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郭敬明到哲學家——小城青年亞里士多德的個人奮鬥史

從郭敬明到哲學家——小城青年亞里士多德的個人奮鬥史

許多年前的那個夏天,郭敬明從四川的一個小城,他的自貢出發,坐上還沒有提速的火車,書包裡裝著滿滿一飯盒他老媽親手做的冷吃兔。那時的郭敬明還沒見過樂扣那種來自韓國的密封盒,冷吃兔是用不鏽鋼飯盒裝著,裝的很滿。“以後就很難吃的著啦”,他老媽一邊裝一邊說,邊說邊用鍋鏟又努力將飯盒裡的兔肉向下按了按,以便能裝的更多一點。

從自貢的城鄉結合部跑去大上海唸書的郭敬明,對於上海這個大城市,也經歷了一個從排斥到接受的過程。很多年以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還說起自己最初對上海的印象,“周圍全是高樓,最矮的那棟都比自貢的高很多”。

以上情節,純屬虛構,如有雷同,那不可能。

但是,我相信,想當年公元前367年,亞里士多德從小城斯塔吉拉走向希臘首都---雅典的時候,心境同小城青年郭敬明不會差太多。

這種小城青年奔向大城市發展之旅,並不總是像《高老頭》中的拉斯蒂涅一樣,人家出身破落貴族家庭,還有個身為巴黎社交界王后的遠房表姐鮑賽昂子爵夫人。但亞里士多德不是。他出生於斯塔吉拉。

同自貢一樣,是個不太有名的小城,斯塔吉拉除了出了哲學家,似乎再也沒什麼值得一提的。

自貢好些,自貢有花燈、有恐龍,前有李宗吾,後有郭敬明、Ayawawa,雖然這幾個人的研究領域大相徑庭,但相同之處是他們本人的著作都充滿了爭議性。

同郭敬明不同的是,亞里士多德家道殷實,是個富家少爺。所以這位研究內容形而上哲學家在物質生活上終其一生都很等而下的追求享受。

他的一生中都特別強調生活要舒適安逸,足夠的僕人、固定可觀的收入、衣著高檔、食不厭精。這方面倒是與來自自貢城鄉結合部的郭導極為相像。

只不過,亞里士多德在物質方面的可選項要豐富的多了,畢竟古希臘是沒有天貓、淘寶的。

不過,亞公子一直認為,在世界的全部財富中自己佔有適當的部分,也屬於人生的幸福。

與郭四少相類的還有,據他的僕人說,亞公子衣著非常考究,還戴著數枚戒指,髮型也很漂亮。但是亞公子的顏值比較呵呵。這位僕人說:他雙腿細瘦無力,眼睛很小,說話時還有些結結巴巴。

這一點讓人不免想起郭四少,但兩個人的追求領域是大相徑庭的,亞里士多德去雅典的目的就是為了學習哲學。

從郭敬明到哲學家——小城青年亞里士多德的個人奮鬥史

他師從當時的哲學大V柏拉圖,雖然他這位老師在當時同而今很多網紅大V一樣,飽受爭議,但亞里士多德對他的老師非常崇敬,曾經說過:柏拉圖這個人,壞人連讚揚他的權利都沒有。不只如此,應當說:柏拉圖是神。

既然有幸成為神的學生,亞里士多德自然是將全付精神都投入到學習當中,像在菩提老祖那裡日夜苦讀的孫悟空一樣用功。

在雅典,17歲便師從柏拉圖的亞里士多德在柏師門下一學便是20年,他終日用功,死啃書本,曾被柏拉圖賀號為“書蟲”。

只不過,書讀的多了,想法也就多了,於是人類哲學史上上演過無數次的,叛出師門,別開天地,另創一家的橋段開始上演。

再後來我們比較熟悉的比如弗洛伊德與榮格、阿德勒之間的恩怨情仇,當然後期主要是怨與仇,那些老師與學生之間從相愛到相殺的狗血橋段,早在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這裡早就上演過了。

而經常被這些叛出師門的不肖弟子們拿來證明自身行為正確性的那句名言:“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這句話,便是出自亞里士多德。

老實說,這九個字的威力比那些政客的競選口號強的多,生生把一件離經叛道的事情一下子整的非常高大上,當事人的形象立馬自帶超強光環,且奉送一鍵美白磨皮效果。

對此,柏拉圖只好傷心的說:亞里士多德反對我,就像那些喝足了奶的小馬駒用後腿踢母親那樣。咳咳,瞧這例子舉的,想想我大中華也有有奶便是娘、放下筷子罵娘等語,可見中外文化還是很有共通之處的。

但是,也正是在這個從學習到懷疑,從肯定到否定的過程中,來自希臘小城斯塔吉拉的富家公子亞里士多德一天天成長、成熟起來,從一個小城青年變成一位哲學家。

再後來,亞里士多德成為那位軍事政治雙料天才,史上著名同性戀,許多文學影視作品的主人公---亞歷山大大帝的啟蒙老師。

數年後,公元前335年左右,他在雅典建立了自己的學校。像兩百多年前中國那位著名的孔子一樣,他也召集了一批門徒,每天一起討論學問。因為他們每天開展這種“解放思想真理標準大討論”活動時,大家總是繞著柱子走來走去,所以被人們戲稱為“漫步者”(不是音箱),管他的學派叫“逍遙學派”(不是天山童姥、無崖子、李秋水那個逍遙派),仍是取“游來轉去者”之意。

亞里士多德所開創的“逍遙學派”雖然有一個很美好的名字,但他對學生的要求卻非常嚴格,要求他們必須參加自己的研究工作,這不光是西方思想史上第一個有組織的科學小組,也算開了研究生導師制的先河。

從郭敬明到哲學家——小城青年亞里士多德的個人奮鬥史

身為一位當世著名學者,亞里士多德的研究範圍非常廣闊,不光是從詩詞歌賦到文章哲學,他還研究動物學、天文學、法學、政治學、修辭學,研究對象上至天體,下達大地。

雖然他的研究成果由於當時具體條件所限,在現在看來許多內容都很荒腔走板。比如說他認為大腦是人身上極次要的器官,人的精神來自於心臟,大腦只是個類似於電腦機箱風扇的存在,是個血液冷卻器而已。主要功能是降低血液溫度,使得心臟不會沸騰。

在研究有機體本質的過程中,亞里士多德提出了“自我實現”的概念,他認為所有存在都按其固有的可能性不斷地追求自我實現,整個宇宙都在不停息地向完美的方向發展。

由此,亞里士多德認為,與所有生物一樣,人也有一種本能特點,既追求幸福。人的生存中,自我實現的關鍵的。人必須真正成為人,這才是人生的使命與目的。

從某種角度說,亞里士多德順帶也客串了一把雞湯學鼻祖。當然,對於這一點,想必亞里士多德自己是不會認同的。

與一味激勵人們只要努力就創造奇蹟的心靈雞湯不同,亞里士多德認為,只有服務理性,人類才能保證不會自我毀滅,只有理性才是衡量一切的正確標準。

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牽強附會的說,希臘大哲與東方智者就此問題達成共識。早於他兩百多年前,中國的老子不是便說過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但與傳說中壽活百歲的老子不同,亞里士多德63歲時便離開了人世。他的晚年在流亡中度過。

在流亡途中,或許他也曾想起過,當他還是一個少年的時候,當他這個鄉下人像現在無數北漂青年一樣,打算去大城市雅典發展時,他的父親,一位擁有馬其頓御醫頭銜的富戶,曾特意找人占卜,他的兒子去了雅典應該乾點啥,占卜的結果是,他應該學習哲學。

如果,如果他能夠再次選擇,他是否還願意學習哲學呢?答案是未知的。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當時出現另一種占卜結果,那麼整個西方思想史也許就要重寫了。

最後插花下,自貢是個好地方,很多人只知道自貢出了郭敬明和Ayawawa,卻不知道歷史上自貢曾因盛產井鹽而富商雲集,成為中國最富庶的城市之一。

抗日期間,位於大後方的自貢也是抗日戰爭中捐款額度全國最高的城市。自貢的文化名人有《厚黑學》的作者李宗吾,也有巴山才子魏明倫,仍是鍾天地靈氣之地。順帶一提,自貢菜仍是川菜三大派系之一“小河幫”的傑出代表。向以精緻、奢華、麻辣、鮮香著稱。文初提到的冷吃兔,也是自貢名吃之一。當然,熱愛精緻生活如郭四少,怕是早就忘記這些鄉土味道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