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17歲時的一首詩作,衆人以爲是柳宗元或者是陸游的作品?

詩文如下:

韓寒17歲時的一首詩作,眾人以為是柳宗元或者是陸游的作品?

臥春

臥梅又聞花

臥知繪中天

魚吻臥石水

臥石答春綠

韓寒17歲時的一首詩作,眾人以為是柳宗元或者是陸游的作品?

此詩出自韓寒17歲小說《三重門》,書中主角林雨翔評論說:“這首詩不講究韻律,不是韓愈所作,這種五言絕句肯定是柳宗元反對駢驪文那時候創作的,我曾在《中國文學史》上見到過。憑我的記憶,臥梅是指盛產於北方的一種梅花,枝幹橫長,看似臥倒;主人正在房裡臥著,心中描繪自己如日中天時的情景,而‘臥石’,似乎是哪本古書裡的?《萬曆野獲編》?好像是的,裡面的一個地方,在雲南?好像是的,是一個景觀,臨近它的一潭水叫臥石水,魚都在輕吻臥石水,這一段真是寫神了,有柳宗元《永州八記》裡《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裡那——魚的風采,最後,臥石似乎在回答春天已經到了,好詩!好意境!”

韓寒17歲時的一首詩作,眾人以為是柳宗元或者是陸游的作品?

然而有人把這首詩大聲朗誦幾遍發現了另一層意思,原來這詩的諧音是:

韓寒17歲時的一首詩作,眾人以為是柳宗元或者是陸游的作品?

我蠢

我沒有文化

我只會種田

欲問我是誰

我是大蠢驢

韓寒17歲時的一首詩作,眾人以為是柳宗元或者是陸游的作品?

據說陸游也做過這樣一首相似的詩,詩文如下:

韓寒17歲時的一首詩作,眾人以為是柳宗元或者是陸游的作品?

《臥春》

暗梅幽聞花,

臥枝傷恨底。

遙聞臥似水,

易透達春綠。

岸似綠,

岸似頭綠,

岸似透黛綠。

韓寒17歲時的一首詩作,眾人以為是柳宗元或者是陸游的作品?

那麼這詩到底是不是陸游的作品呢?我們從幾個方面來看一下:

韓寒17歲時的一首詩作,眾人以為是柳宗元或者是陸游的作品?

首先,從形式上說,所謂《臥春》非詩非詞,說詩不合格律,說詞沒有詞牌,但凡只是一首為了契合《我蠢》逗笑的順口溜,所以不是陸游的作品。詩至唐代已經發展到藝術的巔峰,作為宋代的大詩人陸游繼承前人的衣缽,寫詩“對仗工整,使事熨帖”,時人稱之為“小李白”,肯定不會寫出如此非驢非馬的詩句來。詞自晚唐五代肇始,至宋已臻於完美。宋人的每一首詞大凡直接標明詞牌,即使是自命題也是在詞牌之下才標明題目,比如:《水龍吟·春日遊摩祠池》、《漁家傲·寄仲高》、《齊天樂·左縣道中》等等,極少甚至沒有簡單命題而不標明詞牌的。陸游是治學嚴謹的大家,想來不會把《臥春》這樣不倫不類的詩詞輕易示人的。

韓寒17歲時的一首詩作,眾人以為是柳宗元或者是陸游的作品?

其次,從風格上看,所謂《臥春》非詠非贊,用字囉嗦重複,行文牽強拖沓,但凡是善做文字遊戲的才子杜撰而成的詩不詩詞不詞的玩意,所以不是陸游的作品。陸游對祖國有著強烈的愛,他的報國理想長期遭到冷酷現實的扼殺,因此他的詩歌在迴盪著昂揚鬥志的同時又多充滿了壯志未酬的憤懣,帶有濃厚的蒼涼沉鬱的色彩。當然,陸游也寫過《月照梨花·閨思》之類情調的作品,但絕然不會在一首詩詞裡不厭其煩地反覆使用“臥”字,更不會囉裡囉嗦不知所云地說什麼“岸似綠,岸似透綠,岸似透黛綠”。陸游的作品注重錘鍊,清代趙翼《甌北詩話》說他“或者以其平易近人,疑其少煉,抑知所謂煉者,不在乎奇險詰曲,驚人耳目,而在乎言簡意深,一語勝人千百。此真煉也。放翁工夫精到,出語自然整潔,他人數言不了者,只在一二語了之。此其煉在句前,不在句下,觀者並不見其煉之跡,乃真煉之至矣。”讀如此評論再看《臥春》,也就不言而喻了。

韓寒17歲時的一首詩作,眾人以為是柳宗元或者是陸游的作品?

再次,從作品上查,所謂《臥春》無根無據,歸不進《劍南詩稿》,也難入《逸稿》,但凡是有才學的網友頗具匠心的搞笑段子而已,所以不是陸游的作品。陸游是一個具有多方面創作才能的作家,他的作品有詩、詞、散文,著作除《劍南詩稿》八十五卷之外,尚有《逸稿》兩卷,《渭南文集》五十卷(包括詞兩卷、《入蜀記》六卷),《南唐書》十八卷,《老學庵筆記》十卷。陸游從十二歲開始學詩,到八十四歲仍是“無詩三日卻堪憂”,所以他自稱“六十年間萬首詩”。陸游的詩今存九千二百多首,收入民國年間出版的《全宋詞》的詞作一百四十多首,加上存目詞大凡一百五六十首,翻遍陸游的詩詞,恐怕難覓《臥春》的蹤影。

既如此,那麼這詩又是何意呢?

韓寒17歲時的一首詩作,眾人以為是柳宗元或者是陸游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