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名動四方的古城,如今真的涼涼了?

這是翩千匯推送的第45

個城市與它的故事

鳳凰古城這兩天又攤上事兒了,一則“鳳凰古城又收費了”的消息傳遍網絡,鳳凰古城因為其獨特的美景、古樸的民俗一直受到遊客的歡迎,從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遊客絡繹不絕。

於是和很多景區一樣,鳳凰古城打起了收費的主意,但事實證明這的確是個餿主意。自從收門票以後,古城的遊客開始不斷縮減,甚至一度成為“空城”。

自2009年起,鳳凰古城歷經收費、免費幾次波折,最終於2016年的4月10號,暫停收取148元的門票,轉而採用各景點單獨收費和九景聯票的模式。

這一舉措讓鳳凰重獲了新生,遊客又開始前來,但是這次的收費新聞讓鳳凰再次捲入風波。風波是風波了,不得不說鳳凰確實又火了一把,拋開這些新聞不說,我們單獨來看看鳳凰有些什麼景點值得一看。

曾經名動四方的古城,如今真的涼涼了?

其實位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南部的鳳凰古城,一直以來都是很多旅遊愛好者熱衷的目的地,不僅是因為沈從文的《邊城》,也不是著名作家路易·艾黎口中的“中國最美麗”的小城,更多的是來這裡感受美麗的湘西風情,感受苗家人與土家人的民族風情。鳳凰古城與麗江古城、平遙古城媲美,享有“北平遙,南鳳凰”之名,一直保持著清朝康熙年間的建築風格,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曆史,雖歷經滄桑,仍保存完好。

曾經名動四方的古城,如今真的涼涼了?

古城都是適合徒步遊的,從古老的城牆出發,看一看北門城樓,看著呈一半月拱,有兩扇鐵皮包裹,圓頭大鐵釘密鉚其上的大門,想象一下明清時的軍隊,是如何站在這裡守衛城鎮的。

曾經名動四方的古城,如今真的涼涼了?

走到城牆盡頭,慢慢踱步到東門,逛一逛東正街,具有鳳凰鄉土氣息的民族、民間工藝品店鋪都在這裡。店鋪內,古代、現代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藝品琳琅滿目,選購者絡繹不絕,紅砂石板路上常見到三三兩兩金髮碧眼的外國人,或欣賞選購民族工藝品,或探討古街的民族文化底蘊,呈現一派繁華景象。

曾經名動四方的古城,如今真的涼涼了?

除了工藝品店鋪,這裡還有大師沈從文的故居,這座老宅本是從文大師的祖父,沈宏富於1866年興建的,房子為穿鬥式木結構,前後兩進,火磚封砌,小巧玲瓏,古色古香,具有濃郁的湘西明清建築特色。

沈從文的墓地也一樣在鳳凰古城,墓地沒有凸起的墳土,沒有華麗的裝飾,一塊從墓穴後鑿起來的不規則的天然五色巨石矗立,成為沈從文墓獨特的標誌。前面臨摹沈從文手跡,刻有沈老富有哲理的語句:“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背面刻有輓聯:“不折不從,星斗其文;亦慈亦讓,赤子其人。”這四句話的最後一個字連起來是:“從文讓人”。

曾經名動四方的古城,如今真的涼涼了?

墓地緊鄰的就是鳳凰的母親河:沱江,沱江之水潺潺流淌,江邊的河道很淺,水流悠遊緩和,可以看到柔波里招搖的水草。

立於江邊,耳畔是風聲、水聲,是孩童的歡笑聲,是水岸邊的搗衣聲,一切都是恰到好處。江的兩岸是連綿的土家吊腳樓,是鳳凰古城具有濃郁苗族建築特色的古建築群之一,該吊腳樓群全長240米,屬清朝和民國初期的建築,如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這些樓細腳伶仃的立在沱江裡,似一幅韻味頗濃的山水畫。

曾經名動四方的古城,如今真的涼涼了?

如果說白天的鳳凰古城是清秀溫婉的,那麼晚上的鳳凰就是絕美豔麗的,不論是現代化的都市,還是厚重的古城,最讓我期待的,都是它夜晚的風景。古城到了夜晚,迷離的夜色,沱江邊飛簷翹角的吊腳樓泛著古意,酒吧不時傳來音樂聲,如夢幻般摩沙著古城的夜空。站在江邊,江邊三倆人在放河燈,河燈在夜裡閃爍,載著祈福和心中的祝願緩緩的流淌。

曾經名動四方的古城,如今真的涼涼了?

古城發展到今日,被越來越多的商業化包裹,就像這次的收費風波,說到底還是商業和利益的衝突。作為一個發展旅遊的古城,如何在發展和保護之間做到平衡,這是當局應該思考的問題,而不是把問題附加在遊客身上,如果不正確定位,鳳凰古城,怕是真的要唱首“涼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