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失其道,而殺其下,非理也

上失其道,而殺其下,非理也

《群書治要360》講記-第10集

身居上位的人沒有教育、引導百姓,沒有教導人們走正道、行孝悌,結果下面的百姓犯了罪,就把他們處以刑罰的處罰,甚至把他們給殺掉,這是不符合情理的。

上失其道,而殺其下,非理也

應該怎麼樣治理社會亂象達到安定和諧呢?《群書治要.鹽鐵論》上說,「古者周其禮而明其教,禮周教明,不從者,然後等之以刑,刑罰中,民不怨矣。」古代的君王,首先要完善其禮義,昭明其教化。禮義完備,教化昭明,還有不服從的人,再按照其違法犯罪的程度,處以不同的刑罰。刑罰得當,老百姓就沒有怨言了。「今廢其德教,而責之禮義,是虐民也。」現在廢除了仁德的教化,卻責求百姓遵守禮義,這是虐害百姓。

在《孔子家語》上也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也說明的是同樣的觀點。孔老夫子在任魯國大司寇的時候,有父子兩個人互相控告,孔老夫子就把他們關進了同一個牢房,三個月都沒有進行判決。後來這個父親撤訴,孔老夫子就把他們都釋放了,沒有再進行追究。魯國的大夫季孫聽到了這件事,就很不高興。他說:「司寇,你欺騙了我。我曾經聽您說過,孝是治國的根本。現在殺一個不孝之人就可以警戒全國的百姓都盡孝,但是您不把他給殺掉,反而把他給赦免了,這是什麼原因呢?」

上失其道,而殺其下,非理也

孔子說:「上失其道,而殺其下,非理也。」身居上位的人沒有教育、引導百姓,沒有教導人們走正道、行孝悌,結果下面的百姓犯了罪,就把他們處以刑罰的處罰,甚至把他們給殺掉,這是不符合情理的。「不教以孝,而聽其獄,是殺不辜也」,不教導百姓培養起孝心,而用孝不孝的標準來審判官司,給人判刑,這是殺害無辜之人。「三軍大敗,不可斬也;獄犴不治,不可刑也」,全軍潰敗不可以斬殺士卒,司法混亂不可以懲罰百姓。為什麼?「上教之不行,罪不在民故也」,這是因為身居上位者沒有實行道德教化,罪責並不在百姓的身上。「夫慢令謹誅,賊也」,法令鬆弛不嚴謹,而誅殺甚嚴,這是殘害百姓。「徵歛無時,暴也」,橫徵暴歛沒有一定的時節,這是暴政。「不誡責成,虐也」,不事先教化百姓卻苛求他們尊禮守法,這是虐政。「政無此三者,然後刑可即也」,如果政事能夠杜絕了這三個方面,然後才可以用刑。

《群書治要360》講記-第10集

文章截取自——《群書治要》學習網

上失其道,而殺其下,非理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