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由蜜糖變鴆酒:一個傳媒公司的跳船自救

作者/賈陽

資本由蜜糖變鴆酒:一個傳媒公司的跳船自救

華聞傳媒自重組終止7月16日復牌以來,已連續吃了六個跌停,股民們欲哭無淚。

資本由蜜糖變鴆酒:一個傳媒公司的跳船自救

作為一家發源海南的傳統媒體上市公司,華聞傳媒在A股文化傳媒板塊遠不如光線、華誼等明星公司引人注目,但事實上華聞傳媒早在1997年就登陸了深交所。然而隨著報紙等傳統媒體的衰落,華聞傳媒的營收大幅萎縮。

面對這個大趨勢,華聞傳媒事實上早就開始通過各種方式吸收資本、努力轉型。2016年11月19日,華聞傳媒控制權發生變更。民營資本財團“阜興系”旗下的興順文化入主華聞傳媒控股公司國廣資產,間接持有上市公司7.26%股份,成為實控人之一。事實上,除了華聞傳媒,2016年阜興系及其關聯方先後還投資了大連電瓷、三六零、堅瑞沃能、東海證券等,據第一財經統計累計涉及資金50餘億元。

2017年1月,“阜興系”朱金玲、朱亮、薛國慶三人進入華聞傳媒董事會,擔任非獨立董事,同時阜興集團副總裁王源也進入華聞傳媒任總裁。而華聞傳媒與阜興系不止於此,阜興系投資的東海證券,山南華聞是其第三大股東,山南華聞是華聞傳媒的全資子公司;阜興系義烏小商品城的合資基金還與華聞傳媒一起投資了湖北省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兩者的關係不可謂不密切。

隨著“阜興系”大玩財技利用上市公司為集團輸血被央視點名批評、“阜興系”資金鍊出現斷裂、集團董事長朱一棟失聯“跑路”,華聞傳媒一步一步切割清了與這個民營財團的關係。然而這並沒有讓華聞傳媒走出風暴區。

7月15日華聞傳媒宣佈決定終止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改為採用現金方式購買標的資產部分股權。另外,公司實控人國廣控股擬在12個月內增持公司股份不低於5億元。

然而迎接華聞傳媒的是六個連續跌停。第三個跌停後,大股東國廣資產質押的華聞傳媒股份16789.05萬股(佔本公司已發行股份的8.39%)跌破了平倉線。同時,國廣資產已被司法凍結的公司股份 10084.87萬股 (佔本公司已發行股份的5.04%)存在被司法處置的可能。

資本由蜜糖變鴆酒:一個傳媒公司的跳船自救

6個跌停後,華聞傳媒股價跌勢稍緩

華聞傳媒成為股東資本危局下的連帶“犧牲品”。

資本由蜜糖變鴆酒:一個傳媒公司的跳船自救

華聞傳媒墜落

華聞傳媒集團成立於1991年9月,1992年12月整體改製為股份制企業,最初主營是燃氣業務,1997年7月在深交所掛牌上市。2006年公司實施重大戰略轉型,收購了證劵時報旗下“時報傳媒”和都市報品牌“華商傳媒”,大舉進軍傳媒產業。

2012年起,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旗下國廣控股成為華聞傳媒實際控制人,華聞傳媒開始了一系列業務併購擴張,先後收購了澄懷科技、國廣光榮、國視上海、掌視億通、精視文化、邦富軟件、漫友文化等公司,進軍動漫內容與服務商、移動付費視頻分銷、遊戲領域。截至2017年6月底,華聞傳媒註冊資本超20億元。

但從2017年年報來看,華聞傳媒的主營業務仍是“傳播與文化產業”(包括代理《證券時報》《華商報》等媒體的廣告、發行、印刷與紙張採購業務等),佔到總營收的80%。

資本由蜜糖變鴆酒:一個傳媒公司的跳船自救

高速併購之後,公司營收幾年之間得到明顯提振。然而這些佈局並沒有給公司業績帶來持續的保障。財報顯示,2017年,華聞傳媒實現淨利潤同比大降68.24%,報2.77億元;2018年上半年,公司預計實現淨利潤0.72億元—1.8億元,預計同比下降80%—50%。

資本由蜜糖變鴆酒:一個傳媒公司的跳船自救

持續轉型,直到像上次由燃氣轉傳媒一樣,成功找到新的營收爆發點,是上市公司適應新時代的必由之路。

今年3月1日,華聞傳媒發佈了《發展戰略規劃綱要》,提出公司2018年的戰略是“擁抱科技、借力金融、依託媒介、創新文旅”;未來5年,公司將側重於內容佈局,擬通過併購重組、資源配置等多種方式,切入互聯網新媒體和“創新文娛體旅”。

今年2月,華聞傳媒就宣佈了一項令投資者詫異的跨界併購提案:擬通過現金和發行股份相結合的方式收購車音智能60%的股權,作價166800萬元,切入車聯網技術領域。同時宣佈的還有受讓遙望網絡、麥遊互動全部或部分股權。

隨後公司開始了漫長的停牌復停牌之路。期間,公司購買麥遊互動51%股權的工商變更手續順利完成。在2017年度業績網上集體說明會上,華聞傳媒總裁王源曾表示,遊戲將成為公司2018年新的利潤增長點之一。

但孕育了半年的車音智能收購案,突然公告重組終止。7月15日晚公告,華聞傳媒公告稱,決定終止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改為採用現金方式購買標的資產部分股權,公司股票7月16日復牌。方案的重大變動,顯示出上市公司希望繞過嚴格的重組審核,儘快推進資產收購的意圖。

資本由蜜糖變鴆酒:一個傳媒公司的跳船自救

此外,在今年火熱的區塊鏈題材炒作中,華聞傳媒也不甘人後。華聞傳媒佈局區塊鏈的第一步,是打造專業智庫平臺——算力智庫。華聞傳媒副總裁周娟近日在一個區塊鏈論壇上表示,華聞傳媒將依託海南省互聯網新政,積極推動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展現上市公司的社會價值。

華聞傳媒探索轉型的步伐可以說非常堅決。但儘管伴隨著大股東增持的承諾,華聞傳媒復牌後,股價卻遭遇斷崖式的墜落。

截至2018年7月24日A股收盤,華聞傳媒股價由10元左右跌至4.36元,市值過腰斬至87.26億元,市淨率甚至跌破了1(市值低於淨資產)!據東方財富網數據,華聞傳媒的淨利潤、淨利率、PE、PB以及ROE數據都處於文化傳媒板塊中的較低位置。

資本由蜜糖變鴆酒:一個傳媒公司的跳船自救

資本由蜜糖變鴆酒:一個傳媒公司的跳船自救

阜興系大廈忽傾

6月下旬起,阜興集團董事長朱一棟被曝因股票質押利息無法兌付,已經失聯。7月初,阜興集團旗下多傢俬募包括意隆財富、西尚投資、鬱泰投資和易財行等經營中斷,人去樓空,債務人及投資者追債無門。中國基金業協會稱,這幾家公司嚴重擾亂了私募基金行業秩序,給投資者合法權益造成重大影響,託管銀行已經採取臨時止付、凍結賬戶等措施,維護好基金賬戶資金安全。

資本由蜜糖變鴆酒:一個傳媒公司的跳船自救

除了私募基金,阜興集團旗下還有P2P平臺“中投融”,號稱投資年收益率達到10%-15%。目前官網還能打開,但相關產品論壇上遍佈恐慌情緒。

“阜興系”發源於江蘇鹽城阜寧縣,集團第一代掌舵者是朱冠成,最初在稀土產業方面多有建樹。集團第二代朱一棟開始管理公司後,把阜興集團總部簽到上海,阜興系業務也從稀土實業轉向金融投資和資本市場,業務拓展至商業地產、資產管理、金融、健康醫療、貿易和文化傳媒等多個板塊。2015年集團資產管理總額就超過200億元,貿易總額突破350億元。

資本由蜜糖變鴆酒:一個傳媒公司的跳船自救

天眼查顯示,朱一棟所有公司有15家;阜興集團對外投資的公司達34家,其中不少為資產管理、基金等類金融公司

2016年,朱一棟開始在資本市場上大展拳腳。“阜興系”及關聯公司密集買入上市公司股權,此外,還疑似在幾個信託、資管產品暗渡陳倉的配合下炒股。據第一財經統計,“阜興系”及其關聯方在2016年先後投資大連電瓷、華聞傳媒、三六零、堅瑞沃能、東海證券等,涉及資金50餘億元。

2018年1月底,朱一棟就被監管坐實配資操縱大連電瓷股價,央視曝光的細節顯示,大連電瓷在朱氏家族入主前後暴漲,朱一棟四個月獲利6億多。被曝光後,大連電瓷股價腰斬,第一大股東“阜興系”意隆磁材此前質押股份,佔大連電瓷總股本的23.03%,已全面爆倉。與大連電瓷的劇本相似,7月9日阜興系質押的1.99億股華塑控股股份爆倉,遭到全數凍結。

資本由蜜糖變鴆酒:一個傳媒公司的跳船自救

儘管阜興系在華聞傳媒的持股已經於7月11日宣佈全部轉讓退出,但這筆交易幾乎確定是較買入時大幅折價的,因為本次股權轉讓價格將按華聞傳媒復牌後30個交易日成交均價9折進行調整。而華聞傳媒股價已經腰斬。

7月18日,華聞傳媒大股東國廣資產質押的16789.05萬股(佔華聞總股本8.39%)跌破了平倉線,且持股中已被司法凍結的10084.87萬股 (佔華聞總股本5.04%)存在被司法處置的可能。值得注意的是,阜興系曾持股國廣資產50%,近日正在進行股權轉讓,質押爆倉及司法凍結的股份大概率與其有關聯。

炒作股價、利用上市公司以股權質押方式向集團輸送資金、“掏空上市公司”正是阜興系之前被市場抨擊的“罪行”。

資本由蜜糖變鴆酒:一個傳媒公司的跳船自救

資本嗜血

華聞傳媒的自救之路坎坷。一方面要擴大產業佈局尋找業務增長點,一方面又要擺脫阜興系這個資本泥沼。

阜興系年初被央視曝光,資本困境開始顯露。儘管與其關係千絲萬縷,華聞傳媒也不得不狠心一刀兩斷。當然,這與急需資金的阜興系的訴求一致。

2月14日,華聞傳媒公告稱,阜興系的興順文化向中信國安轉讓其持有的國廣控股25%股權的議案,按計劃,興順文化在國廣控股的持股將降至25%,不再是華聞傳媒的實際控制人。

阜興系危機爆發後,7月11日,華聞傳媒公告的最新方案稱,興順文化轉讓了在國廣控股的全部50%股權給和平財富,徹底退出了華聞傳媒。本次權益變動完成後,國廣資產持有公司15.37%股權仍為公司第一大股東和控股股東;國廣控股持有國廣資產58.0344%股權,仍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值得注意的時,和平財富具有深厚的“國資”背景。和平財富是上海和平大宗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100%控股子公司;持有和平大宗25%股權的中國和平公司是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全資直屬的大型企業。

但事實上,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查詢歷史數據發現,“宋基”雖是中國三大公益基金會之一,但在P2P領域已臭名昭著。在P2P平臺大量湧現之前,“宋基”就捲入了地方分會非法集資醜聞裡,近幾年更是投資了恆貸網、車豐匯、有人貸、金投手、恩多在線、微積金等互金平臺,前兩家已暴雷跑路。這個“國資背景”的新東家似乎並不比阜興系更靠得住。但是,好歹有個官方身份背書。

國廣控股則擁有強大的央企背景,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全資子公司國廣傳媒持有國廣控股50%股權。隨著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三臺合一,華聞傳媒有望獲得更優質的媒體資源。

切割問題民營資本,與國資背景資本加強聯繫,這是華聞傳媒抓住的救命稻草。短時間內,華聞傳媒在資本市場的遭遇不樂觀,但刮骨療毒之後,眼下或許是其醞釀反擊的支撐點。

而說到阜興系金融資本的花式財技,這不是開端、也不是結束;但在目前金融去槓桿、市場監管愈加嚴厲的環境之下,滾雪球式聚攏資本、肆無忌憚炒作上市公司的資本神話已經不再那麼容易複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