪師的造詣當然要勝過孔姓算命老人,袁了凡沒有理由不心服口服。於是他聽從雲谷禪師的教誨,開始發奮讀書。

或許是心理解放的原因,後來袁了凡每每考試,取得的成績,跟孔姓老人算定的名次都不一樣了,均優於孔老人的預測。

3

萬曆十四年(1586),袁了凡終於考中了進士,開始了為官生涯。他先後任天津寶坻知縣、兵部主事等職務。

袁了凡為官的時間顯然超過了孔姓算命老人算定的“三年半”,但也確實不算長,前後也就七八年時間吧。

袁了凡最輝煌的仕途業績是,他在1592年駐守朝鮮平壤的時候,率領3000名朝鮮兵擊退了日本侵略軍。

但不久之後,袁了凡就因得罪上司被罷了官。他從此回鄉隱居,潛心做一名學者,著書立說。明代一代思想大家,就此誕生。過程不贅述。

值得一提的是,袁了凡後來不僅成為了大明晚期的思想巨人,而且他還博學多才,在天文、水利、醫藥、農學、算數等領域均有建樹。他終於通過自己的努力,完全改變了命運。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句話影響了中國人幾千年,直到他出現

袁了凡病逝於1606年,享年七十四歲,毫無懸念地闖過了孔姓算命老人給他預測的“五十八歲”生命大關。

終其一生,無論是讀書、為官,還是做學問,對袁了凡的人生影響最深的無疑有兩個人:一是孔姓算命老人,二是雲谷禪師

前者帶他的影響,以負面的心理包袱居多;後者才是他生命中的貴人。亦因如此,袁了凡視雲谷禪師為一生的恩師。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句話影響了中國人幾千年,直到他出現

自己的命運自己做主,努力就能改變命運。這一思想認知,放在今天似乎不足為奇。

但在千年以前的明代,袁了凡能有如此認知並創立“立命之學”,無疑是劃時代的成就,憑此一點,足以堪稱偉大:“立命”之說打破了幾千年的傳統命理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