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陋俗 一陣新風拂鄉村

株洲網訊(株洲日報記者 陳洲平 通訊員/陽童)不大辦酒席、不請歌舞團、不設拱門,幾名後輩陪伴老人走完最後一程,為母親舉辦極簡葬禮。這是茶陵縣秩堂鎮馬吉村村民劉美林響應該縣《深入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的實施意見》採取的舉動。這樣的節儉方式不是個例,已在茶陵各地蔚然成風。

近年來,茶陵縣大力“除陋習、樹新風”,今年更是出臺了《深入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的實施意見》,犀城大地正逐步破除大操大辦、不贍養老人、聚眾賭博等各種陳規陋習,鄉風民風美起來、人居環境美起來、文化生活美起來。

多措並舉,引領鄉村新風尚

“同學們,這裡記錄的是我們洞頭村的起源,還有洞頭村的家風家訓。”每到週五,棗市鎮洞頭村的老人李福生都會帶領小學生,前往村裡的農村家庭教育基地,為孩子們講解洞頭村的歷史、家族名人和中國傳統文化知識。

洞頭農村家庭教育基地,是茶陵第一家農村家庭教育基地。這座記載洞頭村歷史的徽派風格建築,是孩子們瞭解鄉土的窗口,也是全村人的文化禮堂。外出務工的洞頭人,每年年底回家,都要抽空來此學習家規家訓,這是洞頭村多年養成的規矩。

7月2日,茶陵縣紀委、縣委宣傳部、縣檔案史志局、縣婦聯面向全社會開展第二屆“家規、家訓、家書”徵集活動,讓好家風帶動好鄉風。

茶陵縣今年來陸續開展了“我們的節日”“歡樂瀟湘·歡樂茶陵”等活動,豐富村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開展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茶陵好人”評選等,引導農民移風易俗、戒奢克儉、崇尚科學、孝老愛親、誠實守信;開展基層平安創建行動和“農村環境保護”工程,為美麗鄉村建設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樹立榜樣,凝聚身邊正能量

馬江鎮長聯村的龍丙生老人今年5月底過世了,但其身後事卻辦得格外簡單:不請朋友,只請為數不多的血緣親人,不收人情費、不要歌舞表演、不大擺酒席。

“這是我父親生前叮囑的,他一生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其子龍風波感慨道,其父生前從不辦生日宴會,多次叮囑簡辦後事。

“按照以往的風俗,村裡人過世要大辦喪事,請腰鼓隊,辦長酒席,人情費一年年看漲,大家都感覺吃不消。”長聯村黨總支書記龍物來說,像龍丙生老人這樣戒奢節儉的好觀念,值得村民們學習。

今年清明節,舲舫鄉大嶽村分外安靜,各墓地裡沒有鞭炮聲,只有鮮花和水果。這得益於村裡退休老黨員組成的紅白理事會逐戶上訪、日夜巡邏。如今,文明過節已成該村一種習慣,不少周邊村子前來取經,學習發揚文明過節的新風尚。

正是因為有龍丙生、大嶽村這樣的好榜樣,越來越多的茶陵人、茶陵鄉村用實際行動加入到“除陋習,樹新風”的隊伍當中,凝聚起強大的正能量。

文娛活動,帶來鄉村新面貌

朗誦、舞蹈、歌曲、太極拳表演……7月3日上午,雲陽街道舉行了以“永遠跟黨走共築中國夢”為主題的紅色經典誦讀文藝演出,由居民們自編自導的12個節目,精彩演繹著新時代新氣象,贏得在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當天,在火田鎮臥龍村舉辦的全縣首個村級“黨的十九大精神講習堂”授牌開班儀式上,村民表演的歌曲、舞蹈、小品等節目,贏得了全體黨務工作者的陣陣掌聲。

走進腰潞鎮潞理村,在居民文藝廣場,鄉村大舞臺、籃球場和健身器材等一應俱全,一到傍晚,跳舞的、打球的、健身的,熱鬧非凡。

“現在全縣各鄉村,都建了文化廣場或體育場,組建了多種文藝團體,其中以廣場舞團最多,現在業餘時間打牌的少了,跳舞健身的多了,一到節慶日更是‘能人’輩出,節目花樣繁多。”茶陵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隨著《深入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的實施意見》的深入實施,如今的茶陵縣所有行政村正逐步完成一部村規民約、一組家風家訓、一個紅白理事會等“十個一”目標,進一步減輕農民群眾的經濟負擔,淨化社會風氣,為該縣加快建成湘贛邊界中心縣,努力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道德滋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