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故事|天府廣場的過去你可知道?

偶然的機會,Go君幹上了一份瞭解各地人文故事的工作。才發現表面上自己再熟悉不過的城市,我們對它的過去卻一無所知。好歹現在,Go君也是在成都生活了14、5年了,也就對成都的城市文化歷史產生了濃厚興趣。

這次,Go君真真是下定了決心,今天起,要把成都的人文歷史,名人軼事,風土人情,民間習俗,風味小吃等挖掘出來,開闢{成都故事}系列選集,與我親愛的Go友們一同分享。要你們知道,來到春熙路,不只是可以看美女,逛SHOPPING,到帶寬窄巷子也不僅僅只是拍照片和下館子,遊武侯祠也不單單就欣賞三國文化魅力……它們的風雲歷史,它們的滄海桑田,各宗曲折,讓我們可以有更多的思考和遐想。而那些現在看起來毫不起眼、甚至是無人問津的街道建築,如果沒有人再次提及,恐怕它們的災難或不幸、榮耀或恥辱、輝煌或傳奇,也就變為了塵封千年萬年的記憶。

若Go友們能通過{成都故事},瞭解到這個自己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城市,找到自己生活奮鬥的動力,激發自己成長堅強的活力,也就是值了。

今天,我們先來聊一聊天府廣場的故事。

成都,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從它有確切文字記載的時間算起,也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但別以為成都眼下的繁華,是從2000多年前一直延續下來的。

老一輩的成都人都知道,現在空曠氣派的天府廣場,也就是毛主席揮手面向的那一大塊地方,百十年前被叫作“皇城壩”,是回民聚居和賣大眾小吃的地方。當今“皇城老媽火鍋”、“皇城壩肺片”的名稱大概都應溯源於此。

毛主席背後,則是歷史上各代蜀王府邸“皇城”之所在。辛亥革命之後,皇城開始被當作軍政府的駐地,先後遭到各路軍閥拼死搶奪。皇城附近,民房盡毀,皇城本身也一度被糟蹋得不成樣子,到處是斷壁殘垣。

後來四川政府覺得這塊地荒起礙眼,便陸陸續續遷入了一些學校,分頭整理,興建房舍。後來國立成都師範大學和國立成都大學、公立四川大學,合併為國立四川大學。

成都故事|天府廣場的過去你可知道?

“皇城”外面的石牌坊,正中是“為國求賢”四字。兩旁的題字分別是“會昌”、“建福”。 可以看見牌坊後面

那時皇城內學校薈萃,絃歌不絕。人們正在慶賀這個可喜轉變,可惜好景不長。1932年,軍閥劉文輝以皇城為據點,與田頌堯軍隊展開殊死巷戰。一共打了9天,被圍困在皇城內的各學校師生員工,紛紛藏匿磚牆下或床足避彈,幾天幾夜水米未沾,部份寢室被洗劫一空。據不完全統計,當時皇城內外連同部份街巷,總共死傷約3000人,各項損失,也就無法統計了。

成都故事|天府廣場的過去你可知道?

近看被戰火摧毀的民房。

劫後的皇城,敗瓦頹垣,荒涼滿目。百萬匹皇城的大城磚,年年被駐軍陸續偷拆,盜賣一空。後來抗日戰爭,皇城內的學校奉令疏散遷走。這裡也就慢慢變成了被人遺忘的地方。

成都故事|天府廣場的過去你可知道?

曾經的皇城壩(角度相當於從毛主席揮手處望向天府廣場)

這樣大的一個爛地區,國民黨政府當時是無暇顧及的,都忙於爭權奪利殘害人民,哪有閒心來加以整理。時間稍久一點,就有小商販來做生意買賣,漸漸變成“市場”。算命看相的,打金錢板的,賣唱的,賣耗子藥的,還有外省外縣流落來的“難民”,用草蓆爛布搭棚子來作棲身之所。越搭越多,貧民窟也就在不知不覺中成型了。

成都故事|天府廣場的過去你可知道?

用竹蓆搭起臨時住處。遠處是皇城城牆。

當年這裡還有一個不那麼動聽的名字叫“扯謊壩”。中國現代具有世界影響的文學大師李劼人先生曾如此寫道:“皇城壩在沒有開辦學堂之前,是一個百戲雜陳,無奇不有的場所。有說評書的,有唱金錢板的,有說相聲的,有耍大把戲的,有唱小曲子的,有賣打藥和狗皮膏藥的,有招人看西湖景的,也有拉起布圍、招人看娃娃魚的,有掏牙蟲兼拔痛牙的,也有江湖醫生和草藥醫生。但是生意最好的,還是十幾處算命、測字、看相、取錢不多、而招子上說是能夠定人休咎、解人疑難、與人以希望的攤子。不過也就由於這些先生說話不負責任,才使皇城壩得了個渾名,叫扯謊壩,和藩臺衙門外面那個壩子一樣。”

後來,這中間逐漸產生販賣煙毒的,搞槍彈買賣的,賭錢欺詐的。甚至有買賣壯丁的,強迫良女作娼妓的,還有表面上介紹傭人作掩護,暗地搞勾引善良拐賣人口的“人市”。千奇百怪,異常複雜。

與此同時,這個區域的環境衛生,也是相當的糟糕。垃圾遍地,狗鼠成群,灰塵蔽天,汙水滿壩,簡直是舊社會的縮影,人類的恥辱。據說,當時聚居在這片地區內的貧苦戶有好幾萬人,現在體育場一帶全是茅草棚或爛布巾巾隔成的無牆無窗無電無水的雜拌房,一到夏天,蚊蠅孳生,瘟疫流行。國民黨時不時還拉一些犯人來這裡槍斃。

再後來解放了,這一塊備受摧殘、災難重重的骯髒地區,受到新時代陽光雨露的沐浴。在黨的偉大政策感召下,從1950年起,千萬軍民熱情自發地整治百年淤塞的御河,以學愚公的精神,修起西南最大的體育場。所在皇城內外各個地區,包括陰暗角落,陸續不斷地加以徹底清理。之後,全市首腦機構市人民政府,便設在皇城內。原有那些蓆棚紙屋戶,都被優先折遷,小商小販得到適當的安置。

成都故事|天府廣場的過去你可知道?

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的人民南路廣場。百貨大樓(右)和新華書店(左)都已建成。遠處的皇城清晰可見。

成都故事|天府廣場的過去你可知道?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照片,是站在毛澤東巨像前臺階上向南拍攝的。

左前方是百貨大樓,右前方是新華書店。當時汽車很少,自行車和行人都在街心隨意活動。

成都故事|天府廣場的過去你可知道?

那個時候,天府廣場的兩邊還有很多這樣的磚瓦房。

想要第一時間收到推送文章,歡迎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