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邦儀器:曾經的好基友,邁瑞醫療千億市值背後!

從2011年4月開始,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邁瑞”)對深圳市理邦精密儀器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理邦儀器”)發起了知識產權攻勢。日前,這場曠日持久的專利大戰終於落下帷幕,邁瑞獲得勝訴,獲賠總金額達到2800餘萬元。

這場典型的“後起之秀”與“傳統貴族”間的知識產權糾紛引起了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在知識產權日益受到關注的今天,後發科技創新企業如何突破重圍,完美規避巨頭們的訴訟圍剿?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一些企業是行業新進入者,它們沒有在位優勢,一開張就處於不利地位;而另一些企業雖然久在某行業經營,可惜一直沒有佔領行業制高點,只是艱難的跟隨者。但最終這些企業中的優秀者在創新中找到了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脫穎而出,成為行業的領導者或是鮮明特色的創造者。這些造就後發優勢的企業稱之為後發企業。

後發企業最早是以技術引進為起點,並在此基礎上不斷進行技術的提升和創新。但是,這些企業在創新之路上可謂步步艱難。雖然可以對成熟的技術和產品進行模仿和學習,借鑑已有的研發經驗和成熟技術,節省研發經費,縮短研發時間。但是,由於先發企業已經佔領市場,具有技術和品牌的優勢,尤其在知識產權上,佔據著絕對的主動。一般情況下,這樣的公司擁有核心技術的專利權,可以利用專利的排他性,對後發企業進行知識產權訴訟圍剿。

那麼,後發企業如何進行技術追趕與創新?

日本企業在這方面積累了很多成功經驗。二戰結束後,日本企業迅速展開恢復經濟的各種行動。通過技術引進,技術改進,正確處理引進技術與開發自主知識產權的關係,投入大量人力,財力產生了大量的專利。比如索尼公司,在1953年從美國貝爾實驗室引進晶體管技術,4年專注技術改進研究,申請了相關的外圍專利,在1957年成功推出世界上最小晶體管收音機,一躍成為全球的知名企業。

中國的大部分企業在近些年也逐漸走上了日本企業的道路,雖然在很多高新技術上,我們沒有佔據先發優勢,在與巨頭激烈競爭的過程中,邊迎戰邊學會運用知識產權尤其是專利權來固化技術創新成果,以備在專利戰中能突出重圍。

以理邦儀器為例,看專利積累和佈局的重要性

深圳,作為我國的創新前沿,眾多的高科技企業聚集在此。很多企業從後發企業逐漸蛻變成行業的領跑者,如華為,中興,騰訊等眾多知名企業。在這裡,我們選取深圳的一家醫療器械公司-理邦儀器為例,來看一看理邦儀器作為後發企業如何利用專利保存實力,逆勢而上。理邦儀器是家專注於醫療電子設備產品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涵蓋婦幼保健、多參數監護、心電產品、數字超聲診斷、體外診斷五大核心領域一百多種型號,公司於2011年4月登陸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

理邦儀器:曾經的好基友,邁瑞醫療千億市值背後!

理邦儀器:曾經的好基友,邁瑞醫療千億市值背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