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判斷一個中醫大夫有沒有水平?

布蘿紫


看了一些回答,我自己作為一箇中醫,不禁覺得有些好笑。

中醫望聞問切四診合參,是一箇中醫最基本的技能,也是最難的技能。張仲景說過,四診不全不可隨意給藥,而現在還有一些醫生為了標榜自己是“神醫”,居然不問診,還說什麼“首先問你哪兒不舒服”就是庸醫,這真真是貽笑大方,你怎麼不去當算命先生?

中醫也是醫療,並不是玄學和神話。“望而知之謂之神”,上下幾千年的中醫,有幾個是能把所有的證都能一眼望知?沒有。一些小說,野史,電視把很多醫生吹神了。

說到底,沒讀過書的,不瞭解中醫的或者庸醫才會把中醫吹得神奇。縱觀那麼多年的醫案,從黃帝內經,到傷寒雜病論,到參西錄,哪些病案是“一望而得,並立即處方下藥的”?

真正好的中醫,望聞問切缺一不可。問得仔細,可以問道你發病的時辰;觀得詳細,人之肥瘦,發之枯榮,眼之潤澀,齒之榮敗,舌之大小,苔之厚薄,苔之顏色,舌底之青紅,聲之洪弱……切脈寸關尺三關均及,甚或九候,指尖或有輕重……四診合參詳細,方處方給藥,才是真正的好中醫。


中醫骨科嚴醫生


中醫大夫有沒有水平,只有一個標準:看療效!

你問:我第一次找他看病,我怎麼知道有不有療效?那就看口碑嘍!

——上面說的都是廢話,下面說的才是正題。

常人的印象,老中醫信得過。可惜不完全對。古人說,醫者意也。是要講天賦的。你必須得承認,任何領域的從業人員,其卓越者永遠是少數,絕大多數都是庸碌之輩,也就是混口飯吃的水平。所以一切都要取決於你生了什麼病。若只是個傷風感冒關節痛,恭喜你,你隨便找個從業醫生都差不多。倘若你生的大病,被大醫院掃地出門之後再來找中醫,對不起了,這真得講運氣。

我家鄉有一個六十歲的“老中醫”,他的來頭可不小。他父親一代就是中醫世家,他自己可是耳濡目染長大的。父親死後,他子承父業,搖身一變成了中醫。可是這個人近來生意越來越不好了,原因是他沒有執業資格證書。為什麼沒有證書?因為他基本不認識字,沒法考。

我只有呵呵了,這樣的“老中醫”即便想辦法拿到醫師資格證,他又能治什麼病?

但別悲觀,判斷一箇中醫大夫仍然有跡可尋的。你第一次找他看病,你剛說自己便秘,他就告訴你脾虛,這不是好中醫;你剛說自己是高血壓,他馬上就開一包降壓片給你,這同樣不是好中醫。

一個厲害的中醫看病往往有點慢,也往往不會急於下結論。望聞問切四診完畢,搞不好他還會聊一會兒關於你的起居飲食,最後才慢吞吞地開處方。

當然藥量不會太多,三五劑,七八劑是常態(若是一次開二三十劑你要小心了);價格通常也不太貴,四五十,兩幾百是常態,若是一兩千塊,他一定要猶豫。怕病人花了錢不見效,砸了自己招牌。

好中醫一定是文化人,這毋庸置疑。你看他案頭上書都見不到幾本,就要多個心眼了。

好中醫很牛,開處方時甚至會寫病因病機,極具邏輯性。不會信手一寫:某某腎虛,特處方如下云云,浮皮潦草,蜻蜓點水。他至少會寫:某某腎精虧虛,木不涵養,肝陽上亢,頭眩難安,夫陽不潛則上不寧,陰不滋則水不榮……云云,你看不懂也沒關係,他寫下來自我欣賞的。但起碼他胸有成見,按著自己的一套治病的。最怕他說:哦,你頭暈啊,我開點治頭暈的藥給你,八十八塊!那邊抓藥!


雪夜彎弓


我認為有以下幾點,說的不對可能得罪人:一是看方子大小,好的中醫方子不會太大,一般十味左右,還有很多三到七味藥的方子。好中醫就像狙擊手,瞄的準,用藥也精準。不會是對症加藥,也不會出現病越“複雜”,方子越大。因為再複雜的病,再多的證狀可能病機只有一個,抓住病機,不管多“複雜”的病,方子也不會複雜。複雜的大方子要麼是要效益,要麼是根本沒有搞清“敵人”是誰,拿起機關槍不惜子彈亂掃射吧!或許有一槍打中了呢?殊不知,亂掃射也可能傷到“自己人”!

二是看方子的付數,好的中醫開方不會動則一個月的藥或十幾付藥。一般都會5-7付藥,而對外感病一般就是一付藥的自信,多則不會超過三付。“效不更方”或是“效必更方”需要醫者及時把握。如果方有效,雖有好轉,但基本狀態未變,那麼“效不更方”仍然需要醫生確認的;如果好轉了,某些狀態變了,那就需要“效必更方”;如果藥後無效,是藥力不到?還是辨證錯誤?依然需要確認。所以好的中醫不會開民國張錫純所抨擊的“果子藥”,吃了不好,也不壞,就是錢貴。

三是看脈診,好的中醫脈診會很細,寸關尺,浮中沉細探尋,左右手都是需要細看的。不會伸手隨便搭一隻手,幾秒鐘就罷,脈貴察“獨”,沒有左右手,寸關尺,浮沉對比,哪可能看出“獨”?“獨”是病人本身左右,上下,浮沉對比,才能發現,而不是像西醫指標那樣看評均值(每個人體質不同,脈象可能不同,但是即便和其他正常人脈象不同,也不一定是病,只要脈象平和就可以,所以脈是和自己比,不是和別人比)。搭手即止的醫生,如果不是“神醫”,就是裝模作樣。

四是看問診,好的中醫有耐心,問診很細,即便你認為與主訴毫無意義的他都會問,善於捕捉蛛絲馬跡,更不會僅根據你自己說的主證或是病名就提筆處方。(經方派可能有例外)。

五、看處方程序,好的中醫會有詳細的四診程序,不會僅憑西醫化驗指標或西醫診斷的病名處方,西醫指標僅能作為輔助參考。

六、好的中醫會告訴你服藥可能的好轉或臨時藥物反應,預期達到的效果,週期等等。

當然最重要的是療效,療效要快而且穩定,病人體質提升而病癒(而不是僅僅症狀消失),而且病人不再容易反覆。一個易感病人治好了,要在一年內極少再感,而不是僅本次感冒症狀消失;一個哮喘病人治好了,要在三五年內基本不再發;一個便秘病人不是以通便為癒,而是不再便秘。


閒雲野鶴158088349


什麼是好中醫?辨別如下:

一. 若病人坐在中醫師面前他要先問你那不舒服,那是就庸醫。對應方法,病人可以說:我也說不出哪兒不舒服,你給看看吧!

二. 1.好中醫不應上來就問病人;

2. 應該用中醫的望診後再摸脈;

3. 且要做到一支手“三部九候”(即:寸關尺/輕取中取深取/反覆三次,稱為: 三部九候);

4. 然後看舌苔;

5.最後要問病人是否有某些症狀,若對應上了中醫師就有八成把握了;

6.醫生要問病人生活起居情況,從此找出發病原因,糾正不良生活習慣,以達到根治目的。

這就是中醫師在診斷時應該履行的“望聞問切”過程。

三. 好中醫初診開方一般一方三劑,俗稱:趟路,三劑後病人症狀減輕或脈象有所改變,這就是對症了; 一般單一病變體質用幾味或十幾味草藥,若綜合病變體質就得十幾味以上;若大於二十幾味的方子,這個醫生不是庸醫就是坑醫。

四. 好中醫診病時一定要書寫病歷,將脈象脈象舌象病機病因記錄下來,以備下次複診而用,因為有些病人常出現“有脈無症”的情況,病歷可以對照上次的脈象舌象情況,斷定服藥後是否對路了。好的老中醫由於病人多,不書寫病歷者另議。

現在中醫醫院的大部分醫生庸醫較多,一但他給你開化驗單或其它儀器診斷單,請果斷退號,另求上醫。


厚朴參杞


怎樣判斷一箇中醫大夫有沒有水平?這個問題其實不好回答。

如果反過來問,“怎樣判斷一箇中醫大夫沒水平”?那就非常好回答。

根據我有病看過不少中醫,我認為中醫的庸醫大約有這麼幾點:

第一,患者發燒,醫生用探溫針的。

第二,直接問你有什麼毛病,或者問要看什麼病。

第三,不把脈的。

我看到那麼多人黑中醫,說實話,我挺納悶的。不管中醫西醫,只要能治好病,並且身體沒有隱性的損害,那就是好結果。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你既然都到了羅馬,又完好無損,為什麼要追究中間是怎麼走的呢。我們看病治病就是為了身體好,那身體好了,你還去爭論誰行誰不行幹嘛?可以明確的告訴大家,除了中醫西醫,還有其他方法可以治病的,我們看病治病要的是結果(身體恢復),不是要中間過程。

我還沒到20歲的時候,發現肝區部位有疼痛。去醫院看病,做了好多個檢查,沒有發現任何問題,醫生都說沒問題。你說我沒病,沒問題,但是我痛啊。後來我去看中醫,服到第二服藥,疼痛就消失了。

後來我知道這個症狀叫做肋痛,西醫好像沒這個說法。以後我逐漸覺察到這個症狀是怎樣產生的,或者這個症狀再來的時候,我知道怎麼對付它了,並且不用任何藥。再後來呢,有人有這個症狀的時候,我也能幫他處理。


橋牌宣傳競賽部部長


看一箇中醫是否有水平,主要應看以下幾點。

一,要看學歷。一個好中醫必須對一整套中醫理論瞭然於心。這一點科班出身佔有絕對優勢,一群好的導師必然會帶出好的學生。如果是民間的跟師學藝,必然有很大的侷限性,是不會帶出好的徒弟的。

二,要看修為。一個好的中醫不是一年兩年能夠成就的。他需要中醫理論的不斷昇華,臨床實踐的不斷積累,治療手段的不斷創新。他要從眾多的醫案中去總結和發現其閃光點。這就是一個好的中醫與庸醫的區別所在。

三,要看民心向背。一個醫生水平高低,民心是標杆。只要辨症準確,用藥合理,藥到病可除,群眾自然趨之若騖。所以,一個好的中醫大夫是民眾用行動給選出來的。

四,要看成果。一個好的中醫是應該有一定的科研成果的。如果一生連一個成果都沒有,那就算不上好中醫。因此,在日常的治病中能抓住那些多發病,常見病的致病因素進行治病方法的研究,進行病歷的整理和記載,從中總結出一套完整的治病方法,這是一代名醫必不可少的。

如果滿足以上四條,這樣的中醫一定是造福一方,萬人敬仰的好中醫。


學無止境0912


怎樣判斷一箇中醫大夫有沒有水平?

這個問題有點不好說,一個好的中醫按道理上說是臨床理論和臨床技術以及中醫所開的方子,大體上從這幾個方面就能基本判斷一箇中醫的醫術水平。

咱們先說說臨床理論,臨床理論和書本上學來的理論可不一樣,我們說的臨床理論也就是臨床經驗,是從臨床實際治病病例中得來的,是很寶貴的。當然理論這種東西一般水平高的中醫是不拿出來炫耀的,但從一箇中醫的隻言片語也是能夠窺到的,還有就是往往這些水平高的中醫也是有口碑的。

咱們在說說臨床經驗,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診病過程,和診病手法是否嫻熟。當一個好的中醫大夫給人診病時,如病人蹬門,醫生要了解病人什麼症狀,比如頭疼呀,腹痛呀什麼的表像症狀醫生是要仔細認真去聽病人訴述哪裡不舒服來加以判斷,中醫四診,望、聞、問三診,一定要到位,然後就是給病人把脈,醫生通過望聞問了解的差不多了,就診患者也休息的差不多了,正好把脈。醫生把脈時,一般是讓胳膊放至基本和心臟位置齊平,把左右手。這時醫生已經基本能夠斷定這個患者是什麼病,心裡已經有了一個譜,就會根據患者的情況施以手法或開出藥方。當然如果懂點西醫診的還會加以西醫診來應證,西醫基本診斷,視、觸、扣、聽四診。當然中西醫的基本診病都也差不多,只不過西醫診的聽是用聽診器來聽的,和中醫有點不一樣。這些也都無所謂,西醫診只不過是用來輔助應證的。完了就是中醫施予患者的手法,如針灸、刮、拔、砭等等的各種手段是否純熟。

最後說一下就是中醫大夫開出的方子,我這裡要說的是不知道懂中醫的朋友們發現一個問題沒有,有的中醫,你去看他的藥櫃就知道這個中醫大夫是主治什麼病或也就知道這個中醫大夫是一個什麼樣的水平。因為有的中醫藥櫃子裡的草藥它不全。草藥不全,你想想它能不能治得了病,或者是有沒有替代草藥。還有就是草藥用藥的劑量克數,以及囑咐煎藥的注意事項和煎藥的過程中下藥的先後。從這些基本的簡單的事情就可以看出一箇中醫大夫的水平了。當然本身所問的這個問題對中醫大夫就持懷疑態度,一般是不提倡無故考人家中醫大夫的水平,也是一種忌諱。說的簡單點就是既然治病就得信任。如果不懂中醫想知道人家水平怎麼樣,那就是從診病和醫生囑咐上可以看出來的。


夏有涼風61


現在信息和資訊非常發達。但是對於大眾而言絕大部分還是經常有這樣的感慨,找一個好的中醫大夫,很難!

怎樣判斷中醫的水平?

很多人都是看名氣和年紀。覺得老中醫,或者名氣比較大的會比較厲害。其實這是最不靠譜的。對於中醫的學習,天賦和興趣很重要,與年紀無關。現在的關於“名氣”最不靠譜。

最核心的一點還是要看療效。但是你又沒看過這個醫生你也不知道療效怎麼樣。只能通過其他的角度去判斷!個人覺得比較靠譜的幾點:

1.首先看這個醫生的醫德怎麼樣。對待病人的態度,及處理疾病時的狀態。

2.可以和其他病人交流一下,治療情況,以及打聽一下這個醫生的情況。由此可以大概判斷一下醫生的評價,及複診的人數情況。畢竟對於正常而言,有效果,有作用才會去複診。

相對而言,如果有相識的熟人給你推薦,那就比較靠譜。

3.看口碑怎麼樣。其實對於中醫而言口碑很重要。大多都是患者之間口口相傳。以前這種情況比較常見,十里八村附近的某個醫生的口碑很容易打聽到,哪裡有個名醫等等。現在也比較難,在城市裡面,大部分交際的圈子不同,受各自領域所限,可能認識的醫療圈的人也比較少,外人很難了解到這些信息!(其實在一個門診最瞭解醫生的,其實是這個門診的藥房,掛號,和護士,他們都比較清楚哪個醫生水平怎麼樣。這個比貼在在外面的宣傳廣告和名氣靠譜的多。可以從這個角度想辦法瞭解)

上面都是從其他角度。

下面就只能自己判斷

4.在診療過程中,醫生能不能講清楚你的病情。關鍵的一點是能讓你聽明白,而不是隻用一些專業術語講得雲山霧罩。

5.你對醫生對你的講解能不能認同,認同的話就可以去配合嘗試!

6.最終效果怎麼樣,也只能通過你自己親身體驗證。




傳統中醫王博


第一,診療是否號脈。

一箇中醫醫生望聞問切是基本技能,不需要患者訴說病情通過中醫號脈就可以說的八九不離十。

第二,診療過程中是否講清疾病引發的病因病機。比如陰陽辯證,氣血津液辯證,八綱五行辯證。如果所言都是血壓高 血脂高 糖尿病等中醫水平自然很差。

第三開中藥方劑是否遵循君臣佐使開藥,診療方案是否靈活多變。

中醫診療特色即是辨證論治專病專方,汗吐下和清溫消補,八法。

靈活應用針,灸,湯,丸,散,膏,丹,各有不同。什麼人來都給喝湯藥,顯然水平很差。

第四,現代優秀中醫能否做到應用中醫理論解釋清楚病情後,再用西醫理論解釋清楚病情。因為現在的中醫院校畢業的中醫都是中醫精通,西醫也精通的雙料人才。

這樣的醫生給您看病才靠譜你說呢?


粉紅恩熙


中醫看病只用三指,通過望聞問切診治。中醫出具藥方是否可信,三點判斷,1.藥方順序為君臣佐使,不可顛倒2.交給病人時必須有兩點醫囑一a.如何煎藥?什麼時辰服藥,冬季寅時,天亮前服用。b.服藥忌口,如,忌酒,忌辛辣,忌海鮮品等。更為高深中醫甚至告訴病人身邊忌顏色,如服用洩藥,不可著黑色衣服。但凡看中醫,張嘴問病人哪裡不舒服?開出藥方告知病人,回去喝我的藥吧,一週準好,一定是偽中醫,或稱竄種中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