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國民黨將領中的胡宗南?

大不列顛的帝王


胡宗南是國民黨中一名很特殊的將領,他掌兵幾十萬、是黃埔學生中的第一人、是黃埔學生中第一個走到權力巔峰的人物,但是因為他人生後段的驚人敗績,所以很多人就對胡宗南產生了質疑。


在臺灣的時候,有很多國民黨的高層說胡宗南是國民黨最大的敵方間諜,而原因就是胡宗南在手掌幾十萬軍隊期間屢戰屢敗,如同一個軍事白痴一般。

正因此,在臺灣的時候,很多人把敗退的主要責任推到了胡宗南身上,要求蔣介石對他進行嚴厲的處置,不過因為蔣介石對胡宗南的極度寵信,所以很多討伐胡宗南的叫聲被蔣介石強行壓了下來,正因為蔣介石的袒護,胡宗南才得以在後來無憂地度過他的晚年。


胡宗南和戴笠、蔣介石的關係

胡宗南的一生跟兩個人的關係最為緊切,第一個就是他的貴人蔣介石,是蔣介石給了他的發跡的機會、給了他登上高位的權力,所以蔣介石對他有再造之恩。

而第二個人就是戴笠,胡宗南曾經當過小學老師,在他競爭小學校長的時候他落敗了,但是不甘心落於曾經競爭對手之下的他,就出走混跡了起來,想尋找一番成就大事業的道路。

當時他在軍閥手下的部隊中,認識到了王亞樵、戴笠等人,並和他們結為了金蘭兄弟。


當初戴笠從黃埔軍校第六期畢業進入蔣介石的過程中,胡宗仁就給戴笠提供了不少的幫助,然後他們一個作為黃埔學生中蔣介石手下最大的軍事力量、一個作為蔣介石手下最強大的特務力量開始互幫互助起來,然後彼此攜手走向彼此人生的巔峰。

我們都知道蔣介石用人喜歡用黃埔學生、浙江人,還有極度忠誠於他的人。

但是這些僅僅只是一些重要的外在條件,如果本身沒有兩把刷子的話,是很難被蔣介石看中的,雖然胡宗南和戴笠都是黃埔學生、都是浙江人,但是他們之所以被蔣介石看中,就是因為他們有著很強的能力。

戴笠是因為他驚人的特務才能以及忠心被蔣介石看上的,胡宗南之所以被蔣介石看中,雖然老鄉和黃埔學生的身份同樣很重要,但是能力是佔據最主要作用的。


因為在當年的黃埔學生中也不乏浙江人,如果胡宗南真的是徹頭徹尾的草包的話,他連進入蔣介石眼界的機會都沒有。

胡宗南在當排長時的英勇表現

在1925年的時候,廣州國民政府對廣東軍閥陳炯明展開了兩次東征,在東征之前,蔣介石的地位並不是特別高,起碼在身份上比當時的汪精衛、胡漢民等人差了一個等次。

正是因為憑藉著東征以及後來北伐的成功,蔣介石才逐漸和汪精衛、胡漢民等人拉平了差距,並最終把汪精衛、胡漢民等人排擠在外,自己獨掌起了國民黨的真正大權。


而在東征的過程中,蔣介石的黃埔學生軍就經歷了一次大危機,當時蔣介石所在的學生團受到了陳炯明部隊的包圍。

正在時機非常緊迫、蔣介石部隊準備被陳炯明部隊剿滅的時候,胡宗南憑藉著自己機槍排裡的兩挺機槍堅決守住了陣地,他一邊指揮著另一挺機槍、一邊自己操控著一挺機槍如同一根定海神針一般死死地守住了陣地,以自己一己之力改變了整場戰鬥的局勢。

因此從此戰後,胡宗南受到了蔣介石格外的讚賞。


蔣介石對英勇的看重以及胡宗南早期非常良好的表現

蔣介石是非常欣賞個人英雄主義的,他對手下的忠、勇、仁非常看重,一般身上有這些特質的手下都能得到蔣介石的重用。

正如後來的張靈甫一樣,雖然張靈甫的戰術水平算不上特別高超,但是因為張靈甫在戰場上的英勇,所以他受到了蔣介石的喜愛,由此就晉升為了蔣介石的愛將之一。


胡宗南的情況正是如此,他的英勇給蔣介石當時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蔣介石後來才會那麼快地把胡宗南升為了連長、營長、團長、師長。

而胡宗南也沒有辜負蔣介石對他的期望,他在擔任起團長期間單挑力挫了北洋軍閥的一支師,在師長的位置上更是給蔣介石打了幾場漂亮的仗,在當時取得了非常驕人的戰績 。

因此使得蔣介石對他越來越重視,將他當成了自己的左膀右臂,除了最初跟隨蔣介石、資歷非常重的黃埔教師們之外,胡宗南是蔣介石手底下發展最好的。

除了我軍陣營之外,胡宗南是黃埔學生中第一個升任軍長、集團軍總司令、戰區總司令、上將的人,因為他所掌管的戰區在西北地區,於是他就被人們稱為了西北王,地位等同於諸侯。


胡宗南被稱為草包司令的原因

胡宗南是在抗日戰爭爆發後升為軍長的,但是他人生的輝煌在這個時候就開始突然終止了,剛開始蔣介石還以為是日本人的力量太強大了,所以為了胡宗南著想,他就把胡宗南調離了前線,把胡宗南調去對付我軍去了。

不過後來事實證明,蔣介石的判斷出錯了,因為根本並不是對手太強的原因,而是因為胡宗南的指揮能力只侷限在師長的位置上。


讓他調遣幾千人、上萬人部隊他是得心應手的,這個時候的他可以打出無人能及的戰績,但是如果讓他調遣好幾萬人、好幾十萬人的軍隊,那就有些超出他的能力範圍了。

因為跟以前僅憑英勇就可以取勝不一樣,在統帥的位置上,他要考慮方方面面的問題,這是最考驗軍事能力的,因此在指揮的人馬突然增多之後,胡宗南就開始有些束手束腳起來,然後胡宗南就開始接連打起了敗仗,也就有了草包司令的稱號。

胡宗南與間諜的說法

雖然國民黨要人說胡宗南是間諜的說法是不可考究的,但是胡宗南的身邊有間諜的事情卻是確切無疑的,胡宗南因為曾經當過小學老師的原因,所以他對知識分子是非常看重的,他在發跡後,向全國各地招納起了知識分子。


當時我軍的間諜熊向暉就來到了胡宗南的部下,並最後成為了胡宗南的機要秘書,在胡宗南與我軍作戰的過程中,熊向輝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當時我軍的大佬是這樣評價他的:一個人能頂好幾支師。

可見熊向暉對當時的影響有多麼巨大了,因此也無賴有人說胡宗南是蔣介石手下最大的間諜。

所以說要評價胡宗南的話,其實我們並不能用他後半生的戰績否決掉他的一切,因為畢竟他在團長、師長的位置上作戰能力還算是非常過人的,胡宗南是一名優秀的團長、師長,但與此同時他也是一名極差的軍長、司令,在胡宗南的身上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反差,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他的能力有限。


孤客生


胡宗南老家浙江鎮海,是蔣介石標準的小老鄉。如今很多時候老鄉是拿來坑的,在民國,鄉土之誼卻是一個人寶貴的人生財富。因鄉土貴人而發跡的很多,胡宗南大概要算其中很著名的一個了。

作為一個農家子弟,胡宗南書讀得不僅用功,而且很好。8歲入私塾,13歲入縣立高小,16歲入湖州公立吳興中學,並最終以第一名的成績從吳興中學畢業。

中學畢業後,胡宗南在縣立高小教了四年書,後因在競爭校長中失利,加之對父親包辦婚姻不滿,最後負氣出走上海。

從這一段小經歷中其實能看出來,胡宗南是個性格很強的人,當然從他日後的生活看,也可以說這是個性格很古怪的人。

在上海一位同學家過了一段寄人籬下的生活後,胡宗南迎來了人生的機會,黃埔軍校一期招生的消息讓他看見了。

1924年2月,胡宗南南下廣州應考黃埔軍校,結果卻在體檢中被淘汰了,原因是他個子太矮,還不到一米六。

亂世中能出頭的都是幸運兒,命硬、路好、有貴人扶持,這三點缺一不可。胡宗南的幸運之處即在於他上來就遇到了一個陌生的貴人,軍校黨代表廖仲愷。

結果因為廖仲愷的一張字條(國民革命,急需大批人才。只要成績好,身體健康,個子矮一點是不應該不錄取的),胡宗南被破格錄取,並被編入了軍校第二大隊四分隊。

什麼是真正命硬的人?不光指命本身,本事也得過硬。

胡宗南的嶄露頭角就鮮明地展現了這兩點。

1925年春天,胡宗南從黃埔畢業,被分派到教導一團三營八連任見習少尉,旋即參加黃埔學生軍第一次東征。

3月13日,著名的棉湖大戰打響。胡宗南在這次傷亡十分慘重的大戰中乾的什麼活呢?

機槍連排長,也就是說小個子乾的是端機槍在陣地上突突的活。

在此次大戰中,教導一團官兵傷亡達二分之一以上,全團九個步兵連長,六個陣亡,三個負傷,副連排長傷亡更多。

不是命硬之人,根本活下來。

可胡宗南不僅活了下來,而且靠指揮兩挺機槍還立下了大功。何應欽後來說,棉湖之役餘率第一團與敵苦戰,宗南弟以機槍連排長,掩護本團作戰有功,自是即嶄露頭角,深為領袖所器重。

小個子可謂是在死人堆裡一戰露頭。

10月,二次東征又來了。

胡宗南的表現依舊神勇。在河婆戰役中,小個子率部勇奪制高點,一舉粉碎了敵人圍殲國民黨東征軍的陰謀。

這兩仗打下來,胡宗南名聲大振,升任第一團第二營營長,並就此進入了蔣介石的視野。

到這就要說說胡宗南為什麼深得蔣介石信任、重用的問題了?

胡宗南隨後的所作所為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對老闆忠心,裝在肚子裡是沒用的;能很有眼力地把這忠心表出來才算能耐。

東征結束駐軍汕頭時,胡宗南著力做了一件事,在部隊中組織“孫文主義學會”,以表明他的反共立場和覺悟。

手上有能力,腳下有覺悟!因為這兩點,蔣介石對胡宗南開始著重栽培。

1926年7月,北伐開始。

此時已是上校團長的胡宗南又打了一個漂亮仗。在南昌城郊的牛行車站,小個子以汽油和辣椒麵來了個火攻,結果他的一個團幹敗了孫傳芳的一個精銳師。

指揮一個團幹仗,胡宗南確實有兩把刷子。戰後,胡宗南升任第一師少將副師長兼第二團團長,成為黃埔學生中跨入少將軍銜第一人。

從投軍到成為少將,胡宗南只花了三年時間。

在此後的二次北伐中,胡宗南的表現依舊可圈可點,尤其是對孫傳芳的作戰中,表現很猛。

基本幹滅孫傳芳後,胡宗南又升官了,調任第一軍第二十二師師長。

1928年8月,蔣介石開始裁軍削藩。這時候,對於嫡系將領而言,啥最重要?

一是緊跟老闆的覺悟;二是幫老闆把隊伍帶來。

在這兩點上,胡宗南做的讓蔣介石甚為滿意。1928年11月,蔣介石蒞臨徐州檢閱胡宗南部隊,第二旅(因削藩需要,胡的第二十二師名義上被縮編成了第二旅)被譽為“模範旅”,其所屬三團受閱成績名列全國第一。為此,蔣介石特意在南京官邸接見了二旅團以上軍官,宋美齡都出來了。

此舉在國民黨軍界僅此一例,空前絕後。

毫無疑問,此時的胡宗南已經有了天子門生第一人的意思。

隨後連續爆發的蔣桂大戰、中原大戰,大概要算胡宗南軍事生涯的頂點了。尤其在對馮玉祥西北軍的作戰中,胡宗南打得馮玉祥干將孫良誠不敢與之正面接觸。

算是給老蔣掙足了臉面。

到中原大戰結束後,胡宗南晉升為第一師中將師長。

混到這個級別後,胡宗南領會老闆心思的能力超一流。為了能成為蔣介石心目中的絕對嫡系,在第一師中,胡宗南大肆擴充親蔣勢力,出身保定軍校的被清洗一空,換上的全是黃埔系。

這清一色打的,蔣介石不把他看成嫡系中的嫡系都不行。

1931年9·18之後,胡宗南忠實執行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開始充當圍剿紅軍的打手。

但除了在河口一役中表現的還算“能守會攻”(老蔣說的),其他時候也就剩賣命了。

從這其實能看出來,小個子指揮師以上的部隊,及格線似乎都難過。

八·一三淞滬會戰爆發後,胡宗南奉命增援上海,因為是老蔣嫡系中的嫡系,小個子又升官了,十七軍團軍團長,又創了黃埔學生升官的記錄。

從事實上看,此時蔣介石已經把胡宗南看成了自己一顆重要的戰略棋子,說的直白點就是後方的安全閥、看家人。所以他到淞滬戰場也就是露露臉的任務,隨後就撤回西北去了。

大到一國,小到幾十人的公司,往往都需要這麼一個角色,忠誠第一,能力第二,出不出眾不重要,關鍵時刻能放心使用,能替補堵漏就行。

胡宗南當西北王那十來年時間,說白了就是這個。幫蔣介石守一條道(防止日軍破黃河,破潼關),順便看著西北乃至新疆那幾個不咋聽話的傢伙(青寧那幾匹馬以及新疆的盛世才),除此之外,蔣介石不需要他有什麼作為,事實上,到了這個層次,他也難有啥大的作為。


可小個子一旦從看家人的角色變成爭天下先鋒的時候,問題就大了。

在一方統帥的位置上,他根本玩不轉。

玩不轉的結果就是讓別人玩得團團轉。

延安空城“一日遊”以及隨後的丟盔棄甲就是最鮮明的註腳。

丟掉大西北,轉戰大西南之後,小個子再想有所作為就更難了,跑路成了他唯一能做的事。

但這樣的人,終究是不會被老闆真拿來興師問罪的,所以,胡宗南最終落得個善終臺灣的命運。

該怎麼評價這個所謂的天子第一門生呢?

老闆放心的大馬仔而已。

小格局的時候,衝鋒陷陣沒問題;一上段位,沒戲。

從這個角度看,胡宗南的命很好,但時代的運勢不屬於他。


黑句本


胡宗南,字壽山,浙江鎮海人,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蔣介石黃埔系中央軍嫡系中的嫡系,號成“天子第一門生”,因為他在黃埔一期裡升遷最快,也因為他的起家部隊是國軍革命軍陸軍第一師和後來的第一軍。他的從軍歷史各方面的媒體資料都有,那麼,如何來客觀的評價這樣一位民國將軍呢?



一,軍事指揮能力最多可做師長。

還可以做個不錯的師長,胡宗南身高僅不足一米六,但是年輕時作戰還是比較勇敢的,不然也不可能被蔣介石所器重和倚重,東征、北伐、中原大戰和圍剿紅軍的若干次戰役中,小胡表現相當不錯,從少尉幹起數年間成為旅長、師長,靠的是戰功。

@馮玉祥為什麼中原大戰佔上風時沒有擊潰蔣介石?

因為胡宗南率領第一師在河南的機動作戰非常有成效,在數倍西北軍的堵截中東擋西殺,第一個攻進馮軍駐守的重鎮鄭州,是給蔣介石賺了臉的。

@紅軍為什麼要過茫茫大草地?

因為胡宗南所部扼守住了由川入甘的重要據點松潘,紅軍數次進攻沒能得手,為了避免更嚴重的損失,不得已才冒險過草地。

不過顯然蔣介石拔苗助長了,胡宗南的資質,就是個最多師長的料,戰術層面可以,戰略級別一塌糊塗,自從被提升為軍長、軍團長、集團軍司令、戰區司令長官以後,胡宗南再無出色發揮。

二,抗日戰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全面抗戰爆發後,胡宗南率第一軍參加了淞滬會戰,竭盡全力,傷亡慘重,蔣介石不忍自己的起家老本被消耗,1937年11月又將胡部調回關中,參加了登封戰役和武漢戰役的江北部分,兩年後升集團軍司令,坐鎮西安。

眾所周知,在雲貴沒有淪陷的情況下,攻入四川的路只有兩條,一是自陝西經漢中入川北,一是經湖北沿長江入川南。八年抗戰期間,日軍始終未能攻陷西安進而謀川,胡宗南功不可沒,他率領中央軍精銳守住了黃河及潼關防線, 對國家和民族當然是有益的。胡也因此成為黃埔生中第一個戰區司令長官,要知道,這個職務一般是黨國元老或黃埔教官才相符。



三,蔣介石的忠實擁護者及奴才。

胡宗南是復興社十三太保之首,因為當時他官最大,並且與戴笠關係緊密,胡的老婆也是軍統特務兼戴笠情婦出身,胡戴兩人一軍一特在蔣氏面前互相幫助和關照 ,攫取了在國軍中相當大的權力。蔣對其也非常信任,把二公子緯國安排到胡宗南軍中鍛鍊。

胡宗南經常以蔣的接班人為自己的奮鬥目標,非常注重培養自己的人才和勢力,還兼了中央軍校第八分校的校長,當然對蔣介石也是唯命是從,接電話都站得筆直 ,確實有侍君的奴相。忠誠換來信任,胡宗南到抗日戰爭勝利後坐擁近四十萬大軍,成為黃埔系中央軍“陳胡湯”三大軍事集團實力第二的首領。

四 ,穩定西北諸省不能忘記。

胡宗南幾十萬中央軍在抗戰中只負責潼關一線防守,顯然是大大富裕的,但哪怕是華北華中戰事再吃緊,老蔣也堅決不調胡軍一兵一卒增援,連美國顧問都看不下去了,我們都知道是為了防堵陝甘寧邊區,其實也不盡然。

在老蔣的削蕃進程中,唯一沒有時間和精力處理的,就是西北地區的軍閥青寧二馬和新疆盛世才部 ,二馬是回族,盛世才跟蘇聯打的火熱,他們對於中央政府是並不忠誠的,在日寇入侵我國大部的局面下,為防止上述勢力異動,保持一定的軍事威攝是必須的,胡宗南所部就承擔著這一角色,盛世才個垃圾最終沒有敢出賣國土,軍事壓力巨功至偉。

五,解放戰爭中的志大才疏。

這一節大家瞭解的最多,簡略寫寫。

二十幾萬大軍在陝北,玩不過兩萬來人的彭大將軍,找不到幾百人的中共中央,反而損兵折將,一年多就放棄了延安。再隔一年,讓彭德懷揍的丟了西安和關中平原逃進秦嶺,實在是太菜了。提一筆熊向暉,這個胡宗南自己選拔的機要秘書,胡的作戰命令軍長師長還沒看全呢,解放軍案頭都有全文了。

接著按老蔣的命令放棄漢中退守四川,接防重慶和成都,佈置所謂川西決戰,結果自己扔下部隊先飛西昌了,留下四個兵團三個起義一個被殲,後來感覺西昌也不安全,私自逃往海南,把蔣介石氣的吐血。看來,這位五十三歲的陸軍上將,已不復年輕時的果敢。

1962年病死於臺灣 ,著有《宗南文存》。


度度狼gg


1924年,一個個子不高的浙江年輕人在黃埔招生處大喊:‘個子矮就不能參加革命了嗎?’。這一喊,改變了命運,廖仲愷先生對他破格錄取。

這就是號稱“天子門生第一人”的胡宗南,他是黃埔系第一個軍長(1936年4月); 第一個兵團總指揮; 第一個集團軍總司令; 第一個戰區司令長官

和陳誠、杜聿明、湯恩伯列為黃埔系僅有的統帥級將領。

1、老鄉見老鄉

相較於查宿舍是看書的陳誠,胡宗南無疑也有自己的優勢,浙江鎮海人,和蔣介石家並不遠。國民黨歷來鄉土之誼很重,廣東人的範漢傑(黃埔第一個師長)在粵軍和校長之間選擇了前者。

和多數黃埔生一樣,畢業分配到教導團,後來成為黨軍1、2師,後來第一軍。期間東征、北伐,在寧漢對峙期間,參加龍潭戰役。

到二次北伐已經是第一師第二旅旅長,模範部隊。

中原大戰後擔任第一師師長,將銜中將。和陳誠一樣,冉冉升起的巨星。

(一生的貴人)

2、軍隊與特務並行

在北伐前,胡宗南把自己的黃埔六期學弟戴笠推薦給了蔣介石。他們還有另一層關係,老鄉+結拜兄弟。

(胡宗南是發起人之一)

1932年老蔣復,深感無組織、無情報。胡宗南、賀衷寒、戴笠、康澤等順時組織“力行社”和“復興社”,即軍統。

之後在大別山對四方面軍作戰,在川西北對紅軍作戰。因為戰功,在1935年當選為國民黨第5屆中央監察委員,標誌著黃埔系的勢力開始進入中央決策機構

1936年成為第一軍軍長,這支有深厚歷史傳統的部隊,天下第一軍自然有其無上榮譽。這時候國軍的三大主力就是:胡宗南的第一軍,湯恩伯的十三軍,陳誠的十八軍

其自34年後一直在西北作戰,36年11月在山城堡被紅軍擊敗,之後西安事變,其率部進佔天水,切斷蘭州與西安的東北軍聯繫。

3、抗戰與諸侯之路

抗戰初期,蔣介石把德械部隊與第一、第十八都投入淞滬戰場,兩度作戰傷亡很大。在12月回關中整補,胡也升任17軍團長。意味著這支部隊已經關中化,同時也意味著關中的兵源確實很好


1938年參加蘭封會戰,武漢戰役中負責信陽方向作戰。在戰役結束後再次回到關中。這確實和其他的部隊不一樣,湯恩伯的部隊北上南下,只有他的部隊戰後即回關中

1939年任第34集團軍司令。1942年升任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負責實際事務)。成為名副其實的西北王,積極封鎖陝甘寧,並多次搞摩擦。

(封鎖陝甘寧,陝北人民大生產運動)

豫湘桂會戰失敗,給了胡宗南再次崛起的機遇。1945年7月任命為第1戰區司令長官,10月加陸軍上將銜,此時第1戰區指揮的部隊有5個集團軍、25個軍,總兵力達50萬人,勢力分佈到陝西、甘肅、寧夏、河南、晉東南地區

4、久疏戰陣,屢戰屢敗

要說胡宗南是個團長水平,這是瞎說。其做師長、軍長時的戰績可圈可點。

可惜在西北時間長了,軍政一把抓,政治化越來越嚴重,其作戰能力也越來越下降。對應的是其部隊因缺乏實戰而戰鬥力下降。

(宜川戰役打掉了胡宗南的機動部隊)

絕對優勢兵力在陝北與彭總屢戰屢敗,到48年2月宜川之役丟了機動部隊29軍,3月失了延安。

49年5月撤出西安,7月扶風戰役裴昌會兵團損失慘重。其撤往漢中。

之後,漢中、成都、西昌,幾十萬大軍逐步損失殆盡。

(西昌戰敗飛往臺北)

總結:

胡宗南的起來有其自身的努力,其鄉誼與軍統發起人都有很大幫助。

在38年之前,胡打了不少硬仗,證明其是一位有不錯水平的軍人

但之後,久疏戰陣,更多精力投入政治,解放戰爭,屢戰屢敗就是對其最好的詮釋吧。

ps:寫完這個,我自己還有不少困惑,期待和朋友們討論。諸如胡宗南為何在西北呆那麼多年?他的部隊戰鬥力是如何變化的?等等

參考文獻:

《蔣介石日記》

《從軍事領袖到政治領袖——蔣介石的1932年》

賀江楓.蔣介石、胡宗南與1943年閃擊延安計劃[J].抗日戰爭研究,2016(03):38-51+159.

李寶明.平津戰役國共兩軍部署比較觀察[J].史林,2016(02):158-169+221-222.

肖昊宸. 皖南事變前陝甘寧邊區與周邊國民黨勢力軍事關係論析[D].蘭州大學,2015.

張祖.1950年國共內戰幕落西昌的歷史考察[J].史林,2012(04):146-154+191.

夏宇立.長征路上的松潘戰役[J].炎黃春秋,2012(01):84-89.

彭玉龍.抗日戰爭時期正面戰場作戰的胡宗南[J].軍事歷史,2010(06):46-55.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很多人一提起胡宗南,就是蔣介石的同鄉,是靠這層關係才得到得用的,這就有點太小看胡宗南和蔣介石了。

胡宗南從小就是一個勵志的小青年,雖然出身不好,但高手的任務只有一個,把差牌打好,胡宗南就是這方面的模範人物。反面人物就是把一手好牌打成相公,這方面的樣板就是張學良。

胡宗南讀書時就是一個學霸級人物,雖然上中學時吃不好穿不好,但第一名永遠都是他的,別人怎麼搶也搶不走。


後來因為不喜歡父親包辦婚姻就去了上海,並和當時的中國暗殺大王王亞樵結為兄弟,從這個地方就能看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

報考黃埔軍校時,因為個子不到1米六,被淘汰出局了。胡宗南就在門口大喊:我身殘志堅,難道革命青年的熱情就這樣被對待嗎?難道個子低就不能參加 革命嗎?不讓我參加,我就不走了。這時正好軍校的黨代表廖仲愷也是個子不高,非常同情他,就破格錄用了他。



胡宗南的腦子還是比較好用的,也是一個很要強的人。他明白自己一定要從黃埔一期中崛起,成為高級將領,但這比較難。

胡宗南發現每天早上天不亮,蔣介石就喜歡在操場上跑步。於是就也加入了這個行列,裝作沒認出蔣介石。跑了幾天蔣介石就關注到了這個小個子學生,碰上他時就問:你是哪一級的呀?胡宗南就知道機會來了,忙回答:報告校長,黃埔一期胡宗南。從此胡宗南這個名字就在蔣介石的心中紮下了根。


單純依靠老鄉關係,想走上高位是不行的。蔣介石是要幹大事的人,不可能只用草包飯桶這樣的人。

胡宗南知道蔣介石對共產黨對軍校生的滲透不滿意,於是就非常支持孫文主義學會,這是向蔣介石表達自己的基本立場,向大領導輸出忠誠。

接下來,就是在兩次東征過程中,衝鋒在前,立下了不小的戰功。蔣介石要的就是這樣的人,聽話能幹活,不惹事。

從此胡宗南就走上了一條快速晉升通道,在北伐之前就升遷為營長。在這時他在黃埔軍校和國民軍中站穩了腳跟,在這時他開始了自己的人事佈局,把在上海的老鄉戴笠推薦給了蔣介石。



不久以後,北伐戰爭開始,胡宗南已是第一師的團長。他以一個團的兵力,在最關鍵的戰役中打敗孫傳芳的一個師,一戰成名。

要知道當時的第一師主要由黃埔軍校生組成,因為這些軍校生剛剛畢業,缺少實戰經驗,戰場上空有鬥志和勇氣,攻堅能力還不如其它軍隊。這一點也被北伐軍中的其它軍恥笑為學生軍,但胡宗南的表現足以證明學生軍並不差,給黃埔系挽回了一些顏面。

第二次北伐時,胡宗南已成為陸軍第一師第二旅長。在戰爭結束後,這個旅又在訓練成果檢驗時拿到了這一,被命名為模範旅。


中原大戰時,胡宗南擔任第一師師長碰上了強勁的對手,就是馮玉祥手下最能打的韓石二孫中的孫良誠。但狹路相逢勇者勝,胡宗南硬是把孫良誠打得聽到胡宗南和第一師的名字就跑。

名將從來都是在戰場上打出來的,胡宗南也是如此。



經過十年內戰的磨練,胡宗南成長為蔣介石手下的十三太保之首,並且在抗戰爆發的的前一年,也就是1936年,被蔣介石提升為中將軍長,指揮第一軍,兼任第一師師長。

在抗戰中,第一軍先後參加了淞滬會戰和開封會戰,都在完成戰略任務後,撤退回陝西關中地區。

1939年8月,胡宗南升任第34集團軍總司令,是黃埔學生中第一個成為高級軍事將領的人。他的軍隊集結在陝西關中地區,在蔣介石的計劃中,有好幾個作用。

第一個作用,就是防守黃河和潼關一線,禁止日本進入陝西;第二個作用,就是防止陝北八路軍向關中發展自己的勢力;第三,對青海、寧夏和甘肅的馬家軍進行監督,防止他們坐大,成為國民政府的威脅;第四,就是監視新疆盛世才的動向,保證和蘇聯交通線的安全。

這就是胡宗南在抗戰後期,沒有參加其它戰役的原因。

但胡宗南並沒有閒著,1940年,他出兵攻下了陝北根據地的五個縣城。1943年,他又準備閃擊延安,被潛伏在他身邊的共產黨員熊向暉洩露了這個消息,只能作罷。

到了1945年,胡宗南更是官加一級,成為第一戰區司令長官,擁有50萬兵力。並且他還攻下了石家莊,成為洛陽、鄭州、開封、新鄉地區的受降主官。



抗戰勝利後,國共內戰爆發,1946年,胡宗南先是派兵去配合閻錫山去攻打老同學陳賡的太嶽軍區,陳賡是黃埔軍校的機靈鬼,他太瞭解他的老同學,就順勢把這支部隊給消滅了,全部裝備都笑納了。

1947年,毛澤東戰略性的放棄延安,胡宗南對外宣佈“俘虜敵5萬”,攻陷陝北根據地。然後沒多久,青化砭、蟠龍鎮和榆林三戰,他的軍隊傷亡過多,不得不於1948年退出陝北。

隨著解放戰爭形勢的發展變化,胡宗南的軍隊在寶雞受到沉重打擊,後來又在四川經歷了自己手下三個軍團的起義事件。


到了1950年,解放軍要打到西昌時,胡宗南又拋下自己最後的6萬軍隊去了臺灣。在臺灣,被國民黨的監察委員聯名彈劾。

蔣介石為了保護胡宗南,派他到了大陳島,擔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對大陸進行偵察和特務活動。

大陳島被解放後,胡宗南迴到臺灣,先後擔任不了少閒職,於1959年退休。

1962年,胡宗南因心臟病突發去世,蔣介石晉升他為陸軍一級上將,並親自參加他的祭奠。


新知傳習閣


胡宗南(1896年5月12日-1962年2月14日),字壽山,原名胡琴齋,漢族,浙江鎮海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

胡是所有黃埔學生在國民黨陸軍中:

第一個軍長;

第一個兵團總指揮;

第一個集團軍總司令;

第一個戰區司令長官;

第一個跨入將軍行列、也是唯一一個在離開大陸以前獲得第三顆將星的人。

號稱“天子門生第一人”,名震一時的“西北王”。

胡宗南自幼熟讀“四書”、“五經”,中學時成績優良,雖身高如地豆但尤以體育更為優異。

1915年中學畢業後,任小學國文、歷史和地理教員。假期到處遊歷,目睹日本帝國主義在華北之瘋狂,做出預言十年後中日必有一戰

。不幸烏鴉嘴說中,後來發生九一八事變,小日本全面侵我中華。

因競爭校長職位失敗及遭父逼婚,遂決然離家出走,與王亞樵結拜為金蘭兄弟。1924年投考黃埔軍校,因身高僅1.5米多體檢被淘汰,一嗓大吼經廖仲愷特許參加考試被錄取為黃埔一期生,此間結識了“同鄉”蔣介石;開啟了開掛人生。

1925年2月任機槍連中尉排長至1927年10月升任第22師師長;僅二年多就成為國民黨黃埔系學生的第1個將軍,幾乎一戰一升官

1928年8月第22師縮編為第1師第2旅,任旅長,11月所部在蔣介石校閱中因訓練成績突出,被評為“模範旅”。其第3團受閱成績列全國陸軍第一。

1930率部參加蔣馮閻戰爭,胡宗南率領第1師在河南突破數倍西北軍圍堵,第一個攻進馮軍駐守的重鎮鄭州,倍受蔣點贊。形成的“黃埔系少壯派集團”,而胡宗南便是這一集團的主腦,和湯恩伯系、陳誠系並稱為“黃埔三大系”。

1935年11月當選為國民黨第5屆中央監察委員,標誌其開始進入中央決策機構。

1936年4月,胡宗南為第1軍軍長兼第1師師長,進攻陝北紅軍,被彭德懷大敗。第1軍是支有深厚歷史傳統的部隊,此時國軍的三大主力就是:胡宗南的第一軍,湯恩伯的十三軍,陳誠的十八軍。

淞滬會戰爆發胡宗南接按蔣介石命令,趕築防禦工事,一月內完成工事為了保障淞滬抗戰做出來巨大貢獻,傷亡慘重,蔣介石不忍自己的起家老本被消耗,1937年11月又將胡部調回關中,參加了登封戰役和武漢戰役的江北部分,兩年後升集團軍司令,坐鎮西安,成為黃埔系學生的第1個集團軍總司令。

1940年1月,蔣介石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胡宗南率部蠶食5個縣,並公開喊出“消滅邊區”的口號,嚴密封鎖,構築了一條長達700餘里的由碉堡、工事組成的封鎖線。

1942年7月升任第8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34集團軍總司令,掌握第8戰區實權,統率國民黨四十萬人馬盤踞西北,勢力遍及陝西、甘肅、寧夏等地,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西北王”

1944年6月中美空軍大炸豫西之敵,胡宗南部猛烈反攻,取得勝利;12月被任命為第1戰區代理司令長官。要知道,這個職務一般是黨國元老或黃埔教官才相符。

在內戰中胡宗南可謂一敗塗地,二十幾萬大軍玩不過兩萬來人的彭大將軍,找不到幾百人的中共中央,其部隊被我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成建制的消滅,解放戰爭各個戰場上,西北國軍表現是最差的,整整4年沒有打過一次勝仗,被戲稱為“常敗將軍”, 胡宗南親自挑選機要秘書熊向暉,胡的作戰命令軍長師長尚未看全,已全文出現在解放軍案頭。毛澤東評價胡宗南充其量是個團長水平。 1

949年12月胡宗南任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卻把部隊扔在四川,自己卻逃到了海南。1950年3月,胡宗南作為統帥竟然將指揮權交給參謀長,自己逃到臺灣,導致胡宗南所部幾乎全被殲滅。

1950年5月,臺灣監察院對胡宗南發起彈劾,在蔣介石的親自過問下,胡宗南方得逃脫。

1951年,在蔣介石的授意下,胡宗南化名“秦東昌”繼續領兵指揮作戰,結果仍然是敗。

1962年2月14日晨,67歲的胡宗南因心臟病逝於臺北榮總醫院,逝後追晉陸軍一級上將,蔣介石為其親祭,並致輓聯“功著旗常”。胡宗南生前集蔣介石萬千寵愛於一身,逝後頒“旌忠狀”、“褒揚令”備極哀榮。

後人評價:胡宗南是一個頑固的政客,愚蠢的國民黨軍人,野心十足,志大才疏,陰險虛偽,狂妄自大。

老對手彭總評價:“此人志大才疏”。


美麗青春您真痘


胡宗南的人生關鍵詞

如何評價一個人物,取決於你站在哪一個立場。

歷史沒有真相,只有部分真相。

比如,對於胡宗南,這個蔣介石最寵愛、最信任的將領,1947年的《人民日報》說他是“野心十足、志大才疏 、陰險虛偽的常敗將軍”。

臺灣方面則認為,他“其志潔,其行廉……遇上忠,遇下愛”,是國軍的傑出將領。

所謂“

愛之慾其生,恨之慾其死”,似乎都有些偏頗。

周恩來說過一句公道話:“蔣介石手下最能幹的指揮官恐怕要算胡宗南了。”

胡宗南到底是個怎樣的人,我們選幾個片段看看:

一個狂傲人

胡宗南人出身很一般,生在浙江寧波一個貧苦人家,

身高不到一米六,看他的照片,橫臉,大嘴,厚唇,典型的“矮矬窮”。但是,胡天資聰穎,雖然上學比較晚(14歲讀小學),但學習非常好,21歲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中學畢業,當然,這個年紀很多人大學已經畢業了。

胡宗南成績好,心氣高,人也很狂傲。讀小學時,辛亥革命爆發,他第一個剪去辮子;進入中學後,同學們拼命學英語要留洋,胡宗南則對此深惡痛絕,英語但求及格,不願多花功夫。

他最喜歡中國歷史,當同學們在英語角大聲朗讀英文時,胡則旁如無人的朗讀《史記》。讀到激情處,他常常豪情勃發,擊節叫好,仰天長嘆!

對於他的這些異常舉動,同學們常常斥之以白眼,胡則以“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應對,其狂傲不遜,可見一斑。

日後,他帶兵更是野心勃勃,狂妄自大。

一個有心人

孔子說過:狂者進取。

胡宗南就是個積極要求上進的人,畢業後,他當了小學老師。很顯然,這個職位無法收服住他那顆狂傲的心。他利用假期四處遊歷,後來,得到黃埔軍校招生的消息。立刻前往上海,參加初試,但是個子太矮,本來要被淘汰。但主考官巨眼識英雄,破格推薦他去廣州參加複試。這個主考官叫毛澤東!

到了廣州,他的個子也沒長高,還是被拒絕。胡宗南沒有氣餒,而是大聲反問:革命是青年的義務,救國是青年的責任。國是如此,在不發動青年還有希望嗎?

他這番義正言辭的質問,引起了廖仲愷的注意,又被破格錄取。

進入黃埔軍校後,胡宗南遇到了他一生中最主要的貴人:蔣介石!但是因為自己沒啥特殊才能,長得也一般,苦於攀附無門。但是,作為一個有心人,他發現蔣介石愛早起,愛跑步。於是,他決定每天也早起,也去跑步。這招還挺靈,以前蔣介石到操場跑步,都是空無一人。有一天,卻突然發現有個人比他還早,就問:你是誰?胡答道:學生胡宗南。蔣介石對他頗有好感。回去一查檔案,還是老鄉,對他他別關照。


胡被稱為“天子門生第一人”,是黃埔畢業生中的第一個將軍,後來榮升第一戰區司令長官,手握幾十萬重兵,號稱“西北王”

一個有情人

胡宗南官做的大,但不像其他國軍將領一樣拈花惹草,他還挺專情

1938年,胡42歲,單身。國民黨大佬陳立夫做媒,要把孔祥熙的二女兒,蔣介石的外甥女介紹給他。要是一般人,巴不得。

但出人意料的是,胡宗南拒絕了。他的理由是: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狂的沒邊了!

他的理由冠冕堂皇,正義凜然,讓蔣、陳都說不出啥來!但真實的原因是,他早有意中人。

誰呢?戴笠的機要秘書葉霞翟,兩人相差十七歲。

1937年,戴笠介紹兩人認識,兩人相見恨晚,雙雙墜入愛河。但很快七七事變爆發,胡宗南身為軍人,無法顧及兒女情長,他給葉寫信說:上

次之約必須展期,此為萬不得已。並約定,一待戰事勝利結束,我必赴約

兩年後,戰事更亂,葉遠赴美國深造。兩人開始了漫長的異地戀,經常通信。

1947年,葉抵達西安,與胡宗南完婚。此時,胡已51歲。

客觀的說,以胡宗南的“西北王”的地位,多年輕、多漂亮的女人都能找到,但他甘願為了葉,苦等十年,實為不易。

1950年,胡宗南從四川西昌飛逃臺灣,1962年因心臟病去世,終年67歲。


飲水君


胡宗南身上揹著太多耀眼的光環:

天子門生第一人、黃埔畢業生中第一個將軍、黃埔畢業生中第一個軍長、黃埔畢業生中第一個軍團長、黃埔畢業生中第一個集團軍總司令、黃埔畢業生中第一個戰區司令長官、“西北王”。

當然,還有一些戲稱,比如說胡宗南是我軍的運輸大隊長。

很多人一說起胡宗南,總是會這麼評價:人小志大,志大才短!

胡長官人小倒是真的

當年黃埔軍校開辦時,胡宗南去參加考試,結果在體檢的時候就被淘汰了,因為胡宗南身材不足1.6米。最後還是看在革命青年不在乎身高的情況下,破例讓胡宗南參加考試。

胡宗南志大也是真的

年少的時候胡宗南因為反對家族包辦婚姻,跑了出來,可謂是進步青年啊。跑出來之後結識了大名鼎鼎的“遠東第一殺手”王亞樵,而且還和王亞樵,戴笠三人義結金蘭。能被王亞樵看上,說明胡宗南不是尋常之人,後來又去參加了黃埔軍校,也足以說明胡宗南是不甘於平庸之人。

胡宗南才短半真半假

胡宗南能在仕途上平步青雲,黃埔嫡系(蔣介石是黃埔軍校第一任校長)和蔣介石的老鄉(蔣介石是浙江寧波奉化人,胡宗南是浙江寧波鎮海人)這兩個身份給了他很大的助力。

但是,胡宗南要是沒有兩本刷子,那也是入不了蔣介石法眼的。

胡宗南讀小學和中學的時候,成績就非常不錯,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等在黃埔畢業之後,參加了軍隊,胡宗南開始展露頭角。

1925年3月,當時還是機槍連排長的胡宗南參加了第一次東征陳炯明的戰役,表現搶眼,機槍玩得溜,因軍功身為了連長。

等到1926年北伐戰爭時,胡宗南已經是上校團長了,此時的胡宗南要開始迎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個巔峰。在於孫傳芳戰鬥的過程中,胡宗南率領一個團的兵力擊敗了孫傳芳一個精銳師,還俘虜了孫傳芳的一個軍長。

蔣介石一看,樂得不行啊,沒想到自己的小老鄉這麼厲害的,得趕緊加官進爵才行。於是在1927年5月胡宗南成為了少將副師長。

這還不算完,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胡宗南率部參加了戰鬥。在戰鬥中,胡宗南對上的馮玉祥的干將孫良誠。孫良誠不簡單啊,是馮玉祥手下的五虎將之一,十三太保之一,是馮玉祥最能打的部下之一。結果,孫良誠被胡宗南打得丟盔棄甲,聽到胡宗南的名字就發抖。

中原大戰之後,胡宗南晉升為中將,開始形成了自己的小派系:黃埔少壯派。中原大戰,算的是胡宗南軍事生涯中第二個巔峰了,同時也是最後一個巔峰了。

不過不要緊,軍事的巔峰沒了,仕途上的巔峰還遠未到來。

等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胡宗南晉升為軍團長,在淞滬會戰等幾次戰役中露了幾次面之後,蔣介石就把胡宗南升為集團軍總司令,屯兵西北。一方面是替蔣介石監事西北諸馬,盛世才等軍閥,一方面也是組織我軍發展勢力。

在抗日戰爭打得如火如荼的時候,胡宗南在西北閒的發慌,只能沒事找我軍的麻煩。不過,由於我軍在胡宗南身邊安插了眼線,胡宗南的行動也沒有取得什麼效果。

等到抗日戰爭結束時,胡宗南已經是戰區司令級別的人物,還接受了河南地區日軍的投降。

不過,在隨後的解放戰爭中,胡宗南的表現只能用“亮瞎眼”來表示。幾十萬大軍被我軍溜著玩,勝仗沒打幾個,武器倒是差不多全送給我軍了,因此獲得了“運輸大隊長”稱號。


縱觀胡宗南的一生,能力確實是有的,不過最高也就是指揮一個師左右的戰鬥力,多了,他玩不轉!但是因為他善於鑽營,又是黃埔嫡系和蔣介石老鄉,因此能在官場上扶搖直上!


小鎮月明


胡宗南,(1896_1962),字壽山,原名胡琴齋,浙江鎮海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黃埔軍校一期畢業。國民革命軍弟一戰區司令長官。人稱黃埔轎子,西北王,蔣介石的得力干將。



胡宗南出生在浙江省鎮海縣,家父以賣藥為生計。胡宗南從小就聰明,考試成績也是名列前茅。胸懷大志,崇拜歷史英雄,中學畢業之後,本該繼續求學深造,無奈家中生意不好,於是回縣裡小學做了一名教員。

除了教學,胡宗南沒事時博覽群書,研究(史記)(資治通鑑)的史學名著。關心天下大事。閒暇之餘他遊遍了北京,天津,山海關等地,目睹了日本帝國主義在華北的瘋狂行為之後。曾做出過預言十年後中日必有一戰。果然後來在東北發生了九一八事變。日本開始了全面侵華活動。

胡宗南是一個不甘寂寞的,懷才不遇有抱負的年輕人。1924年,是胡宗南人生的重要轉折點。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同年在廣州建立了第一所軍校,黃埔軍校。

胡宗南得知這個消息後心想機會來了,立刻抵達廣州報名軍校。起初因為其身材矮小,體檢不及格被淘汰了。後來胡宗南在絕望中引起了黃埔軍校黨代表廖仲愷的注意,他當即表示:如果文化考試過了,且身體健康,就應該被入取。文化課對於胡宗南來說那就是小菜一碟。就這樣,胡宗南以優益的成績被入取,成為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

胡宗南由黃埔軍校畢業後,當時在軍校時結識了身為校長的老鄉蔣介石。畢業時胡宗南成績優秀,被分配到教導團第一團3營8連任見習少尉。不久調入機槍連任少尉排長。從此開了他的軍旅政治生涯。

真正使胡宗南嶄露頭角的還是那次棉湖遭遇狙擊戰。陳炯明的王牌軍和林彪所部兩萬餘人,與校軍在棉湖地區遭遇。雙飛打的是非常激烈,傷亡慘重。由於敵軍火力太猛。這場戰鬥校軍是拼死抵抗。胡宗南更是打紅了眼睛,瘋狂狙擊。在戰場上表現的極為勇敢。黃埔軍校黨政領導全部參戰。


校長蔣介石親眼目睹了這次戰鬥,戰鬥結束後,論功行賞,由於胡宗南的表現突出當上了副連長。

之後,胡宗南先後參加了鎮壓楊希,劉震寰叛亂,第二次東征。表現突出,再次受到蔣介石的表彰。國民革命軍北伐時,胡宗南被任命國民黨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二團上校團長。隸屬於蔣介石的嫡系部隊。

1932年淞滬會戰爆發,胡宗南接到蔣介石命令,主要任務守護滬寧公路。趕築防禦工事。胡宗南集中全部兵力,日夜開工。一月內完成工事為了保障淞滬抗戰做出來巨大貢獻。

1933年蔣介石命令胡宗南率第一師進駐甘肅天水縣,接防西北軍第十七駐地。胡宗南深刻領會蔣介石的用意。駐紮天水兩年之久。胡宗南開展了一系列戎邊活動。招兵買馬,擴充部隊。胡宗南在天水的業績,蔣介石心知肚明。大大加賞,並且對他越來越器重。

1936年8月,胡宗南的第一師擴編為第一軍,胡宗南任中將軍長。就這樣胡宗南是名氣越來越多大。參與了多次國共戰爭,給我黨我軍造成了極大損失。後來被蔣介石任命為國民軍第一戰區司令長官。



胡宗南的一生經歷了黃埔建軍,東征,北伐,內戰,抗日戰爭等戰役。可謂是戎馬一生。

1950年胡宗南所部兵敗後去了臺灣。歷任(總統府)顧問。澎湖防守軍司令官等職。1962年2月14日因心臟病病逝於臺北。

後人對胡宗南是這樣評價的:胡宗南是一個頑固的政客,愚蠢的國民黨軍人,野心十足,志大才疏,陰險虛偽,狂妄自大。

我是任馳贏天下,說歷史,答歷史。感謝閱讀。喜歡的關注我一下,不錯過每天的歷史解答。


任馳贏天下


關於胡宗南的歷史功過,大家自有評判,而且也有不少答友做過回答。在此,我想補充的一點是,其實胡宗南有些怪異,甚至可能存在某些心理問題。

胡宗南從不接見記者,甚至有些厭煩採訪拍照。據時人講,當時有一次胡宗南在公共場合被記者偷拍,他直接命副官花錢把交卷強制買下,給銷燬了。另外,胡宗南從不過生日,在生活上幾近於苛刻,偏偏在大冬天的穿單衣,經常被凍傷。

不僅如此,胡宗南還對自己的妻子進行苛責。在他的第一段婚姻中,胡宗南娶的是大戶人家的小姐,長得非常漂亮,而且溫柔賢惠。不過,胡宗南一直不讓夫人出門,他覺得,女人出門後,便會被男人的目光審視,甚至遭受他人的非分之想。

有一次當地來戲班唱戲,胡宗南的夫人想要去看熱鬧,但胡宗南堅決反對。後來,胡宗南夫人的好友來叫她,兩人還就真的去了。不過,胡宗南不放心,晚上偷偷回來進行查看。發現夫人去看戲後,就打算休妻。

此後,胡宗南長期不回家,不與夫人說話,也不同房,把自己的妻子看成空氣一般。後來,胡宗南的夫人覺得內心委屈,逐漸精神失常,最終發瘋而死。夫人死後,胡宗南毫無愧疚,直接將其給草草埋葬了。

從胡宗南的種種作為來看,他的內心與常人不同,甚至說有點不太正常,他對自己和身邊的人,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而這種要求,在周圍人看來,完全是沒有必要的。不過,胡宗南也不是鐵板一塊,後來被戴笠的情婦葉霞娣所迷惑,到52歲時還與之成親,再一次做了一回老新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