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教育成人格健全的人,才是教育的終極目標!

把孩子教育成人格健全的人,才是教育的終極目標!

【富曉紅專欄】

把孩子教育成人格健全的人,才是教育的終極目標!

前不久甘肅女孩跳樓事件讓很多人都對如今的人性感到心寒和震驚。看客們肆意起鬨與慫恿,甚至諷刺謾罵。一邊是消防員的苦苦勸說,一邊是無數看客的惡意起鬨,善和惡在同一時間和空間較量。那一刻,1人的善面對無數看客的惡,也就是善的力量只有1%,99%的力量是惡的,是希望她跳的。這個世界對她沒有挽留,沒有愛護,最終她選擇了結束生命,她留下的最後的一句話是:“哥,謝謝你,我走了。”然後終身一躍,用年輕寶貴的生命來控訴褻瀆她的老師,用生命的鮮血來洗滌這些看客們陰暗、扭曲、醜惡的猙獰面貌。

其實這樣的事不是偶然,可以說是普遍。正如魯迅先生曾激憤地說:“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2014年12月31日23時35分,正值跨年夜活動,因很多遊客市民聚集在上海外灘迎接新年,上海市黃浦區外灘陳毅廣場東南角通往黃浦江觀景平臺的人行通道階梯處底部有人失衡跌倒,繼而引發多人摔倒、疊壓,致使擁擠踩踏事件發生,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傷。

這是一件多麼令人悲痛的事件,正值迎接新年,卻有那麼多人突然遭遇不幸離世。但是同一時間又有那麼多人開心,幸災樂禍,並希望上海人多死幾個。好多人留言說上海人就死那麼幾個,為何不多死幾個?這是一種什麼心態?地域仇視?還是仇富心理?還是純粹心理陰暗,只有在看到人家遭遇不幸時才會在內心有一絲絲帶血的快感?是人性的泯滅?還是在社會的染缸裡只見黑色未見陽光?

在寶貴的生命面前,哪來的貧賤富貴?何來的地域差異?誰不是親人眼裡的寶?誰沒有血肉至親?每一條生命都牽動著諸多親朋好友的絲絲情深,何來的幸災樂禍?那些殺人不見血的留言如何會從指尖流出?人性呢?

我們的教育在求高分數、盼好成績、追求升學率的同時想到過這些只會讀書的孩子將來成為社會的主力軍時會怎樣引領社會?其實如今的社會已經在給出答案了:冷漠、自私、啃老,似乎是現在好大一部分年輕人的代名詞。我們的教育究竟該走向何方?

把孩子教育成人格健全的人,才是教育的終極目標!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

前不久一位叫西洛特的德國人,對中國教育的控訴,刷爆了中國的互聯網:我一輩子也無法在中國看到真正的教育。被學習壓彎了腰的中國學生,4歲背誦拼音,5歲做加減法。在德國,8歲的孩子只會播種、栽花、除草,簡簡單單地拆卸玩具,根本不知道1+1=2,但他們18歲以後的能力,比中國28歲的人更強......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目標是短暫的——為了考試。與此同時,人性教育、邏輯教育卻是空白。人性是人格的基礎,缺乏人性體驗和認識的人,又怎麼形成健全的人格呢?連健全的人格都沒有,又拿什麼愛自己,愛家人,愛社會呢?

2018年將近春節期間,一位叫“王猛”的80後男孩,本科畢業於北大,碩士就讀於美國,這位留學生卻已有長達12年的春節都不曾回家度過,並將自己的父母拉黑6年,刪除與父母的一切聯繫方式。這位留美碩士控訴父母的萬字長文在網絡上引發軒然大波。

留言大體分成兩派,一派是指責父母的過分控制給孩子帶去了不可彌補的創傷;一派是指責男孩忘恩負義,父母培養他不容易,怎可如此對待恩重如山的父母?

這裡姑且不論誰對誰錯,但是我想說,一位學習如此優秀的留美碩士,竟然一直有人際交往障礙,不知道和自己的父母如何溝通,當自己心裡對父母的教養方式有不滿時採取如此極端的方式,本身就是人格有缺陷的。

心理學上說孩子和父母的關係就是孩子和世界的關係。王猛的例子也正是說明了這點,他和父母之間的關係極為糟糕,所以他和同學們之間的關係也幾乎是冰點。他不會交流,不會表達,不會交際,他覺得很痛苦,很孤單,他把這些歸咎於父母。

事實上確實有這方面的原因,現在的大部分家長除了讓孩子讀書讀好之外,其他都沒有要求。家務一概不幹,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為人處世一竅不通;遇事如何處理,更是兩眼一翻一片茫然;生存能力沒有,生活能力也沒有,除了讀書之外成了一個低能兒。

更可怕的是像王猛這樣高智商的低能兒,人格不健全,思想極端。就如他所說以後如何工作?因為他到目前為止不知如何和他人相處。這樣的成績優等生又有何用?沒有健全的人格,學習再優秀也無法做出貢獻,更無法體現他的個人價值。

當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說:“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試想,如果一個孩子缺少對生命的認知(一遇到挫折就產生輕生的念頭),沒有夢想的能力(自己將來想做什麼都不知道),不懂得保護自己(做了博士生依然被農民拐賣),無法與別人共享(腰纏萬貫卻不快樂),那麼,即使這個孩子門門功課考第一,又能怎麼樣?

把孩子教育成人格健全的人,才是教育的終極目標!

沒有生活能力,即便是神童也會隕落。

中國如今大部分孩子是獨生子女,家裡出現了四位大人甚至六位大人帶一位孩子的普遍現象。孩子被寵上了天,同時也被剝奪了能力。

13歲的“湖南神童”魏永康以總分602分考進湘潭大學物理系,成為當時湖南省年齡最小的大學生。17歲時便考上了中科院的碩博連讀研究生。

她的母親在“智商”教育上確實一路凱歌,除了學習,家裡任何事情都不讓他插手。給兒子洗衣服、端飯、洗澡、洗臉,甚至為了讓兒子在吃飯的時候不耽誤看書,都高中了,還親自給他餵飯。

從小學到大學,魏永康的生活一直是母親一手包辦,“只有專心讀書,將來才有出息!”。

然而,當魏永康脫離母親的照顧後,完全“失控”:熱了不知道脫衣服,大冬天不知道加衣服,穿著單衣、拖鞋就往外跑;房間不打掃,屋子裡也臭烘烘,襪子髒衣服到處亂扔;不記得參加考試和撰寫畢業論文。最後連碩士學位都沒拿到,就被學校勸其退學了。

這樣的例子是不是覺得有些可愛和極端?但是我們大部分家長也都離這相差不遠。而我們的大部分孩子的生活能力和人際交往在“題海戰術”中漸漸被淹沒,失去了基本的作為“人”的各種生存能力。大學畢業等於失業的例子舉不勝舉,是誰造就了這大批量的高智商低能兒?

把孩子教育成人格健全的人,才是教育的終極目標!

教會孩子做個善良的人,學會感恩。

心理學上有一句話:不是因為幸福才感恩,是因為感恩才幸福。多少父母隱忍一切,只想把最好的生活給孩子,卻忘了告訴孩子這些都來自不易,應該懂得珍惜和感恩。也因為一味地攝取和索取而沒有感恩的心,覺得一切都是應該的。

一位51歲的母親,將獨生子送去日本留學,5年間耗費了家中所有錢財,母親甚至賣掉房產四處借債,而兒子仍然不依不饒。當兒子再次飛回國,落地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索要錢款,母親一句“要錢沒有,要命有一條”終於激怒了兒子,掏出水果刀對著母親一連戳了9刀。這事就發生在上海浦東機場。

雖然這事已過去了7年,但是當時看到新聞的驚訝和震撼的心情依然記憶猶新。

其實我們現在孩子的生活都非常好,和我們以前相比,真的是一年比一年好,但為何卻沒有了感恩和快樂?

因為沒有付出就不會體驗生活的艱辛,就不會有來之不易、感恩的心,沒有感恩的心就不會快樂和幸福。

是誰親手剝奪了孩子體驗生活的機會?是父母,是孩子的養育者。說到底父母還是始作俑者。

如今網上經常爆出一些特別的網紅:“買冰棍美女”,“豆腐西施”,這些女孩都是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利用暑期出來打工。她們稚嫩的肩上擔起了生活的重擔。但是她們洋溢的笑容,告訴我們:她們熱愛生活,熱愛這個世界。她們也一定熱愛自己的父母、體貼父母、感恩父母才願意在這樣的年紀出來幫助他們承擔一些生活的重擔。

一個人如果連對養育自己的父母都沒有感恩之心,那他又如何來愛他人,愛社會,愛這個世界呢?

把孩子教育成人格健全的人,才是教育的終極目標!

總結:教育的目標是教育孩子具備健全的人格!

一位曾在“二戰”期間的德國納粹集中營中遭受過非人折磨的倖存者,戰後做了一所中學的校長。

他給每一位來校任教的老師一封信,信中這樣寫道:“親愛的老師,我是一名納粹集中營中的倖存者,我親眼看到了人類不應該見到的情境:毒氣室由學有專長的工程師建造;兒童被學識淵博的醫生毒死;幼兒和嬰兒被受到高中或大學教育的士兵槍殺......”

“看到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究竟是為了什麼?”

“我的懇求是:請你幫助學生成為具有人性的人。你們的努力決不應當被用於創造學識淵博的怪物,多才多藝的變態狂,受過高等教育的屠夫。”

“只有在使我們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況下,讀寫算的能力才有價值。”

孔子說:“性相近,習相遠。”通過教育學習把人變成善良、有愛、有教養、不做違法害人的事、人格健全的人。也就是懂得人生路漫漫,好好愛自己的同時也好好愛這個世界。

把孩子教育成人格健全的人,才是教育的終極目標!

富曉紅,少兒心理諮詢師、《校長傳媒》專欄撰稿人、國家級形體教練、瑜伽教練、高級形體禮儀指導師,從事教學23年來積累了大量教學經驗,每一次的教學都是一次實踐,如何和學生溝通,如何說話,選擇什麼時機說話,都成了不斷研究的課題。終極目標就是幫助自己和更多的家長和學生走上更幸福的路。

本文為富曉紅老師原創投稿,“富曉紅的幸福家園-(ID:fuxiaohong5166)”亦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