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滑坡疊加估值新低,券商股離反彈還有多遠?

券業的中報披露還未正式開始,但不難嗅到仍在蔓延的寒氣。截至7月24日,A股共有6家上市券商發佈了業績快報及預告。除中信證券外,其它券商盈利均出現大幅下滑,上半年淨利潤遭“腰斬”。這並非偶然。根據分析師測算以及經營月報統計,A股超過30家上市券商裡,上半年能實現淨利正增長的券商或不超過5家。

伴隨業績下滑,券商板塊估值也不斷探底,一度創下歷史新低。進入6月後,個股更是接連“破淨”。行業分析邏輯已無太多新意,除不斷強調堅守龍頭股之外,多數觀點仍以板塊估值見底、安全邊際高等為主要邏輯。但寒冬之下,慣用的“估值修復論”也開始失靈。有分析師就強調,券商股的估值中樞在下降,市場對券商業績預期和對股權質押等風險擔憂仍未消除,反彈還需要等待更多因素的催化。

券商中報佳音難盼

業績快報顯示,中信證券上半年未經審計營業收入為199.76億元,同比增長6.68%;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55.86億元,同比增長13.38%。這是截至目前,兩市公佈的業績快報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券商。

其它幾家券商,則集體出現了盈利大幅下滑。海通證券業績快報顯示,上半年預計實現營收109.62億元,同比下降14.43%;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30.32億元,同比下滑24.64%。長江證券業績業績快報顯示,預計上半年營業收入23.46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3.78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5.12%、62.02%。

淨利遭遇腰斬的,還有國元證券、國海證券、第一創業。業績快報顯示,上述參加券商上半年淨利潤預計將分別下滑54.9%、69%至75%、60%至70%。

儘管已有充分預期,券商板塊的中報前瞻仍難言樂觀。多位行業分析師預計,A上市券商上半年淨利潤將出現同比下滑,幅度則集中在-15%至25%之間。而根據分析師測算以及經營月報統計,上半年淨利潤能實現正增長的上市券商或僅有2至3家。

业绩滑坡叠加估值新低,券商股离反弹还有多远?

對於業績下滑,多數券商均提及行情波動與信用違約的影響。以長江證券為例,其表示,上半年受市場行情下行、投行發行放緩、違約風險增加、資管新規衝擊等影響,公司權益類自營、信用業務、債券承銷、資管業務收入同比下降。此外,受前期業務佈局與改革成本投入增量影響,公司當期成本開支仍同比有所增長。

而回顧上半年A股整體情況,除了低迷行情、IPO審核變化等常規因素之外,股權質押風險成為今年券商業績新的隱憂。

統計顯示,2018年上半年A股日均交易額4679億元,同比基本持平;平均每週新增投資者26.50萬人,同比下滑24%。低迷的交易,除影響經紀業務收入之外,更加劇了券商自營業務的浮虧壓力。“券商自營的業績彈性,主要來自權益投資。若下半年股市收益率低迷,可能令券商利潤同比明顯下滑”,安信證券行業分析師趙湘懷錶示道。

投行業務收入波動,也是影響上半年券商業績的重要因素。統計顯示,IPO發行數量顯著減緩,累計發行新股63家,募資規模達923億元;月平均發行數量約10家,相比去年平均每月的40家IPO的發行大幅減少。而同期的被否率達為39.29%,較2017年的17.95%顯著提升。再融資規模繼續收縮。2018年上半年,增發募集資金3678億元,同比減少近45%。同期債券發行規模有所回升,尤其公司債、短融中票、ABS等品種規模提升。

上述基本面對業績的影響,已經在當前的業績快報中得到證實。國元證券在公告就明確表示,雖然損失率小於市場平均跌幅,但公司自營權益投資仍發生一定金額的損失;發行審核趨嚴、經紀業務市場競爭激烈,導致投行和交易佣金等收入減少。第一創業、國海證券等也都提到投行、自營等收入下滑對業績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曾經被一度被視為新增長點的股權質押業務,成為上半年券商板塊最大的風險點。

在行情和新規影響下,券商股權質押業務增速明顯放緩。截至上半年末,券商股權質押待回購餘額約1.92萬億元,較 2017 年末增長2%,增速減弱。尤其進入6月以來,行情加速下行,信用違約事件不斷爆出。市場對券商質押業務的擔憂漸起。

對此,有分析師表示,股權質押觸及平倉線到實際虧損仍有一定空間,即便造成虧損後也將按一定壞賬比例進行計提,而非全部極為壞賬;整體來看,當前股權質押業務風險對行業衝擊可控,但利潤表的資產減值損失會有明顯上升。安信證券還測算,假設券商低於平倉線以下股票質押中有10%需要計提減值準備,計提比例為60%;按此中性假設測算,計提減值規模佔行業收入比重約5%,佔淨資本的1.2%。

券業的“黑天鵝”事件依然不容忽視。7月23日,中原證券就公告稱,因在此前擔任某併購事項的財務顧問中涉嫌未勤勉盡責,證監會對中原證券和項目主辦人進行了不同金額處罰。在全面從嚴監管的當前,處罰結果對於券商的業務開展、分類評級等都有重要影響。

估值修復論失靈

萎靡的行情、緊繃的流動性、悲觀的情緒,重創著券商板塊。上半年,券商板塊估值一度創下歷史新低。進入6月後,個股更是接連“破淨”。但即便估值逐漸觸底,市場對券商板塊整體仍謹慎有餘。

截至7月24日收盤,仍有海通證券、國元證券、東北證券、東吳證券“破淨”,市淨率分別為0.963倍、0.98倍、0.984倍、0.993倍。除此之外,興業證券、光大證券、國泰君安等個股也接近“破淨”,市淨率不足1.1倍。

當前的行業分析邏輯,並無太多新意。除不斷強調堅守龍頭股之外,多數觀點仍以板塊估值見底、安全邊際高等為主要邏輯。尤其是伴隨業績快報的披露,多項業務的集中度趨勢還在持續,而中信證券等龍頭股業績表現更為穩定。“市場估值已顯示出底部特徵、積極佈局龍頭券商”成為上半年最常見的邏輯和觀點。

但在估值繼續下行、基本面尚無好轉的當前,即便是看似如此安全的邏輯,分歧已不可避免。

“不能憑藉歷史估值經驗簡單推斷出估值修復的邏輯”,趙湘懷在此之前就表示,券商股的估值中樞已經在下降,板塊和個股估值在風險持續暴露中仍有下降可能。目前當前估值和“破淨潮”,其認為,正反映了市場對券商的業績預期和對股權質押風險的擔憂。

是否反彈,並未僅僅從估值水平判斷,券商股的反彈還需要等待催化。市場交易量的變化和質押風險暴露及處置進展都是重要影響因素。

趙湘懷錶示,未來用於回購增持的產業資本、放開境外資金投資A股額度而帶來的增量資金、遞延養老險保險入市資金,將有助於改善的市場流動性。除此之外,當前資本市場的表現屬於金融去槓桿大背景下必然要經歷的陣痛,但監管層對於維護資本市場穩定而出臺的措施,也將會成為市場轉暖、板塊反彈的重要催化劑。

作為年內重要的風險因素,信用違約風險的進展對於券商板塊也影響深遠。趙湘懷稱,市場避險情緒主要來源於信用違約風險,從債市傳導至股市,還將制約增量資金入市的作用和監管部門政策措施的效果。如果信用違約風險充分暴露或得到有效控制,市場擔憂情緒得到緩解,券商股也將具備反彈的基礎和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