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女孩溺水!兩醫務人員「黃金4分鐘」救回一命

2018-07-25 07:40 | 溫州新聞客戶端

夏季游泳意外頻發,上週末,瑞安湖嶺新垟灘就發生驚險一幕。7月21日下午,一名11歲女童在湖嶺新垟灘遊玩時因突發暴雨不慎溺水,剛好在現場的瑞安市中醫院和瑞安市人民醫院兩名醫護人員果斷出手相救,在“黃金4分鐘”救回一命。

4分鐘150多次按壓

三人合力救回溺水女孩

當天下午4時許,剛剛下過一陣大雨, 在瑞安湖嶺新垟灘上,許多竹筏正緩慢靠岸。突然,現場傳來呼救聲:“有人溺水了,救命啊!”就在大家循聲望去的時候,只見有兩人已經向溺水者跑去。其中一位是瑞安市中醫院骨傷科醫生戴振滔,另一位則是瑞安市人民醫院的護士畢素青。

來不及穿鞋,地上又很滑,戴振滔只能咬緊牙關全速跑上前去,不到半分鐘,就來到溺水者身邊。他看到,溺水的是一名小女孩,已被現場救生員從水中救起,轉移到了船板上。戴振滔立即蹲下,摸了一下女孩的頸動脈,發現已經沒有了呼吸心跳,也沒有意識了,嘴唇發紺。

匆匆趕來的畢素青二話不說,馬上為小女孩進行心臟按壓。據戴振滔回憶,當時女孩沒有呼吸,舌根後墜堵住了氣道,於是他一隻手按住其額頭,一手將其下頜抬起打開氣道,並不斷清除口腔異物。畢素青和現場救生員合力為女童做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一個循環按壓30次,但一個循環下來,評估一下,女孩沒有變化。” 畢素青就再繼續按,然後救生員給她做人工呼吸。重複兩個循環後,女孩嘴裡突然溢出了粉紅色的液體。

這讓大家看到了希望。戴振滔說,這是嗆到肺裡的水出來了,肺打通了,就有希望了。約做到第五組循環後,戴振滔注意到,女童的胸廓有了微微起伏,經過檢查,女孩有了非常微弱的呼吸、脈搏和心跳,可以自主呼吸了,不過仍未恢復意識。

這時,120急救車也來到了現場,救生員和急救醫生迅速將女孩轉運到了急救車上,戴振滔和畢素青也各自和家人離開。

這場突如其來的急救,全程僅僅約5分鐘。

近6小時大搶救

女孩已轉入普通病房

記者24日從瑞安市人民醫院兒科瞭解到,經過積極治療以後,患者恢復情況較好,已於23日下午轉入普通病房。

“孩子剛送到醫院時情況比較嚴重,有時呼吸過快,有時費力,整個人神志不清,很煩躁。”醫院兒科一(PICU)主治醫師金偉敏說,當天下午5時24分,女孩被轉移到兒童重症監護病房,一直搶救到晚上11點左右,才清醒過來。

女孩爸爸楊先生說起這場意外,仍心有餘悸。他說,當天孩子的姑姑帶她去新垟灘戲水,一行人共有3個大人4個小孩,玩的過程中突然下起了雨,水流變急。一時不察,女兒被水推著從淺水區到了深水區,一旁8歲的弟弟伸手去抓,結果踩空了,也嗆了好幾口水,所幸兩個孩子都被及時救起。

楊先生說,女兒不大會游泳,事發時又沒有帶游泳圈,這才導致了危險的發生。

24日下午,女孩媽媽給戴振滔打去電話,希望當面表達感謝,被戴振滔婉拒了。

當記者問到為什麼會出手救人,不怕擔責嗎?戴振滔說:“當時聽到有人喊救命,出於醫生本能,我就衝過去了,哪裡還會想這麼多,畢竟人命關天。”

【浙江新聞+】

溺水急救

“黃金4分鐘”是關鍵

夏季溺水高發,當發生兒童溺水時,如何做才能救命?記者就此諮詢了市急救中心醫務科科長楊崢嶸。

楊崢嶸說,在這起意外事件中,小女孩溺水引起心臟驟停時,現場的醫生第一時間識別了心臟驟停並開始施救,讓患者沒有錯過搶救黃金時間,以及後面團隊合作交替按壓,保證了心肺復甦的高質量,這兩點是成功救治的關鍵。

當溺水者被救上岸後,如果存在心臟驟停,黃金搶救時間在4分鐘之內。心臟驟停後4到6分鐘開始,腦組織將出現不可逆的損傷;而對心臟驟停患者的施救每延遲一分鐘,救治成功率將下降10%左右,超過10分鐘救治成功率極低。

急救專家提醒,溺水急救必須分秒必爭,尤其是在環境較複雜的水域中溺水的,溺水者口中可能會吸入水草等,堵塞呼吸道,此時要立即清理呼吸道並保持其通暢,切勿採取將溺水者倒過來等“控水”措施。通過快速判斷識別出心髒驟停的溺水患者,早期開展心肺復甦,恢復有效呼吸循環是降低病死率、減少神經系統後遺症的基礎。

(原標題《瑞安11歲女孩戲水溺水 兩醫務人員“黃金4分鐘”救回一命》,原作者 孫餘丹 瑞衛宣。編輯 邵晨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