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德國不收回被波蘭和俄羅斯占領的國土?

dyp26342904


德國憑藉經濟輻射和影響力,在另一個層面就能“統一”歐洲,領土這重資產的累贅,沒意義!在波蘭和俄羅斯的前領土,都是窮地方,統一東德20多年還在輸血,再搞那麼一大塊,那德國人都要哭了!

二戰納粹可以說是頑抗到了最後,直到慘烈的柏林戰役結束,德國才算投降,被美蘇英法四國佔領,根據協議,德國四分之一的領土被割走,以補償各國的損失,包括東普魯士、西里西亞、勃蘭登堡、波西米亞、石勒蘇益格、阿爾薩斯和洛林等地。

簽完協議,各國將近千萬當地德國人全部驅趕回德國本土,包括那些已經祖祖輩輩在當地居住了幾百年的德意志人,至少數十萬德國人在遷移路上喪生,戰爭本與他們無干,他們卻要因為自己的身份為國家的罪行承擔責任。

戰後數百萬德軍戰俘在盟軍下轄的各國戰俘營裡,包括萊茵大營、蘇軍戰俘營等,先後有數以百萬計的德軍戰俘沒能活著回家,其中大多數德軍戰俘成為蘇聯和英法戰後重建工程下的累累白骨,相當悽慘。

面對德意志民族的這些空前悲劇,德國政府作何表態?

一個字都不敢提或者不願提,德國從官方到社會平靜或者說麻木地接受了全世界對他們的懲罰,即使面對相對友善的西方盟友,德國領導人也從未哪怕過問過“萊茵大營”被從人間蒸發的百萬德軍的真想!

德國人從上到下都在反思戰爭,他們也迅速並誠懇地向全世界謝罪,保質保量地完成了戰爭賠償工作。

德國人的誠懇使得他們快速結束了國家的被佔領狀態,相對恢復了正常國家的地位,贏得了西方社會的認可和接納,很快在戰後實現了經濟的快速起飛。

然後是不需要收回。

由於戰敗國的身份和美國軍事影響力,德國在政治和軍事上受限,但在經濟上基本已經統領歐洲,歐洲一體化也在磕磕碰碰中不斷向前,在德國的佈局下,包括那些被割走的德國前領土都在德國經濟影響力之下,獲得的收益遠比奪取領土來的划算。畢竟目前德國在財政上還在不斷補貼原東德的5個州。

還有就是當地的民心,如果有機會,當地人肯定歡欣鼓舞願意被德國吞併,土豪的大腿誰不想抱呢?可是那些土地上已經沒什麼德國人了,戰後早就被驅逐乾淨了,一塊沒什麼本民族人口的土地,花那麼大代價收回來有意思麼?嚴謹的德國人幹不出這種傻事來!

最後是不可能收回

目前的國際秩序是二戰後形成的,領土現狀也是依據二戰後一系列協議形成的穩定局面,如果作為一個戰敗國,公開提出領土要求,這無疑是要遭到整個西方嚴重打壓的作死行為,與全西方自己的陣營為敵。再者德國統一後,為打消各國顧慮,新德國從憲法上再次申明“沒有任何德國領土尚未加入德國”。實質上杜絕德國、奧地利再次合併的可能;放棄對西里西亞、東波美拉尼亞、但澤和東普魯士的領土要求。


雲中史記


一寸土地一寸金。那德國為什麼不收回被波蘭和俄羅斯佔領的國土呢?有書君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1.珍惜來之不易的國家統一大局


歷史上,德國先後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果均以失敗而告終。戰敗的結果就是要做出對其他國家的補償。


一戰後德國把8.8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作為戰爭補償分別給了法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丹麥、立陶宛、盧森堡等。


二戰之後,德國又把1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分別補償給了法國、波蘭、蘇聯、捷克等。



剩餘的德國的領土被一分為二,成了東德和西德,西德被美國管控,東德被俄羅斯管控。西德於1949年5月23日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同年10月7日,東德也宣告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自此,世界舞臺上出現了兩個擁有主權的國家——德國。


1972年兩國簽訂了《關係基礎條約》,建立起了正常的睦鄰關係,兩國領導人互訪,共同商討發展大計。


隨著時間的推移,血濃於水的親情和實現統一的心使兩國越走越近,他們瞅準時機,在1989年東德劇變後,實現了東西德統一大業,成為了一個德國。


這個統一歷經波折,實屬不易,所以德國人很珍惜。


2.無力再挑起戰爭


1990年9月12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和美、蘇、英、法六國在莫斯科簽署了《最終解決德國問題條約》。作為美、蘇、英、法四國同意東西德合併的條件,德國在條約中正式放棄了1945年戰敗後所被割讓的領土。



所以,德國無理由再收回被波蘭和俄羅斯佔領的領土。如果想收回,只有通過戰爭奪取一條路,否則只會是自說自話。普京曾經說過“領土問題沒有談判只有戰爭 ”。而要通過戰爭德國必定會重蹈覆轍,甚至會敗得更慘。


識時務者為俊傑,沉痛的戰敗教訓,使德國不想再捲入戰爭。因此他們不會為了領土問題,再起爭端。為了打消其他國的顧慮,德國憲法解釋說:“德國土地,每一寸都在德國領土裡了”,很明確時宣告德國已經放棄對原來土地的主權。


3.認識到曾經犯下的戰爭錯誤,不想再重蹈覆轍


兩次世界大戰,使德國人民飽受戰爭創傷。戰爭是殘酷的,痛定思痛,因此在二戰後,德國不再有尋求軍事大國,或者用軍事手段得到領土的想法。


德國是戰敗國中認罪態度最好的國家。1970年12月7日,在波蘭進行國事訪問的聯邦德國前總理勃蘭特在向華沙猶太人死難者紀念碑敬獻花圈時,突然雙膝跪地謝罪。他這一跪,引起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的高度稱讚,被譽為“歐洲約一千年來最強烈的謝罪表現”。


德國還在首都柏林著名的勃蘭登堡門附近建立了納粹大屠殺受害者紀念碑,由2700根方柱組成。

在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爭結束57週年時,德國時任總理施羅德還呼籲德國人自我反省,清醒認識納粹的歷史。也是在警醒德國人不要再走歷史的老路。



4.百姓嚮往和平,政府積極發展國民經濟提升生活水平,均無意毀掉共創的美好生活。


兩次戰敗,使德國人民很長一段時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們飽嘗國家分裂、親人離散的痛苦,所以極力反對戰爭。德國政府順應民意,身體力行倡導和平,積極發展經濟,全心全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半個多世紀以來,德國GDP逐年攀升,從1950年的496.6億歐元上升到2017年的32633.5億歐元,已發展成為世界上的工業和教育大國、科技強國,成為全球第四經濟大國,人民過上了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所以,均無意毀掉共創的美好生活。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有很多歷史,課本上都是不講的。比如德國為什麼放棄所有的領土訴求。

東西德統一後,直接在憲法上寫明『德意志散落在外的領土已全部收回,從此不再對外提出任何領土要求』

很多國內的“公知”看到這個信息時,激動得不要不要的,瞧瞧咱德爹,就是值得敬佩!

說這話的人,一定不知道。兩德統一時,整個歐共體(歐盟前身)全部反對德國。法國甚至要聯合英國和蘇聯,一起武裝干涉兩德統一。

二戰後,德國人沒有訴求過任何領土。僅僅是要求和東德合併而已,歐共體和北約就差點要跟自己翻臉。讓德國人心寒!德國在統一後也沒辦法,只能宣佈“東德”是自己謀求的最後一塊領土,其它的都不要了。

這樣才能取得歐洲的諒解,繼續留在歐共體。


1989年,西德宣佈將與東德合併。這一消息傳出後,整個歐洲譁然。

首先,英國出來潑冷水。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的講話如下:

“德國人根本不懂歐洲對德國統一有多麼敏感⋯⋯德國越來越想統治歐洲,我們得經常會晤來抵消德國的力量。必須做到不讓德國統治歐洲。
《冷戰結束的內幕》

換而言之,英國不支持德國統一。什麼英德友誼?在德國統一的面前,都是不存在的。


接著,出來潑冷水的是法國。法國總統密特朗的講話如下:

“德國統一進程的加速確實是非常危險的。“我對根舍說過:‘我們是朋友和盟邦。但是,目前所發生的事情正在使我們準備法、英、蘇聯合對付德國的新的同盟,如同1913年那樣。你們將有9000萬人口,但蘇聯將轉向我們,你們將被包圍。”

《兩德統一與法國的外交應對》

什麼法德友誼?在德國統一面前也是不存在的。法國總統甚至說你們德國敢統一,我們就組建英法蘇三國聯軍來干涉。是的,沒看錯。法國總統甚至準備聯合蘇聯,武裝干涉德國統一。

太陽打西邊出來了,北約準備聯合華約,要幹自己北約的兄弟......


意大利總理朱利奧·安德烈奧蒂說的更直白:

“德國問題,蘇聯應該用坦克進行鎮壓,這裡可以使用武力,只要能夠防止德國統一,這都OK。”
《冷戰結束的內幕》

呵呵,什麼北約盟友?都是紙糊的關係罷了。


當聽說蘇聯不干涉德國統一後,法國總統密特朗又出來發話了:

“戈爾巴喬夫是怎麼搞的?他對我說,他將堅決頂住,結果一讓到底。德國人給他什麼好處作為交換?大概是多少億馬克吧!”
《密特朗與德國統一》

當時,整個歐洲都在等待,等待他們心中既獨裁又野蠻的蘇聯主動出手。他們將會表面譴責蘇聯,然後心裡叫好。德國統一?去你媽的德國人。在這個問題上,英法與德國不再是盟友!


結果,蘇聯對德國統一既不支持也不反對。然後,德國統一,整個歐洲懵逼了。事後,德國宣佈不再謀求其它領土,英法意和德國取得諒解。

德國總理內心十萬匹草泥馬,真他媽的是看透了!若不是蘇聯當時已經日落西山,無力出兵干涉。估計德國就是一片火海了。

而英美法意這些盟友,根本不會幫忙。就像他們當年出賣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一樣!

現在的德國,雖然只有第二帝國60%的領土。但依然是歐洲第一大經濟體。至於,那些什麼盟友。呵呵,患難見“真情”。

誰要相信西方政客有博愛精神,我建議送他去精神病院。

試問,德國統一自己並沒有割出去的東德,歐州都差點要武裝干涉了。假設德國還敢提領土要求,會是什麼結果?肯定是多國聯合部隊群毆德國!德國人已經傷不起了。


而且,德國人似乎有這種毛病,就是他們的新政府為了外交,一般都會很“大方”的放棄領土。

一戰後期,蘇聯為了跟德國停戰,割讓將近一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給德國;另外還主動放棄了將近兩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及將近五千多萬的居民。德國撿了大便宜。

在蘇聯割讓的土地中,後來成立的波蘭和愛沙尼亞這兩國的領土,蘇聯當時都是直接割讓給了德國。

半年後,德國人莫名其妙的投降了。英法迫使德國放棄《佈列斯特條約》取得的領土,在凡爾賽條約中又逼迫德國割讓了九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其中,波羅的海三國復國,波蘭也復國,而且還割走了德國一大塊領土。等於,蘇聯割給德國的領土沒有了,連自己本身的領土也割走了。


當然了,這些領土也不是自古都屬於德國和俄國。波蘭等國,復國,無可厚非。

1922年,德國魏瑪政府與俄羅斯蘇維埃簽署了新的《拉巴洛條約》。正式宣佈放棄在佈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及一戰後向對方提出的領土和金錢之要求。

德意志第二帝國時期取得的,在法理上的領土。魏瑪政府大手筆一揮,不要了。

其實,這個不能賴魏瑪政府。因為蘇聯確實割讓了,只不過蘇聯割給德國的領土變成了波羅的海三國和波蘭,德國找蘇聯要也沒用。

而德國自己割的領土,一直都成為德國人心中的傷痛。經過納粹再一忽悠,德國人對於收復領土的慾望,在二戰中又被勾了起來。


至於,二戰後失去的領土。德國是真心不打算要了,因為德國戰後執政的人,都是在納粹治下,被打擊,噤聲,關監獄的一幫人。


這些人懂得取捨,二戰後割給波蘭和蘇聯的領土,只能找蘇聯要。以戰後西德的實力,這不現實。連東德都變成蘇維埃了,柏林也被一分為二,自己領土上還駐紮了美軍。

不反思又能怎麼樣?不放棄領土訴求又能怎麼樣?英法這兩個貨,動不動就要武力威脅。而且英法都有核武器,還有美國撐腰!德國人也很無奈啊。


Mer86


沒有這個實力收回了。

作為二戰的主要發起者,戰敗後的德國收到盟國嚴厲地懲罰。德國除了歸還在戰時佔領的法國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以外,西部邊界在美英的佔領下依舊保持了戰前的狀態。但是在東部,蘇聯就不那麼文明瞭,直接搶佔了德國東普魯士北部地區,也就是現在的俄羅斯加里寧格勒。

(德國大哲學家康德。康德的出生地在東普魯士的柯尼斯堡,現在是俄羅斯的領土)

由於蘇聯也從波蘭搶佔了大片領土,可礙於波蘭也是戰勝國的名義,為了彌補波蘭的損失,蘇聯再度犧牲德國,將德國奧德河-尼斯河線以東的領土全部劃給波蘭。

(圖中黃色區域是德國在戰後被迫割讓給蘇聯和波蘭的)

於是德國前後共損失1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而且德國隨後很快就被分割成東德和西德兩個國家,戰敗國的身份和遭受肢解的現狀更令兩德政府無力討要備戰土地。

1989年在東歐鉅變之後,聯邦德國政府看到了統一德國的曙光。

在時任德國總理科爾的來回斡旋下,1990年9月12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和美國、蘇聯、英國、法國六方在於莫斯科所簽署《最終解決德國問題條約》。

為了換取美、蘇、英、法對德國同意的支持,在該條約中,德國確認和波蘭的現有邊界,正式放棄了1945年戰敗後所被割讓的領土。

自此,無論是法理上還是現實中,德國都沒有可能要回其東部的領土了。

而德國民眾也早已經接受了戰敗割地的現實,放下了仇恨,積極地與波蘭和解,穩固其歐洲經濟霸主的地位。

(德國領土變遷)


千佛山車神


前幾天木叔去德國使館參加世界盃開賽的慶祝儀式,看到不少國家歐洲國家的朋友也來捧場德國隊或者來使館看球熱鬧一下。很遺憾,德國隊踢的太爛,輸了。不過也正巧木叔有機會和別的朋友聊天。


旁邊的一個小夥子就是波蘭人,他說支持德國隊,因為媽媽是德國人,自己的很多朋友也在德國上學。今天看到這個提問,有些感慨,可以回答一下。


大概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回答這個歷史與現實的國際問題:

其一、德國沒有興趣繼續在領土上與其他國家較勁。

木叔剛才提到的那個波蘭小夥子,肯定熟悉德國和波蘭的近代史。波蘭歷史上三次被瓜分,德國都是始作俑者之一。按照道理有點類似中日矛盾或者日韓矛盾,簡直是國仇家恨。但因歐洲已經結成了27國聯盟,在這個大框架下,意識形態分歧和很多歷史問題也就真的只存在與教科書中。

德國現政府也根本沒有興趣和別的歐洲國家在領土問題上你爭我奪。更何況歐洲多國簽署了“申根協定”也就是持有任意成員國有效身份證或簽證人可以在所有成員國境內自由流動。彼此之間沒什麼隔閡與限制了,申根區目前已經有26國加入了,波蘭與德國都是申根成員。這可能也是木叔交流的那個小夥子的朋友們願意去德國上大學的原因。

換句話說,德國和波蘭也好,或者德國和其他國家也罷,在歐盟區和申根區內,不同國家可能與同一個國家模式越來越相近了(統一邊境政策、政治制度一樣、經濟模式相同、意識形態也一致,確實具備統一國家的雛形)。波蘭並不是歐元區,如果加入歐元區,那麼和德國的關係會更加密切。

其二、德國的所謂“被佔領土”一說本身就不嚴謹。甚至有很多問題。

目前德國和波蘭其實不存在領土糾紛,那麼還收回什麼領土?做個類比,歷史上蒙古把很多國家打敗甚至吞併了,但如今的蒙古和包括我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都沒有領土爭端,你覺得蒙古人能收回那些土地嗎?

(圖為一戰前歐洲地圖,紅線是戰後成立的國家)

換句話說,如今的所謂德國“被佔領土”是不靠譜的。木叔再拿一戰前後來舉例。那時候波蘭是德意志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瓜分的範圍。一戰後兩個帝國都解體了,波蘭復國。

按照這個邏輯,德國的一部分其實應該是波蘭的,而不是波蘭的一部分是德國的,因為歷史上這就是被德國搶佔,後來波蘭“收復”而已。這是波蘭復國的基礎,也就是說波蘭是從一戰前德國和俄羅斯領土中分別劃出一些來成立的“新國家”。

另外德國與波蘭在更長的歷史上一直互有領土糾紛——今天波蘭土地的很多領土在很久以前是德國人統治過的;今天德國土地的不少領土,以前也曾給波蘭。其實不只是這兩個國家,整個歐洲一直就是互相攻受,領土劃分和變動的頻繁在1000多年來的時間段內,幾乎十幾年就變動一次。這幾乎沒有辦法完全以歷史依據來斷定領土歸屬。

另外木叔要說的是,德國和俄羅斯之間如今沒什麼領土爭端。因為俄羅斯西邊是波蘭,與德國已經並不接壤了,談不上領土爭端了。

其三,德國的疆界是一戰二戰的戰敗結果,要改變需要推翻目前的戰後國際體系。

這是德國和波蘭目前疆界的法理依據。木叔剛才說了,二戰前歐洲疆界本來就十分混亂,你爭我奪沒有相關法律規約。而二戰後,對國家之間的領土糾紛和爭端,有了新的劃分以及一系列調節機制,這也就是歐洲土地上幾十年來再也沒有一戰前後那種隨意領土變換的情況了。

(圖為二戰後歐洲地圖,俄羅斯與德國不接壤)

德國的疆界已經被二戰後的秩序所規定,德國政府是認可的。如果要突破,就類似一戰後希特勒要突破一戰後的秩序,必須要打破二戰秩序。那樣整個世界的現存體系就會崩塌。顯然國際社會是不能允許的。德國也沒有這個必要或者說“雄心壯志”來改變現實。


木春山


從本質上來看,每一次世界大戰都是新的國際秩序的建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建立的是凡爾賽體系,第二次世界大戰建立的是雅爾塔體系。這種體系是建立在戰勝國對國際的重新支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成為戰敗國,失去了8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而且軍事,經濟都受到大力的壓制,因此,希特勒上臺後,利用德國民眾的不滿情緒,以收復故土為目的,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企圖打破一戰的世界體系,最終還是失敗,再一次失去12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德國兩次世界大戰喪失百分之40領土,從一個歐洲領土大國打成了只有3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家。因此,德國要收回自己失去的領土,包括波蘭和俄羅斯佔領的領土,那就必須要通過戰爭,打破雅爾塔體系,這將是新的大戰。而德國二戰後,進行了全面的反省,第一,也是打怕了。兩次世界大戰都由德國挑起,而且德國也強到無邊,但是最終還是失敗了。不光一寸土地沒要到,還不斷喪失領土,這對德國來說,教訓實在太深刻。因此,二戰後,德國全面非軍事化,不再尋求軍事大國,或者用軍事手段得到領土的想法。這也是兩次世界大戰打怕了的結果。



第二,百姓的疾苦。兩次世界大戰,德國百姓也是最苦的,損失最大,因此民間反戰情緒很高,反對政府再次戰爭。所以失去百姓支持的德國政府,戰後全心搞經濟建設,同時跟西方戰勝國和解,獲得了接納。再次成為發達國家,而且人均GDP世界前列。希特勒等軍事狂人,在德國得到了深刻的批判,人們不希望再次陷入戰爭。

所以戰後德國政府不斷進行賠償,道歉,接受雅爾塔體系,不再有恢復故土的奢望。而且從本質來說,要恢復故土,就需要打敗法國,俄羅斯等大國,這無異於第三次世界大戰。尤其是俄羅斯,德國印象太深刻,近代大戰,德國的失敗都是從俄羅斯開始的,從俄羅斯嘴裡虎口拔牙,那是找死。

探究問題真相,揭秘背後故事,歡迎關注頭條號〔歷史真相背後〕,給您不一樣的精彩


歷史真相背後


謝謝邀請!記住歷史,不是重複歷史,而是超越歷史。總結經驗,汲取教訓。

一、戰爭的本質是用激烈的手段奪取權益。二戰以前主要以佔有領土為主。領土的擴張意味著生存空間的增加,意味著資源人口的增加,意味著戰略縱深的增加,因此,領土面前總是加上“固有領土神聖不可侵犯”的字眼。

二、今天看來,領土不過是獲取利益的生產資料。收穫二戰最多果實的美國軍力膨脹超越所有國家,美國對領土卻看得沒那麼神聖。與其費力守衛,花錢建設,還不如發展科技,擴大投資。賺錢乾淨省勁,不沾一絲灰塵。掠奪你,你還感恩。多好的方式!



三、歷史就是過去,60歲的老人能回到童年嗎?過了今天還有今天嗎?這是萬物發展的有序性。前者是事物本身運動的有序性,後者是時間的有序性。芸芸眾生有幾個人可以認得清,深陷歷史不能自拔,困死在自己的邏輯裡。


四、為啥有戰爭?戰爭是人類爭奪生產資料的方式之一。領土是特殊的生產資料,雖然和平時期基本沒有流動性。一旦大戰開始,流轉不可避免,古代派兵佔領,現代簽訂和約,戰敗者願賭服輸,割地賠款,承認利益重新分配。

五、競爭方式與生產力的性質有關

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的前期,即二次世界大戰前,物質生產資料是第一位的生產要素。二戰後,特別是知識經濟時代,物質生產資料的地位大大下降。所以,德國的富有再也不需要拼命。有自保的軍事力量,有發達的科學技術,有雄厚的工業創新夠了,已經用不著流血犧牲。


六、這是戰略眼光和超前智慧。愚蠢的人永遠只能亦步亦趨。並且犟筋頭,死腦筋,因循守舊。表面上振振有詞,理直氣壯,其實觀念落伍,愚昧至極,根本不知道現代人的生存方式,硬把自己的觀念強加在別人的頭上。

並悄悄地說:”同志,你也是這樣想的吧!”


一葉扁舟l


如果實力強大就去“復仇”的話,那豈不是世界大戰的歷史要重演?

所謂冤冤相報何時了。對於國家而言,如果在當今的國際局勢下還抱著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邏輯,那麼這個世界不可能有今天的和平發展與全球化加速的局面,只會是此起彼伏的戰火和黑雲般籠罩的硝煙。

這是從一般常識角度來理解德國不收回被波蘭和俄羅斯佔領的國土,也適用於其他國家間已有定論的領土之爭。

回到專業一點的國際關係層面來看,德國要想收回被波蘭和俄羅斯佔領的國土,主要是兩個層面的事:

一個是拿什麼來收回。提問者的邏輯應該是,德國現在強大起來了,經濟實力明顯優於波蘭和俄羅斯,那為什麼不收回被佔領的領土呢?但一方面作為二戰戰敗國的德國在對於戰爭反省上做得相當到位,目前已經沒有了要重新開戰的野心。就算有,經濟實力佔優的德國面對俄羅斯和波蘭,在軍事上並不佔優。更何況,二戰戰敗國的束縛一直都在,不論是從國際壓力還是從德國自身的反省意識上,德國軍事實力在二戰後都只是有限發展。

二是憑什麼來收回。德國和波蘭、俄羅斯就領土問題已經在二戰期間和二戰剛結束時達成了協議,目前已經沒有領土爭議。現在實力強大起來了,就要撕毀協議?對不起,世界已經不是那個只靠拳頭硬就能搶肉吃的時代,國際秩序已經總體上在和平軌道上運轉了超過半個世紀,目前沒有看到可逆的態勢。且不說德國,即便是頭號大國美國,如果不能贏得國際法理或者盟友道義上的支持,也不是想軍事打擊誰就打誰、想搶哪塊肉吃就去搶了。

世界上的各個國家之間當然還存在競爭和博弈,但這種競爭和博弈如果與世界發展和文明進化的大趨勢相違背,則無異於自斷後路、自毀前程,而終將為時代所拋棄。



涵一


有句話叫做“不允許挑戰二戰後的國際秩序”,這句話中國經常對日本說,比如在釣魚島問題上,這句話是有分量的。

德國在二戰時是無條件投降,無條件投降是什麼意思?就是戰勝國不管怎麼處理你,你都只能接受,沒有別的選擇,不能夠提條件。所以在法理上波蘭和德國也不需要還。

因此德國的領土範圍就確定下來了,德國不能夠再有非分之想,至於東西德合併,這不違背戰後國際秩序。因為二戰後的處理結果就是東德和西德都是主權國家,德國人沒有辦法,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國家分裂,那既然兩德都是主權國家,二戰處理結果也沒有禁止他們合併,所以這點不違背二戰後的國際秩序。

但德國和奧地利就不能夠合併,否則違背二戰後的國際秩序,因為在1945年,奧地利作為戰敗國的處理結果就是奧利地宣佈成為永久中立國,這是美蘇英法承認的。

所以德國不能夠再要回失去的領土,除非推翻現存的國際秩序再打一架,顯然德國不用思考就知道必敗無疑。而且德國為什麼會發起一戰二戰?一戰是因為德國統一後崛起了,但世界已經被瓜分完畢了,德國找不到可以佔領的殖民地,也就找不到原材料和市場,只能打一架,結果打輸了,還把僅有的殖民地都丟掉了,還被制裁,最後德國人活不下去了,又發動了二戰,目標是要搶奪生存空間,結果又輸了。

那現在呢,德國的經濟在歐洲屬於最好的,生活水平在世界前列,奔馳寶馬可以賣到全世界,所以保持現狀就是最好的選擇。


上丞工作室


謝謝邀請。因為這個問題實在太敏感,根本容不得德國把它提上日程,一旦提上日程,勢必又會爆發大規模戰爭。



德國是兩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參戰國,而且兩次都是從侵略他國開始,以最後戰敗政府被推翻結束,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其破壞性遠遠超過一戰,而希特勒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理論基礎就是“生存空間理論”,這個理論就是要佔領他國領土。



戰敗後的德國人民處境非常悲慘,傷亡近千萬人,整個國家一片廢墟而且被一分為二,這讓德國人民對納粹思想深惡痛絕,決心徹底根除,甚至以法律的形式進行了硬性規定,防止納粹思想死灰復燃。由此可見,德國政府和人民對二戰的反思還是很深刻,很誠懇的,華沙之跪讓波蘭原諒了德國政府。

時至今日,德國經濟發達,科技先進,領跑歐盟,敢對美國說不,如果此時德國政府提出收回二戰後被波蘭和俄羅斯佔領的領土,就等於承認納粹思想的合法地位,等於認可和鼓吹納粹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個全世界的傷疤就會被揭開,歐洲就會再次流血。所以德國政府非常聰明,閉口不提領土爭議,不供養軍隊,不發動侵略,一心一意搞發展,悶聲發大財過好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