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破山河在:崇禎皇帝三叔隱居草原,建了一座道觀!

蒙古族是草原上雄鷹。當年成吉思汗帶領子弟兵攻城掠地驍勇善戰何其血性!

到了清朝,皇帝為了從精神上瓦解蒙古人的鬥志,就在大草原上大力推廣喇嘛教,規定每個家庭出生的長子必須出家當喇嘛。

喇嘛,吃香喝辣的,成為一步脫貧的尊貴職業。一人出家,全家榮光。

就這樣,一年又一年,喇嘛廟遍佈草原大地,在晨鐘暮鼓阿彌陀佛中,草原之鷹漸漸凋零。

百密一疏。康熙年間,在遼西喀喇沁左翼旗,一座規模宏大的道觀,卻在大淩河畔橫空出世。

這是咋回事兒呢?

傳說明末李自成攻破紫禁城之際,崇禎皇帝密詔皇族子弟隱姓埋名遁匿各地。

崇禎皇帝的三叔改名夏一振,先出家避難於北京白雲觀,後又逃亡到今天的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蒙古人淳樸善良,給了夏一振容身之地。

日子過舒服了,人就追求信仰了。

無為,而無所不為。

到了康熙年間,夏一振變賣所帶金銀財寶,修建一座道觀,取“妙於天成”之意,遂名“天成觀”。


國破山河在:崇禎皇帝三叔隱居草原,建了一座道觀!

在喇嘛廟林立的草原上,天成觀能夠香火不斷,流傳至今,已經是奇蹟了。

難道夏一振要表達的寓意是:復辟大明江山,需要順天意妙於天成?

道可道,非常道。


國破山河在:崇禎皇帝三叔隱居草原,建了一座道觀!

國破山河在:崇禎皇帝三叔隱居草原,建了一座道觀!

1988年,成為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


國破山河在:崇禎皇帝三叔隱居草原,建了一座道觀!

國破山河在:崇禎皇帝三叔隱居草原,建了一座道觀!

國破山河在:崇禎皇帝三叔隱居草原,建了一座道觀!

國破山河在:崇禎皇帝三叔隱居草原,建了一座道觀!

國破山河在:崇禎皇帝三叔隱居草原,建了一座道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