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医结合”这件事,到底靠谱吗?|非非想

密宗祖庭大兴善寺又火了一把。

不过,这次倒不是因为密宗,而是因为它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做了个“佛医结合”的尝试。

“佛医结合”这件事,到底靠谱吗?|非非想

大兴善寺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合作

消息刚一出来,便看到朋友圈有人吐槽说“这医院闹哪样?”

几乎不用追问都知道他的言下之意,毕竟隔段时间总要看到有人在知乎上提问“家里老人信佛不去医院怎么办?”——在这种舆论下,佛教和现代医学好像早就站在了对立面。

可是,佛教和现代医学,真的是无法融合的吗?

“佛医结合”这件事,到底靠谱吗?|非非想

相比中/西医,传统/现代医学的划分方式会更为准确

在进入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先要交代一句:身体出了问题,一定要去医院。

正信的佛教,从来不是讳病忌医的,也从来不曾告诉自己的信众,单凭祈祷就可以解决一切疾病的问题。

固然,佛教的确认为一部分疾病是业障的结果,但佛教同时也明确地指出,大部分的疾病,实际上是“四大不调”的结果。

“佛医结合”这件事,到底靠谱吗?|非非想

佛教有“四大皆空”之说

所谓“四大不调”,也就是人的色相,即身体本身出现了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佛教能做的事情是极为有限的,更多都是在做类似传统医学意义上的调养。

《佛说佛医经》等经典谈到这个问题时,大多也是围绕生活习惯、情绪调节、环境影响等方面展开,至于身体层面的“对症下药”,那是医家的事情。

“佛医结合”这件事,到底靠谱吗?|非非想

藏医“如意树”唐卡

既然如此,“佛医结合”是怎么一回事?

答案很简单,现代医学关注的是身体问题,但佛教更加关注的是精神问题。而心理学等科学的发展早已告诉我们,人的健康从来不是单纯的身体健康

不仅心理疾病本身就是疾病的一种,不良的精神状态同时也会影响到人的生理机能。对于身处病痛的人而言,这个问题更加明显,负面情绪在很多时候都会加重人的病情,而如果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导,身体的恢复也能够迅速很多

“佛医结合”这件事,到底靠谱吗?|非非想

心理学奠基人之一荣格深受佛教影响

因此,“佛医结合”的逻辑是非常清楚的。

宗教和现代医学,在这里分管的两个不同的领域。佛教不要求病人信仰佛教本身,但佛学在精神问题上的探索,却能够从实际的层面帮助到病人。

这一点在佛陀在世时即是如此,释迦牟尼年轻时曾研读医术,他在为僧团看病时,也是凭借医药来进行疗愈,再辅以心理上的疏导和生活习性的调整。

《阿含经》里说病人要“选择而食,随时而食,亲近医药,不怀愁忧”,这些观点与现代医学的观念都是完全吻合的。

“佛医结合”这件事,到底靠谱吗?|非非想

《增一阿含经》

在辅助现代医学进行心理疏导方面,佛教在“临终关怀”上尤其有价值。

现代医学至今仍未进步到“药到病除”、“百病无忧”的境地,这就意味着一定会有为数众多的现代医学无法解决的问题,而当现代医学束手无策,病人面临死亡之时,如何陪伴病人相对轻松地走完最后一程,就成了很重要的问题。

在台湾、日本、新加坡等地,佛教都已经证明自己在“临终关怀”时能够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安慰和引导,它不仅能提升病人生命的质量,甚至有时还能延展生命的长度。

“佛医结合”这件事,到底靠谱吗?|非非想

生老病死是佛教所言“人生八苦”中身体必然会遭遇的四环。

面对疾病,佛教也一直在做着自己的努力。原始佛教中的医学尚未形成独立的学科,因此佛教的“五明”都要求僧人学习医术,承担治病救人的职责

在现代医学迅速发展的当下,这些身体疾病的疗愈工作早已不是佛教需要承担的职责,但在辅助医学方面,佛教仍然在做着大量贡献。

“佛医结合”这件事,到底靠谱吗?|非非想

曾在网络流传的图片

这无疑是佛教“普渡众生”精神最直接的体现。

在佛教看来,病人与健康人并没有本质的区分,他们都是需要关怀、引导的对象,在生老病死之间是诸行无常的道理,最终希望抵达的则是涅槃寂静

但在这个从此岸到彼岸的过程中,佛教并非因现世之苦就放弃了当下,而恰恰是在帮助世间的人们,克服身心的种种病苦,以最从容的方式面对无常。

“佛医结合”这件事,到底靠谱吗?|非非想

甲和灯禅意生活平台独家特约专栏

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