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划(2017——2030)

为切实增强阜阳市抵御自然灾害应急处理能力、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人员快速、有序疏散安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安徽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和《安徽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省、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结合阜阳市实际情况,编制本规划。

阜阳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划(2017——2030)

《阜阳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划(2017——2030)》

阜阳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划(2017——2030)

《阜阳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划(2017——2030)》

阜阳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划(2017——2030)

《阜阳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划(2017——2030)》

阜阳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划(2017——2030)

《阜阳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划(2017——2030)》

一、规划期限

近期:2017—2020

远期:2021—2030

二、规划范围

本项目的规划范围分市域和中心城区2个层次。

市域:10122.8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200平方公里

三、疏散人口规模

紧急避难疏散人口

市域: 800万人

中心城区:2020年160万人 ;2030年200万人

长期避难疏散人口

市域: 600万人

中心城区:2020年120万人;2030年150万人

人防留城人口规模

中心城区:2020年112万人;2030年140万人。

四、应急避难场所疏散半径及控制指标

中心(市级)避难场所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20公顷,容纳不少于4万人,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4.5㎡,建筑面积5000㎡左右。步行1小时可达,服务半径不大于5km。

固定(区级)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7000平方米,容纳不少于2000人,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3.5㎡,步行30分钟可达,服务半径不大于1.5~2.5km。

紧急(街道级)避难场所对有效避难面积不做特定安排,安全即可,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步行5~15分钟可达,服务半径不大于500米。

五、规划目标

通过科学规划,结合城市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应急避难场所为主的灾时人员防护体系。达到“平时灾时”统筹兼顾,统一规划,分步建设,协调发展。

近期目标:至2020年,完成界首、太和、颍上、临泉、阜南等5县中心避难场所各1处;完成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中心(市级)避难场所建设,完成城市防灾公园、古西湖生态公园、岳家湖公园、芦桥沟公园等4处中心(市级)避难场所核心区建设;完成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中心(市级)避难场所建设,完成城市防灾公园、古西湖生态公园、岳家湖公园、芦桥沟公园等4处中心(市级)避难场所核心区建设;完成105处地上固定(区级)避难场所的配套设施建设,其中新增地上固定(区级)避难场所66处,人均地上避难面积约3平方米,总避难疏散能力满足120万人; 完成地下避难场所168万平方米,满足人防留城人口84万人的需求。

远期目标至2030年,一类防灾城镇(中心城区)与二类防灾城镇(界首市区、太和、临泉、阜南、颍上县城)规划应急避难场所总面积为:紧急避难场所面积:451.5公顷,中长期固定避难场所面积:1185公顷,人防掩蔽工程:632.2万㎡;三类防灾城镇(70个镇区)规划应急避难场所面积为90公顷,中长期固定避难场所面积236公顷;中心城区完成4个中心(市级)避难场所建设,人均室外固定应急避难场所面积达到3.5平方米以上,人均室外紧急应急避难场所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人均室内避难场所面积达到2平方米;中心城完成528万平方米地上固定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满足中心城区75%人口的避难需求;完成280万平方米地下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满足中心城区常住人口70%留城人口需要。

六、中心城区应急避难场所布点规划

1、中心(市级)应急避难场

阜阳中心城区中心(市级)避难场所形成“1+4 ”的空间布局,有效避难面积216公顷,可容纳避难人口46万人。在城南片区结合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设置1处以应急指挥功能为主的中心避难场所;结合城市外围主要疏散通道、四个主要城市出入口方向,结合城市大型开敞绿地分别布置1处中心避难场所。

2、固定(区级)避难场所

根据防灾责任区范围、服务人口规模,中心城区固定(区级)应急避难场所合计131处,有效避难面积527.64公顷,可安置避难人数约150.7万人。

①颍州区固定(区级)应急避难场所

该责任区服务人口均为93.5万人,长期疏散人口70.1万人。颍州区固定(区级)应急避难场所59处,有效避难面积245.43公顷,可容纳避难人口70.1万人。

②颍泉区固定(区级)应急避难场所

该责任区服务人口均为37.6万人,长期疏散人口28.2万人。颍泉区固定(区级)应急避难场所24处,有效避难面积101.04公顷,可容纳避难人口28.8万人。

③颍东区固定(区级)应急避难场所

该责任区服务人口均为36.8万人,长期疏散人口27.6万人。颍东区固定(区级)应急避难场所27处,有效避难面积96.78公顷,可容纳避难人口27.67万人。

④经开区固定(区级)应急避难场所

该责任区服务人口均为32.1万人,长期疏散人口24.1万人。经开区固定(区级)应急避难场所21处,有效避难面积84.39公顷,可容纳避难人口24.1万人。

3、紧急(街道级)避难场所布点规划

中心城区划分为79个防灾单元(与城市规划管理单元一致)。地上紧急(街道级)应急避难场所总量约200万平方米,地下紧急(街道级)应急避难场所总量约280万平方米。

4、救灾通道

区域性救灾干线:济广高速公路、滁新高速公路、G36宁洛高速、S12滁新高速等高速公路;G105、G105、S102、S202、S305、S340。

中心城区救灾干道包括:南京路、淮河路、向阳路、古泉路、界首路、涡阳路、阜蚌路、阜口路、阜颍路、阜王路、清河西路、阜南路等快速路。

七、近期建设规划

1、规划期限:2017——2020年

2、避难人口

市域:紧急避难800万人,长期避难人口600万人

中心城区:紧急避难人口160万人,长期避难人口120万人 ,人防留城人口112万人

3、中心城近期建设内容

近期2020年完成界首、太和、颍上、临泉、阜南等5县中心避难场所各1处;完成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中心(市级)避难场所建设,完成城市防灾公园、古西湖生态公园、岳家湖公园、芦桥沟公园等4处中心(市级)避难场所核心区建设;完成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中心(市级)避难场所建设,完成城市防灾公园、古西湖生态公园、岳家湖公园、芦桥沟公园等4处中心(市级)避难场所核心区建设;完成105处地上固定(区级)避难场所的配套设施建设,其中新增地上固定(区级)避难场所66处,人均地上避难面积约3平方米,总避难疏散能力满足120万人; 完成地下避难场所168万平方米,满足人防留城人口84万人的需求。

考虑到近期资金投入的限制,重点解决现状老城区、城南新区避难场所不足或缺乏的问题,结合近期建设项目,完善生态园、三角洲公园、文峰公园、清河广场、清颍公园、市体育场等6处固定避难场所,完善配套设施,增加标示系统,并结合一中新校、职教园园区建设新建66处应急避难场所,其他39处近期主要作为疏散场地,增加标示牌,远期逐步完善各类配套设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