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幹擾素需要同時用降酶藥嗎?

大家都知道,發生肝炎的標誌就是血清轉氨酶升高,肝炎會破壞肝細胞。許多患者在干擾素治療期間發現轉氨酶比治療前更高。這就出現了這樣的問題:干擾素治療使轉氨酶增高,會不會加重肝臟的損傷?

也有一些愛好學習的網友知道:轉氨酶高一些對干擾素的效果比較好,但有的醫生用干擾素時常規用降酶藥輔助治療。於是又出現了問題:降酶藥使轉氨酶降低,會不會影響干擾素的療效?

血清轉氨酶能靈敏反映肝細胞的炎症,這是淋巴細胞清除肝細胞內的乙肝病毒,而使肝細胞損傷的結果,是免疫清除病毒的表現。

干擾素激發免疫,使炎症活躍,所以血清轉氨酶可能會更高。

轉氨酶升高,必定使肝病加重嗎?

舉些臨床常見的例子來說明:在急性乙型肝炎,轉氨酶經常超過1000,但2、3個月後迅速下降,6個月內絕大多數可以痊癒;而在活動性肝硬化,血清轉氨酶只有輕、中度升高,但反覆波動,時間很長,病情也重。

所以,ALT只能反映肝組織炎症活性的高低,短暫的ALT水平並不經常與病變的重度一致;與疾病的結局也無相關性。

上述例子還說明:

轉氨酶升高的持續時間,比升高的幅度更能反映病情的程度。

我們過去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做過不少肝穿刺,血清轉氨酶水平與肝組織學的對比結果表明:同一ALT水平可以反映輕度、中度或重度的病變;同一程度的病變可以有不同幅度的ALT升高。

用干擾素需要同時用降酶藥嗎?

有好幾位網友問過這樣的問題,有的用干擾素期間轉氨酶反而升高了,擔心病情加重;有的加用了降酶藥,又顧慮會影響干擾素的療效。

打幹擾素需要同時用降酶藥嗎?

我沒有做過“降轉氨酶與干擾素療效的關係”的研究,也沒有看到過這方面的文獻,不能信口開河,有一些事實擺出來請你思考。

大家都知道轉氨酶升高才能用干擾素,轉氨酶正常的慢性乙肝攜帶者用干擾素治療是無效的。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干擾素是免疫調節劑,只是在肝內有炎症時,干擾素才能激發炎症性細胞因子,肝內清除病毒是由炎症性細胞因子來完成的。

我參加過派羅欣的臨床試驗,需要在治療1年的前後各做一次肝穿刺。有效的患者在治療中的轉氨酶大都比較高,但治療結束時肝組織病變都明顯減輕了;無效的患者肝組織病變加重的很少,多數也有減輕,只是不如有效的患者。似乎說明在干擾素治療的1年中,轉氨酶升高並不會加重肝組織病變。

有許多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的文獻報告,治療效果都與治療前的轉氨酶水平成正比,《美國肝病學會的乙型肝炎指南》中對此已經做了很好的總結。所以抗病毒治療期間,如果轉氨酶只在100、200上下,以不同時用降酶藥為好。

既然轉氨酶高一些好,

那就不需要關注轉氨酶了嗎?

不是!絕不可以這樣!!

轉氨酶升高表示肝細胞炎症活躍,但炎症過於劇烈卻會破壞肝細胞,如果轉氨酶升高到正常高值的10倍以上,醫學中叫做“病情急性加劇”。病情急性加劇是干擾素治療的不良反應,常加速病變進展,會使輕的病變加重;使肝硬化患者發生肝功能失代償。幸虧發生的幾率不高,只要及時發現,掛上降酶藥的吊瓶,很快就能降下來。

所以,干擾素治療期間需要每個月檢查肝功能,轉氨酶太高了需要用降酶藥。

常用的降酶藥“聯苯雙酯”很少不良反應,劑量每日三次,每次10粒(15毫克)。起效快,一個多星期就見效;停藥後很快轉氨酶就會跳上來,調節靈活,可以按需要增減:

如果你想要把轉氨酶降低多一些,可以多服一些,最多每次可以服20粒(30毫克);如果你只想稍微降低一點,每次用3、5粒也可以。服用期間查一查轉氨酶,我想你一定能夠找到最合適的劑量(能保證在使用干擾素治療期間轉氨酶不會出現急劇升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