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1小時是學習黃金期!學什麼,怎麼學—活用睡眠機制的3個訣竅

睡前1小時是學習黃金期!學什麼,怎麼學—活用睡眠機制的3個訣竅

我們都說早上才是學習的大好時光。

沒錯。

但是如我一樣,就是晚上精神百倍的人還大有人在。

其實睡前也是學習效率能高度發揮的“黃金期”,不利用好確實是學習上的“損失”。

為什麼睡前1~2小時最適合學習?

1天中,大腦最活躍的時間點是什麼時候,你知道嗎?

日本東京大學院藥學系研究課的名教授池谷裕二說,“上午、傍晚和睡前的時間帶是記憶力最高的時間段”。

科學雜誌【PRESIDENT Online】上對此則是這麼解釋的:

“人在睡眠時,大腦中儲存的知識會被分類整理成可以馬上使用的狀態。知識的量不變的前提下,知識的質會發生變化。另外,靈光一閃也有助於睡眠,睡前發聲暗記,或者難解的問題在睡前過目一遍,翌日早起記憶深化,或靈光閃現,會解題的確率非常高”。

考慮到睡眠的作用,不止是早上的時間帶,睡前的時間帶也是貴重的可活用的學習時間。

或許會有早起後渾渾噩噩的人,那麼把效率學習時間放在睡前,也同樣能達到效果。

當然,睡前記憶、回顧、瀏覽,早起後再次複習,兩方時間同時用好的效率,更是可期待。

睡前1小時是學習黃金期!學什麼,怎麼學—活用睡眠機制的3個訣竅

睡前1~2小時最適合哪些學習?

睡前的學習,適合英語單詞,例文、公式等,不用邏輯思考的暗記類內容。

這是因為,睡眠時,身體休息的rem睡眠和大腦學習的非rem睡眠會交替進行,其中rem睡眠的作用在於把新記憶和即存的記憶關聯,下次需要想起的時候能順暢“抽出”記憶。

也就是說,睡前記憶的東西,在睡覺期間,能自然地從短期記憶變成長期記憶,比之白天暗記學習時候的效率要高出很多。

比如,當日所學或者自己規定的每天要記憶的單詞,可以放在睡前音讀一遍,閉目回顧一遍,再音讀一遍;理科公式和解題邏輯等同樣也可以在這個時候暗記等等。

除了暗記之外,當日白天所學,甚至自己經歷過的事妨礙睡前回顧一遍,不僅能起到很好的複習作用,甚至還是有效的記憶訓練。

睡前1小時是學習黃金期!學什麼,怎麼學—活用睡眠機制的3個訣竅

讓記憶定著下來很重要的事

通過睡眠幫助記憶整理和理解時,有幾件很重要的事需要注意。

1、睡眠時間不能削減

大推薦睡前作為固定暗記時間來記憶和回顧,但是就此而削減睡眠時間則是大大不可取。

好的睡眠幫助記憶整理、分類和理解,當然這個過程中要完整完成淺睡眠到深度睡眠的“循環”,而這必須保證睡眠的時長。

削減睡眠時間,會讓翌日的學習時的思考能力急速降低,甚至影響到大腦的反應速度和記憶理解程度。

有的學生在考前“臨時抱佛腳”的行為更不應該做。

澳大利亞的研究顯示,24時間不睡狀態,大腦的反應程度,會產生和喝下一瓶威士忌類似的大腦機能低下的壞影響。

因為學習不安或者學習時間不夠,而“挪用”睡覺的時間,可以是一時的考試應對策,但由此產生的低效率,甚至可能會嚴重影響到自身健康。

2、避免持續學習興奮狀態

睡前的記憶,特別要避免的是,為了理解而深究的狀態。

因為這很容易讓大腦興奮起來,睡不著覺。

比如,一直思考著不明白的問題,睡前或者睡下後反而想出了很多可能性,這個時候任誰都會興奮起來。

當然,這時的身體和大腦要恢復到原來的“放鬆”狀態要很長時間。

結果,我們的大腦變得更加“混亂”,會嚴重影響到記憶的再生作業。

也就是說,睡前適合不用思考,“機械動作”般的記憶內容的學習,不用腦,通過反覆,形成條件反射似的學習。

3、房間燈光設得暗一點

明亮的照明會讓大腦興奮而抑制分泌“褪黑素”,會影響人的入眠和睡眠的維持。

學習的時候所用照明,大致會是白色光。

但是白色光會阻礙褪黑色的分泌,妨礙安眠。

所以,作為替代案,可以比白色光稍安的,暖色系的(橘色或者黃色)的照明來學習。

可有效提高睡眠的質量和記憶的精度,進而幫助到學習的效率,而這也已經得到科學是實證。

睡前1小時是學習黃金期!學什麼,怎麼學—活用睡眠機制的3個訣竅

【一句話】

養成每晚睡前1小時暗記類內容的學習和回顧白天學習內容的習慣,是提高學校效率的一個重要步驟。

睡前1小時是學習黃金期!學什麼,怎麼學—活用睡眠機制的3個訣竅

睡前1小時是學習黃金期!學什麼,怎麼學—活用睡眠機制的3個訣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