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俄羅斯的有哪個國家混得好?

最恨無恥皇家海軍


跟著俄羅斯混得的國家,沒一個混得好的!一個都沒有

1945年,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曾經如膠似漆的盟友美國和蘇聯開始分道揚鑣,緊接著蘇聯就在歐洲降下“鐵幕”。

隨著第一次柏林危機的爆發,美國和蘇聯徹底撕破了臉,東西方兩大陣營開始對立。

1949年在華府的倡議下美國的一票死忠粉:加拿大、英國、法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丹麥、挪威、冰島、葡萄牙在華盛頓簽署了《北大西洋公約》,北約正式建立。

面對著美國的拉幫結派,蘇聯也不甘示弱,糾集自己的一眾小弟組建了華約。美蘇就此帶領著自己的小弟開了為期半個世界的鬥爭。

在二戰結束後,歐洲無論是戰勝國的英法、還是戰敗國的德意,基本都是一片廢墟。由於歐美之間的血緣和文化感情,美國決定復興歐洲。

對與美國來講,一個富有的歐洲可以很好的阻擋共產主義的傳播,並且也能夠成為一個極具潛力的消費市場。

為此,美國推出了“馬歇爾計劃”,開始對西歐盟國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和物資援助。

(圖中藍色國家為馬歇爾計劃受益國)

該計劃於1947年7月正式啟動,並整整持續了4個財政年度之久。在這段時期內,西歐各國通過參加歐洲經濟合作組織總共接受了美國包括金融、技術、設備等各種形式的援助合計131.5億美元。

其中90%是無償贈予,10%為低息貸款。在美國的幫助下,西歐成功的實現了復興。西歐的英、法、西德、荷蘭、比利時、奧地利、意大利等國在戰後二十年內重新成為發達國家,人民生活水平再度躋身世界前列。

而相比之下,東歐國家的命運就比較悲慘了。像是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國在二戰前都是工業十分發達的國家。尤其是捷克,戰前是全球第七大工業國,工業實力比日本都強。

結果在蘇聯的控制下,私有經濟被完全廢除,對外貿易受到嚴重製約,國民生產總值是一路狂飆直下,人民生活水平與西歐國家迅速拉開了差距。

這裡面,東德和西德就是最好的例證。

(西德和東德地圖,德國在二戰後損失的領土全部都是蘇聯肢解的)

二戰後,德國被蘇聯和西方分區佔領。在雙方關係惡化後,西方在其佔領區成立了聯邦德國,簡稱“西德”。而蘇聯也僅跟著在自己佔領區內成了民主德國,簡稱“東德”。

德國於是就這樣被一分二了,西邊的聯邦德國跟著美國混,東邊的民主德國跟著蘇聯混。

出來混最怕的就是跟錯大哥。很顯然,東德跟錯了。

西德在美帝的支援下僅僅花了5年時間工業產值就超過了戰前,德國的精密機械製出口造迅速成為其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在戰後僅用了十幾年的功夫經濟就超過了法國、英國,成為歐洲第一經濟強國。

而反觀東德,雖然在舉國體制的努力下,經濟也取得了不小的發展。但是跟西德相比,簡直是差了十萬八千里。

東德建立的40多年中,重工業粗放,輕工業落後,生活物資匱乏。為此有大量的東德人越境逃亡西德。

在整個東西德對立期間,共有近300萬東德人逃往西德,至於原因就不必多說了。

(為阻止國民出逃,1961年在蘇聯的要求下東德當局在東柏林與西柏林的邊界修築了一堵牆。而這堵對內不對外的牆就是著名的柏林牆)

平心而論,東德還是東歐蘇聯陣營中過的最好的。畢竟是在冷戰最前沿,直面西方,莫斯科就算是打腫臉充胖子也不能讓西方人看笑話。

而至於其他的國家.........別提了。

(喜歡車的朋友應該知道有個品牌叫斯柯達,這是一個捷克的平民品牌,車子的價格也不高。但是這個品牌在成立之初可是要和勞斯萊斯比肩的豪華車!只可惜後來捷克被蘇聯佔領,這個牌子算是廢了)

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東歐鉅變、蘇聯解體。掙脫莫斯科枷鎖的一票東歐國家全部轉投美國大哥旗下,紛紛加入北約和歐盟。

之後,這些東歐國家迎來了經濟的飛速增長。截止2017年,原先屬於蘇聯旗下的捷克、斯洛伐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斯洛文尼亞已成為世界銀行承認的新晉發達國家。

而波蘭、克羅地亞、匈牙利三國的人均GDP也都超過1.2萬美元,時刻準備著成為發達國家。

至於俄羅斯自己,自從2015年油價下跌之後,如今的人均GDP還不到9000美元!可憐啊。

自己過的這麼慘,還怎麼帶著小弟致富!小弟都跑光啦。

當今的世界,不得不承認,所有的發達國家都跟美國關係不錯。歐洲不必說了,以美國為支撐的北約可是歐洲,特別是東歐各國的安全基石。

而亞洲和太平洋的以色列、日本、韓國、新加坡、澳大利亞、新西蘭,也基本都是美國的軍事盟友。

即便是盛產石油的國家,也因為和美國關係的遠近而天差地別。

像是和美國親近的沙特、阿聯酋、科威特、卡塔爾、巴林都很有錢。而跟美國不對付的伊朗、委內瑞拉,石油再多也是廢!

委內瑞拉更是作為世界第一大石油儲備國,日子過的都快揭不開鍋啦。

可以負責任的說,二戰後跟著美國混的,不一定混得好。

但是跟著俄羅斯混得,一定混的不好。


千佛山車神


美國總統尼克松曾說過:“判斷社會制度的優劣,不用進行意識形態論證,看同一個民族建立的兩個國家,人們往哪裡跑,就一清二楚了!”



拿不同國家、人種作對比可能會有爭議,那我們就用同一個民族來作對比,同文同宗同一種人,這總沒差距,沒話說了吧!

最好的例子就是東德西德、南韓北朝。

二戰之前並沒有東德西德之分,如果拿戰後東西德的地理範圍去套戰前的德國土地,你會發現兩地之間差距並不大。

而經過了45年的發展,到了德國統一前夕,差距已經是一目瞭然。

以1988年為例,東德人均GDP僅為西德的4/1,勞動生產率僅為西德的30%,外貿總額僅為西德的10/1,科技水平落後於西德約20年。

東德工人的平均月工資收入為1270東德馬克,而西德為3850西德馬克。就算按照1: 1的匯率計算,東德平均工資只有西德的3/1。

而德國統一至今已經28年,目前仍難以完全消除東西德的差距。

德國《圖片報》曾撰文指出,從1991年至2013年,在人口方面東德地區人口減少約200萬,而西部地區人口增加了250萬。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東部居民持續出現“移民西部潮”。

在薪酬收入方面,西部民眾的收入比東部地區要高。東部地區工人的平均收入為2800歐元,只是西部地區的4/3。

在個人財富方面,西部每戶家庭平均淨資產為15.3萬歐元,東部家庭為11萬歐元。德國平均每500個富人中僅6個生活在東部地區。西部的多數地區都處於富庶地區,相比較之下東部經濟總體狀況比西部要遜色不少。

德國統一的28年,實際上就是西部對東部輸血的28年,結果差距仍在,可想而知東德跟著蘇聯混成什麼樣了。



再看南北朝鮮,差距更是觸目驚心!

韓國從1995年起,每年都會統計併發布朝鮮的經濟、社會等主要指標,以幫助韓國民眾瞭解他們的北方親戚。

就拿韓國2015年發佈的統計數據說吧,韓國統計廳統計了雙方自然環境、經濟總量、韓朝交流等14個領域的131個統計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

在人口方面,朝鮮總人口為2466.2萬人,為韓國人口5042.4萬人的約一半;

在收入方面,朝鮮名義國民總收入(GNI)為34.2360萬億韓元,僅為韓國的44/1,人均GNI為139萬韓元,僅為韓國的21/1;

在外貿方面,朝鮮貿易總額為76億美元,是韓國10982億美元的144/1;

在增長方面,韓國經濟增長率為3.3%,朝鮮經濟增長率為1.0%;

在產能方面,朝鮮水泥生產量為667.5萬噸,為韓國4704.8萬噸的7/1,發電裝機容量為725.3萬千瓦,為韓國9321.6萬瓦的13/1;

在農業方面,朝鮮大米產量為215.6萬噸,為韓國424.1萬噸的約一半;

在基建方面,朝鮮全境公路全長為2.6164萬公里,為韓國的4/1;

在電信方面,朝鮮移動電話用戶為280萬人,即每100人有11.19人使用手機,僅為韓國115.54名的10/1。

更可怕的是差距還在不斷拉大,比如說2012年韓國人均GNI是朝鮮的18倍,到了2014年,差距擴大到了20倍。



可能會有人說,朝鮮經濟以前並不差,長期強於韓國,80年代後才開始落後韓國,實際上朝鮮落後韓國是必然的!

蘇俄那一套粗放式經濟發展的道路,是不可持續的,是缺乏後勁的必輸模式,長期來看根本競爭不過西方陣營的自由經濟模式。

且就算是東德、朝鮮經濟發展相對較好的時期,從中真正享受到經濟紅利的也只是少數的政府高層們,同時期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遠低於他們在西方陣營的同胞們。

這些蘇俄陣營的國家權貴們,享受著各種各樣合法的特權,享受著特殊的醫療服務。而權為上級所授的官僚體制,導致溜鬚拍馬、賄賂盛行、腐敗成風,還導致裙帶關係之風的階級固化。

他們本是同一個民族,東德西德都是日耳曼人,朝鮮韓國都是朝鮮族人,他們也只不過分離了2、3代人的時間,可最終天差地別、不啻天淵。

本貓覺得再豐富的文字在如此鐵一般的貧富差距面前,都是蒼白無力的,事實說明跟著蘇聯混的,沒有一個有好下場。

再看看今日之俄羅斯,與其為伍的都是些什麼貨色?伊朗、阿薩德、委內瑞拉、哈馬斯、塔利班……


九維貓


作為世界數一數二的軍事強國,俄羅斯憑藉豐富的油氣資源,得以在國際社會擁有一片立足之地。不過,由於遭受美國和歐盟的排擠,俄羅斯在國際社會上愈發陷入窘境。換句話說,俄羅斯連自己的發展問題都沒解決好,更別說有哪個國家能跟著“漸入佳境”。

1、美國拼命搞垮俄羅斯,現在連韓國都不如

2014年,俄羅斯因克里米亞和烏克蘭局勢惡與西方關係“鬧僵”。面對世界經濟和軍事實力雄厚的兩大經濟體美國和歐盟,俄羅斯很難與其抗衡,這樣的後果就是俄羅斯慘遭嚴厲的制裁,而且時間長達四年,制裁領域涉及對俄金融、能源、防務和軍民兩用產品等多個方面,例如限制俄獲取涉及石油勘探和生產等領域的技術或服務。

結果可想而知,俄羅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進入嚴重的衰退期,3年時間GDP倒退40%以上。2013年,俄羅斯GDP曾高達到2.3萬億美元,而且發展得很迅速;而2016年只剩下1.28萬億美元,連韓國的經濟都不如。儘管到了現在,俄羅斯還沒走“困境”。最近,俄經濟發展部對外稱,將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長預期都做了下調,看來俄羅斯的經濟發展仍然不利。

2、交好俄羅斯,換來的是“國破家亡”?

俄羅斯提前做出悲觀預判,並非沒有道理。在6月28~29日舉行的歐盟峰會期間,歐盟在一份聲明公佈,決定繼續延長對俄羅斯經濟制裁的決定。這樣一來,俄羅斯還將陷入低增長的發展軌道。比俄羅斯更慘的是,視其為“大佬”的敘利亞,近些年陷入持久的戰亂之中,國家支離破碎,人民苦不堪言。

作為中東地區的重要十字路口,敘利亞具有重要的戰略作用。然而敘利亞政府採取“親俄”的政策,俄羅斯也想通過敘利亞滲透中東地區。這樣一來,敘利亞政府就成了歐美國家的“眼中釘肉中刺”。在西方國家的施加影響下,敘利亞發生了政局動盪,戰事長達7年。由此看來,敘利亞“混得更糟”。

3、鄰國安全倚賴俄羅斯,俄羅斯成地區“大佬”?

這就使得幾乎很多國家都靠緊西方,與俄羅斯保持距離,唯有那些近鄰國家才會密切發展和俄羅斯的外交軍事關係,例如白俄羅斯、亞美尼亞、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等等。對於周邊鄰國而言,軍事安全大於一切,俄羅斯就是它們的強大保護傘。

俄羅斯也深知唇亡齒寒的道理,不僅與它們簽訂了獨聯體集體安全條約,還經常參與集體軍事演練和出訪各國重要儀式。儘管這些國家的經濟沒有明顯受益於俄羅斯,但對俄羅斯給予的各種幫助已經很滿足。在“大夥”眼裡,俄羅斯的發展已然不易,本國的經濟也不應該依靠他國,與其依賴別人,倒不如自己“爭氣”。

2018年再度連任的普京能否挽救俄羅斯經濟?幾百萬印度女犯人為何與男子關在一起?關注“金十數據”,我們給您提供更專業的解答!

金十數據


沒有一個混得好的。但這也不全賴俄羅斯,因為它們原本就是貧下中農。

跟著大哥能不能混得好,兩個原因很重要,這兩個原因又是相輔相成不能分割的。

第一是大哥的實力,這決定了大哥有沒有能力提攜小兄弟。當今俄羅斯,GDP全球排名第十二,科技創新能力更是靠後,外貿進出口總額5840億美元(2017年),2018年的軍費開支(471億美元)只相當於美國的10%、中國的30%。在綜合國力日漸衰退的情況下,俄羅斯能給自己的小夥伴什麼幫助呢?恐怕只有相對廉價的能源了和一定程度的軍事保護了。事實上,在俄羅斯最為看重的“後蘇聯空間”,其影響力已日漸下降。烏克蘭已經與俄羅斯徹底鬧掰並退出獨聯體,哈薩克斯坦開始實施文字字母拉丁化,白俄羅斯儘管是俄羅斯最緊密的夥伴和盟友,但兩國也是齷齪不斷。最近一個時期白俄明顯地加強了與西方國家的外交互動。從目前看,真正跟著俄羅斯混好了的只有敘利亞。敘利亞在反政府武裝和伊斯蘭國的步步緊逼之下幾近崩潰,而俄羅斯的軍事介入令阿薩德政權起死回生。但所謂混好了,也只是解決了生存之憂,至於說以後國家的穩定發展,俄羅斯仍然起不了多大作用。

第二是小弟的初始狀態。小弟如果水平太次,大哥再強也是扶不起來的。跟著美國的國家也不是全部都混得好,越戰巔峰時美國在南越投入50多萬大軍,經濟援助更是不計其數,結果南越還是立不住,美軍撤出2年就被北越滅了;解放戰爭時期美國給國民黨提供美元和槍炮,最後還是被解放軍趕到了臺灣。當然,總體上看美國的盟友都是發達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基礎好,底子厚,儘管二戰時期受到了一定的損失,但是美國一扶即起,一起即興,到上世紀50年代末,無論是歐洲還是日本,都全面超越了戰前水平。但是看看現在跟著俄羅斯混的,哪有一個還算像樣的國家?莫說俄羅斯,就是美國和中國也沒有那個點石成金的能力。所以,它們混得不好,真不能怪俄羅斯。

但是從另一方面看,“西瓜偎大邊”,一個國家力量越強,就越能吸引有實力的盟友,以俄羅斯目前的情況,像找一幫條件好的盟友基本不可能。


進擊的女武神


冷戰結束後,美國絲毫沒有放鬆,而是著力加強北約軍事力量在歐洲的存在,利用俄羅斯在蘇聯最後幾年的“政治浪漫主義”的思想指導下對美國及其西方的盲目信任,快速進行北約東擴,將原蘇聯勢力範圍內的波蘭、捷克、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都收為北約成員。直到南聯盟事件爆發,俄羅斯才赫然發現這些年都在西方世界的甜言蜜語的欺騙中度過。北約將導彈都已經部署在家門口,還在格魯吉亞和烏克蘭煽動顏色革命,要將戰略前沿擺在距離莫斯科400公里的烏克蘭平原上。

(烏克蘭的北約之路:俄羅斯腹心之患)

美國這一番操作猛如虎,俄羅斯回頭一看傻眼了,所有的小弟全都改了姓了,如今能說得上跟俄羅斯混的,也就敘利亞和白羅斯,這是俄羅斯最後的兩個鐵桿了。至於這兩個國家的狀況,一個是戰亂頻仍,一個是小國寡民,很難說的上好。

換做是曾經跟著蘇聯混的國家,有幾個混的好?畢竟蘇聯作為意識形態和經濟體制都完全不同於西方世界的國家,而且曾經還有許多小弟,與美國針鋒相對,這才好有比較。

二戰結束後,美國國內立刻掀起了“麥卡錫主義”,反共防共成為美國及西方的當時的主流意識形態,鐵幕徐徐降下,冷戰爆發。面對美國發起的北約組織,蘇聯也被迫組織了華約集團進行對抗。

這裡有必要說明一下北約與華約的國家的發展情況。

北約國家基本上是歐共體國家,這些國家在二戰前就是發達地區,工業基礎、人力資源、社會意識形態基本一致,因此在“馬歇爾計劃”開始後,經濟發展迅速,很快就超過了戰前水平。

與之相比,華約集團國家,在戰前基本都是弱國、窮國,除了捷克有一定的工業基礎外,其他國家基本都屬於農業國。唯一有發達工業基礎的蘇聯,也在二戰中損失慘重,自己恢復發展尚有不足,也難以提供資金支持給到他們。出於對蘇聯解放的感激和相近的意識形態,這些東歐國家基本都選擇了與蘇聯模式恢復和發展經濟,這幾乎是落後國家發展經濟必須要進行的階段。

因為這樣的先天條件的劣勢,華約集團的經濟規模,從始至終,都沒有超過北約集團的1/3,但就是靠著這樣的經濟規模,卻與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針鋒相對地進行了長時間的鬥爭,阻止了西方文明勢力快速遍佈全球。

(北約與華約的國家分佈圖)

華約集團國家的經濟發展,在起初階段,發展的相當迅速,但沒有多久就都遇到了蘇聯模式的體制化弊端。計劃經濟下,重工業優先發展原則,使得重工業獲得了大量的資源配置。可是重工業生產出來的坦克、飛機、大炮、艦船的消費途徑非常有限,如果世界上不發生戰爭,蘇聯像生產罐頭一樣的生產出來的坦克只能將資源毫無效用地浪費在這些軍事裝備上。這些不像輕工業,如服裝、食品、消費電子等產業,甚至是服務業,這些產業可供消費並繼續擴大再生產,可以實現經濟良性循環。

可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重工業為主的國營企業,並不會有市場經濟下的優勝劣汰的壓力。即使生產需求已經飽和了,重工業生產部門還是不斷地在生產軍事裝備,將有限的社會資源都浪費掉了。蘇聯時期,重工業生產的已經不是產品,而是國家的虛榮。生產出來的數量龐大的武器數量,缺少用武之地,只能在基地、港口裡風吹日曬,維護成本又是一筆很大的費用。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甚至都沒有錢來拆解核彈頭,最後是美國提供了一部分資金才完成的拆解這些定時炸彈的工作。在這種體制下,忽視人的價值而重視礦產資源、機器設備等實物資源,這成為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通病。

(蘇聯像生產罐頭一樣生產坦克)

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龐大臃腫的官僚集團,他們利用手中的權力分配社會生產資源,自然會將更多的資源匹配到國營部門,而重工業是最容易壟斷經營的。只有在赫魯曉夫時期,蘇聯一度將輕工業作為優先發展目標,但是很快又回到了重工業的老路上來,因為重工業需要有龐大的啟動資金,更容易體現權力意志和資源壟斷,官僚集團的經濟基礎才會越來越穩固。這樣,蘇聯模式體制下的經濟體,普遍都擁有龐大、臃腫的官僚集團。

由於這些官僚集團掌握著社會資源分配的權力,當社會經濟獲得發展時,他們會將更多的發展成果化為階層的福利;當社會經濟下滑時,他們則會阻止階層福利的下滑。長期如此,就形成了貧富懸殊——底層人們始終掙不到錢,生活水平提升很慢。按理說,這種掙不到錢,而生活物資又奇缺的經濟體,通貨膨脹該會非常厲害。可是,由於蘇聯實行了價格管控,用行政命令使得通貨膨脹被控制住了。不然,以俄羅斯暴民的傳統,既掙不到錢,麵包還貴的要死,蘇聯不會在1980年代末才開始人心浮動。

這種經濟體制下,使得社會經濟發展活力逐漸降低,社會創造財富的能力也逐漸降低,最終經濟發展停滯,隱藏經濟發展下的社會矛盾開始凸顯,最終釀成了蘇東劇變。

(蘇聯官僚集團)

所以,並不能說跟著俄羅斯混的國家沒有一個發展的好,而是俄羅斯(蘇聯)的經濟發展模式只適用於落後國家的追趕階段。當完成工業化,具備了自保能力後,就需要進行經濟體制改革,使得經濟佈局和財富分配更為合理,才能使得經濟體更為健康的發展。顯然,華約集團國家在北約的對峙壓力下,以1/3的經濟產能來支撐應對,已經沒有更多的餘力進行經濟體制改革了。

當華約集團解體後,這些小弟在美國等西方盟國的勸說下,進行了“民主化”改革。美國承諾:只要有民主,就會有面包。結果,折騰了很多年,很多東歐國家已經被“去工業化”了,成為了西歐國家的農產品基地、有色產業(和諧了)服務基地,這與這些國家當初設想的富國強民的民主化改革已經相去甚遠。

(東歐國家現狀)

可能在這個意義上,普京才會說這麼一句話:“誰不為蘇聯解體而惋惜,誰就沒有良心;誰想恢復過去的蘇聯,誰就沒有頭腦。”蘇聯解體,是一個獨立自主的超級大國自我了斷,因此應該惋惜;恢復過去的蘇聯,意味著恢復過去的經濟體制,這不是智者所為。


而知而行


目前跟著俄羅斯混的國家並不多,基本就是原獨聯體國家和敘利亞,但是混得都不好,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我們先看一下原獨聯體國家,蘇聯解體後,獨立出來的這些國家都十分混亂,爭權奪利為主,而且這些國家本身就不發達,像中亞的這些國家例如什麼斯坦之類的不少還以遊牧生活為主。在這裡我先糾正一下大家的誤區,很多人認為跟著美國混的都發達,跟著俄羅斯的都混不好,其實很多發達國家在沒有美國之前就很發達了,例如歐洲英法等國,日本在二戰前就是世界列強,日本橫掃亞洲的時候還沒美國什麼事,只是二戰之後日本被美國軍事殖民了。由於美蘇爭霸,美國需要扶植歐洲和日本對抗蘇聯,美國發了戰爭橫財,而且美元作為世界貨幣後可以隨時印鈔票彌補財政,所以才顯得慷慨和大方。二戰中真正發展起來的國家和地區是亞洲四小龍:韓國、新加坡、香港和臺灣,但這些在美國之前都是受漢文化影響而開啟文明之旅的,發展起來的還有因石油而發家的部分中東國家。而蘇聯各加盟共和國以及周邊國家除中國外本身就不發達,解體後俄羅斯經濟在美國的休克療法後更是一團糟,自己都發展不好,跟著它混的國家怎麼可能發展好。

其次是俄羅斯大國沙文主義嚴重,俄羅斯領土之所以那麼大,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它周邊的國家比較弱小,而且沙俄本身就極具侵略性,不聽話就被俄羅斯武力吞併了,目前真正跟著它混的國家目前只有白俄羅斯和敘利亞,其中白俄羅斯和俄羅斯還是軍事同盟,還有和哈薩克斯坦的關係也不錯,但這三個國家經濟都一般,敘利亞由於內戰,經濟早已奔潰。原獨聯體國家除了俄羅斯本身,其它加盟共和國經濟相對比較好的是烏克蘭,現在的烏克蘭一團糟,因顏色革命陷入內戰,人民生活水平還不如前蘇聯時期。

最後是歷史上包括現在俄羅斯經濟一直都不算髮達,由於資源豐富和鬥爭的需要,俄羅斯一直重視發展重工業,輕工業等其它產業發展緩慢,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競爭力都無法跟歐美國家相比,目前俄羅斯的經濟總量還不如我國廣東省,我去過俄羅斯,這個國家的交通系統大部分還是前蘇聯時期的,就算是在莫斯科,公交站也很破舊。俄羅斯本身的經濟條件z根本就不具備讓另外一個國家發展起來的能力。俄羅斯雖然經濟一般,但這不影響其作為世界大國的地位,畢竟俄羅斯的政治和軍事在世界上有著巨大的影響力。有人會說印度、伊朗和越南等國和俄羅斯關係也不錯,但它們只是相互利用的關係,不存在跟著俄羅斯混的問題,大家怎麼認為呢?


麼爺的舅舅


俄羅斯在國際上的朋友還是挺多的。木叔在北京參加俄羅斯使館武官級別的招待會的時候,一些歐洲國家也來參加的,當然感覺他們關係最好的還是中亞一些國家及獨聯體國家。這是有歷史原因的,可以理解。

其實談“跟著和俄羅斯混”,本質上說的是俄羅斯的盟友。只有這層關係才能談得上是跟著混,要是一般的朋友關係其實還是談不到的。而混的好是說經濟好、軍事好、政治好還是整體優秀,其實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木叔認為,所謂混的好,就是遇到問題有人該出手時就出手來幫助,這是最重要的。就像人際關係一樣,自己在難處沒人幫忙,難關都渡不過去,還怎麼混?所以要回答這個問題,就看看俄羅斯的盟友都有哪些,他們現在的情況如何了,都遇到哪些難題,俄羅斯能幫助解決。

第一、敘利亞

算是俄羅斯的準盟友吧。兩國在老阿薩德時代就簽署了和平友好合作條約,小阿薩德巴沙爾掌權後又續約,目前的條約到2020年,之後如果巴沙爾還能繼續執政,條約還會簽署。

敘利亞雖然有戰亂,但是俄羅斯也確實出力了,而且除了很大力量。要是沒有俄羅斯的幫助,西方也好,反對派也好,甚至ISIS等極端組織可能早把巴沙爾推翻了。從這個角度說,敘利亞跟俄羅斯混是有好處的。當然前期戰亂那是因為巴沙爾內部統治除了問題,數十年的家族統治肯定有獨裁有腐敗等嚴重問題,這與和俄羅斯或者和美國的關係沒什麼關係。出問題有人力挺還能給擦屁股,說明敘利亞跟著俄羅斯混是對的。

第二、白俄羅斯

該國算是俄羅斯目前最鐵桿的盟友了吧。兩國甚至成立“俄白聯盟”,軍事上互助,對抗北約,差一點就變成一個國家了。在白俄羅斯的眼中,俄羅斯是帶頭大哥,必須要跟著俄羅斯混。因為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從蘇聯解體後就擔任總統至今,幾十年裡被西方罵慘了,只有俄羅斯力挺,他不和俄羅斯密切關係早被西方推翻了。

從現實來看,白俄羅斯政治相對穩定、國家發展也相對平穩,特別是經濟,依賴俄羅斯低廉的油氣供給,能夠滿足這個東歐小國基本的生活生產。俄羅斯為了保持這份友誼,拉上白俄羅斯加入歐亞經濟聯盟,這個聯盟未來可能會與YDYL對接,如果成功的話,會成為從東歐到太平洋西岸的重要經濟協作體,當然會更有利於白俄羅斯的發展。

順便說一句很多人以為白俄羅斯的國名來自俄羅斯,其實是中文翻譯問題。幾個月前白俄羅斯駐華使館發佈公告,要求把國名改成“白羅斯”就是一個例子。

第三,中亞斯坦國

這些中亞國家對俄羅斯其實不是盟國的關係,也類似敘利亞性質的準盟國,因為俄羅斯曾在這裡有著軍事基地,特別是巨大的安全存在。通過上合組織將這些國家又再次成功籠絡到自己的勢力範圍當中。

這些國家也對俄羅斯有很高期待,認為無論是安全還是經濟合作領域都有巨大的合作空間,相比西方能給當地帶來巨大的利益。所以以哈薩克斯塔為首的一些國家,把發展對俄關係,作為“最重要的優先方向”來看待。

在此背景下,這些國家近些年沒有任何戰亂,經濟發展基本呈現上升趨勢,與俄羅斯和俄羅斯夥伴的貿易額也逐年遞增,特別是政治保持了相對穩定,上合組織還在不斷擴大成員國。這些都是俄羅斯的巨大存在來平衡西方對當地滲透下,維持了相對微妙局勢後所取得的。

當然俄羅斯還有一些小夥伴,似乎也很密切地往來,比如委內瑞拉、阿塞拜疆、北韓、非洲的一些國家等。這些木叔就不展開說了,基本上他們與俄羅斯更多是互惠,一旦真的出現軍事或者政治難處,俄羅斯估計也不會像對待敘利亞、白俄羅斯和中亞國家那樣傾國來幫忙了。


木春山


謝邀。跟著俄羅斯混的主要是歐亞經濟聯盟的其他四個成員國,分別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坦、亞美尼亞。下面,先來介紹一下歐亞經濟聯盟的情況,再來說說四個跟著俄羅斯的國家都混得怎麼樣!

一、歐亞經濟聯盟介紹

1991年,蘇聯解體以後,成立了以俄羅斯為核心的獨聯體。2008年,因為俄羅斯格魯吉亞戰爭,格魯吉亞退出了獨聯體;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爆發,烏克蘭也啟動了退出獨聯體的程序。由此,獨聯體名存實亡,已經很難在發揮影響力。所以,在2014年,俄羅斯與獨聯體中最親密的白俄羅斯與哈薩克斯坦成立了歐亞經濟聯盟。2015年,亞美尼亞與吉爾吉斯斯坦先後加入歐亞經歷聯盟。歐亞經濟聯盟名義上是加強成員國之間的經濟聯繫組織,事實上是與俄羅斯關係最親密的前蘇聯加盟國組成的獨聯體的縮小版。所以,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亞美尼亞、吉爾吉斯斯坦是堅定跟著俄羅斯的國家。

歐亞經濟聯盟的五國領導人

二、堅定跟著俄羅斯四個國家的情況

如果與世界上發達國家對比,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亞美尼亞自然混的都不算好。但是與其他獨聯體國家,特別是與俄羅斯交惡的烏克蘭和格魯吉亞對比,這四個堅定跟著俄羅斯的國家可以說混得都不錯。例如,白俄羅斯政治穩定,經濟平穩運行,人均GDP達到5500美元以上;而在蘇聯解體之後,工業基礎遠遠超過白俄羅斯的烏克蘭,矛盾重重,經濟面臨困境,人均GPD只有2200美元不到。

所以,如果在前蘇聯加盟國內部對比,跟著俄羅斯的國家混得都不錯,與俄羅斯做對的烏克蘭和格魯吉亞越混越差!


美國觀察室


題主的問題非常有價值。

俄羅斯要求盟友對自己必須絕對忠誠、全心全意,無論安全還是經濟,都不能脫離俄羅斯的軌道。

曾經有學者稱東南亞國家“經濟上靠中國,安全上靠美國”。這種做法在俄羅斯那裡是行不通的。因此,俄羅斯的盟友發展得好與壞,與俄羅斯關係非常密切。

俄羅斯的小夥伴,最典型的是白俄羅斯和亞美尼亞。

(一)白俄羅斯

白俄羅斯與俄羅斯建立了俄白聯盟。俄白關係密切,根本上是因為白俄羅斯對俄羅斯的高度依賴,次要因素則是兩國都屬於典型的東斯拉夫人,在民族、宗教、語言上聯繫緊密。

通過成為俄羅斯的小夥伴,白俄羅斯獲得了以下好處:

(1)經濟平穩。白俄羅斯雖然人均GDP不算高,目前只有不到6000美元,但是百姓安居樂業;白俄羅斯依賴於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供給,這是白俄羅斯工業基礎設施正常運轉的關鍵;白俄羅斯還加入了俄羅斯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獲得關稅方面的優惠;

(2)政治安定,白俄羅斯屬於典型強人政治,現任總統盧卡申科從1994年開始任職,已經擔任領導人長達24年。因此,白俄羅斯在人權、民主領域遭受西方指責和制裁。依靠俄羅斯的政治支持,白俄羅斯成功抵禦了西方策動的顏色革命,保證了政治穩定。

(3)安全無憂。白俄羅斯緊鄰北約國家,政治上缺乏自信,安全上面臨威脅,通過俄白聯盟、集體安全條約組織(俄羅斯版的北約),獲得了俄羅斯的安全保護。

(二)亞美尼亞

亞美尼亞與俄羅斯的緊密聯繫,歷史上看,是因為沙俄曾幫助亞美尼亞人擺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從近期看,則是因為亞美尼亞面臨土耳其和阿塞拜疆的雙重夾擊,安全形勢不佳,需要俄羅斯的安全保護。由於土耳其和阿塞拜疆的交通封鎖,亞美尼亞經濟發展面臨地理限制,從俄羅斯獲得的能源支持、俄羅斯對其電力基礎設施的支持,都對亞美尼亞經濟生活至關重要。

通過成為俄羅斯的小夥伴,亞美尼亞獲得如下好處:

(1)安全無虞,雖然強林環伺,但亞美尼亞巋然不動;

(2)領土利益有保障。亞美尼亞獨立後很快與阿塞拜疆爆發領土爭端,最終亞美尼亞佔據納卡地區,同時佔領納卡周邊的7塊阿塞拜疆領土,時至今日都未歸還。由於俄羅斯在亞美尼亞駐有重兵,即使阿塞拜疆軍力強於亞美尼亞,也不敢輕舉妄動、收復失地;

(3)經濟上有所依靠。除了能源,亞美尼亞嚴重依賴與俄羅斯的貿易、依賴旅俄亞美尼亞勞工的僑匯收入。亞美尼亞人英語普及率不高,赴俄務工比赴歐洲務工難度低。

總體看,跟著俄羅斯的國家,混得都不是特別好,這一方面是受制於本國的基礎條件,另一方面則是制度改革方面缺乏進展,這和俄羅斯的影響關係密切。但與此同時,必須承認,他們獲得的實惠也是實實在在的。


布萊克懷特


我其實很想知道您所謂的好與不好如何評判?所謂的好是指什麼?談到這個問題,很多朋友會說跟著俄羅斯混的國家肯定混得不好,跟著美國混才有前途。咱們就聊聊這個問題。首先咱們先界定什麼是好?好包括經濟利益上的好,也包括安全利益上的好。如果您認為美國的盟國多數比俄羅斯的盟友在經濟上更成功,這是事實。但是我們要明白,美國作為世界資本主義國家的老大,他的盟友,也就是跟著它混的有很多都是西方發達國家,這些國家本身就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他們混得好與不好恐怕不能簡單歸結於受益於美國,是跟著美國混出來的。你不能說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都是跟著美國混出來的,所以有今天的經濟發達這個結果。

我們必須承認,俄羅斯的經濟實力遠遠遜色於美國,這一點不要說俄羅斯,恐怕在全世界都沒有任何一個單獨的國家可以與美國比肩,而且俄羅斯的經濟結構比較單一,對自然資源的出口依賴嚴重,在經濟上與其它國家的互補性協作性並不好。因此,俄羅斯對於盟友在經濟上的帶動作用,或者說在經濟上能夠提供的支持普遍來說比不上美國對盟友的帶動。所以俄羅斯的盟友在經濟上沒有美國的那些西方盟友發達這是事實,但你不能說盟友是跟著俄羅斯混所以經濟不發達,你為啥不說說美國的那些非洲盟友呢?它們的經濟比俄羅斯的中亞盟國發達嗎?

咱們再看安全利益上,美國通過北約為歐洲國家提供安全保障,美國通過各種軍事結盟關係給盟友提供安全,作為超級大國,美國有著遠比俄羅斯龐大而且強大的盟友體系。但是,俄羅斯對自己為數不多的盟友,同樣提供著堅強的安全保障。隨著近年來俄羅斯經濟的恢復發展,俄羅斯在維護盟友安全利益上的行動不可謂不強悍,在南奧塞梯,俄羅斯武裝介入打跑了格魯吉亞政府軍,在敘利亞,俄羅斯的強勢介入挺住了巴沙爾政權,這種保護難道力度還小嗎?

不明白為什麼有些人總喜歡貶損俄羅斯。無論俄羅斯在歷史上做過什麼,跟它有什麼樣的歷史恩怨,在現實主義的國際關係中,我們都必須承認,俄羅斯是盟友,與我們有著共同的安全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