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陽的路和車

在我小時候的記憶中,山陽縣城只有北新街一條主街道,路雖然不寬敞但那時的車也很少,我可以和夥伴們一起放心的在路上追逐打鬧,上學放學也從來不用家長來接,更沒有什麼車讓人、人避車的概念。隨著時代的發展山陽的路修的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寬敞,但似乎總是跟不上汽車增長的數量。從早到晚街道上車水馬龍川流不息,熙熙攘攘的人群在車流中穿梭著,人人好像都有很迫切的事情要去做。路變寬敞了,車也增多了,唯一不變的還是沒有車讓人、人避車的概念,幾乎每天都能看見一兩起交通事故的發生。

山陽的路和車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山陽的各個主要路口安裝了紅綠燈,讓小小的縣城也有了一絲大都市的氣息,文明交通的概念也悄無聲息的開始進入了這座小城。一開始人們懷著好奇和嘗試的心態在紅綠燈前駐足等待,但沒過多久當這種心態消失之後就出現了“中國式的過馬路”,並且一些摩托車、三輪車開始和行人爭搶著闖紅燈。你常常能看到這樣的情景,綠燈亮起後,斑馬線上的行人正要往前走,突然路上的汽車也行駛了起來,這時,如果人車雙方能夠相互禮讓,就會安全有序的通過,反之,就會發生擁堵。有些喜歡開快車的人,只要看到前面有行人或騎車的人,就會不停地按喇叭,左衝右突隨意變道穿插,一個不滿意就演變成了“全武行”也就是所謂的“路怒症”。於是每條大街上都出現了交警的身影,不論是烈日還是寒冬,縣城裡總能看見他們那挺拔的身姿和有力的手勢,偶爾有一些膽大的無視他們的存在,紅燈時照樣一腳油想飛馳而過,但總是被抓個正著。斑馬線兩頭也出現了帶著紅袖章的交通志願者,糾正和勸導著“中國式過馬路”的人群。電視裡、廣播裡、微信上、微博上鋪天蓋地的出現了宣傳交通安全的內容,人們有意無意的總能聽到和看到與交通安全相關的知識,慢慢的人們的思想又有了變化,家人朋友出門千叮嚀、萬囑咐的都一定是:“開車慢點,過馬路小心些”,這類充滿關切的話語。

山陽的路和車

生命永遠是最寶貴的,脆弱的生命在鋼鐵組成的汽車面前不堪一擊,當我們惋惜一個鮮活的生命喪生在車輪之下的時候我們有沒有反思?其實它是可以避免的。文明交通需要做的只是每個人禮讓一些,不是有一句口號嗎:“人讓車,讓出一片溫情,讓出一片秩序;車讓人,讓出一片安全,讓出一片理解。”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人們文明交通意識的提高,走在山陽的大街小巷上,人讓車、車讓人的情景隨處可見,悲劇的發生也會越來越少。

山陽的路和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