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OpenStack會出現失敗案例?

互聯網最大事


一。現在openstack基本只有中國人玩了,美國的大公司基本都已經放棄。這裡面原因很多,很簡單一個道理是,你想想你還在努力在修4.0版本的時候,開源社區和你說已經更新到6.0版本了,具體你看看谷歌的android就知道。現在openstack也只有這些在玩。其中包括我們熟悉的國內兩家,華為和騰訊。

下面附一些OpenStack的失敗案例

1、2012年6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佈選擇亞馬遜旗下的AWS作為雲計算服務商。

2、2015年10月,惠普宣佈將在2016年1月31日關閉Helion公有云服務(基於OpenStack),退出與亞馬遜和微軟的競爭。

3、2016年2月,思科公司宣佈將於2017年3月正式停止其基於

OpenStack的公共雲服務Intercloud。

4、2016年8月,Rackspace以43億美元完成了被ApolloGlobalManagement的收購,實現私有化。(OpenStack研發公司都給人收購了)

5、2017年4月,英特爾決定不再投資2015年7月與Rackspace合作成

立的OpenStack創新中心。

6、Mirantis是OpenStack項目的創始公司之一,Mirantis聯合創始人鮑裡

斯·倫斯基表示,公司裁掉了約100名OpenStack開發者,並更加專注在PaaS

層面和加強對開源容器編排項目Kuberentes的力度。


二、可以發現,其實OpenStack是一個逐漸給淘汰的雲操作系統,像現在的全球前十大雲計算廠商,就都是採用自研的,亞馬孫AWS,微軟Azure,阿里雲飛天等。

三、自研有什麼好處?系統保持最新,不會因為開源社區的迭代,廠商被開發的系統就會永遠是舊版本,具體類比你看android就知道了,谷歌已經出6.0時代,還有很多手機廠商還在推4.0系統的手機,因為我4.0才剛剛優化好,你跟我說6.0?開玩笑嗎?然而用戶當然希望能用上6.0操作系統給的手機,道理就這麼簡單。


五朵雲研究院


這個真心不太懂。不過猜想一下,雲這東西最終是幾家壟斷的,重資產的,規模化的,特性上會有自己個性差異的,即便私有云也是會由這些廠家提供解決方案的。而一個開源的,普適的,脫離具體底層平臺的,除了社區自身的研發人員,除了作為技術驗證與完善為目的,又有誰會去大力支持?會有意願、有能力去投入呢?真正有能力投入的這些雲廠家,又怎麼會打造一個開源雲平臺作為自己的競爭對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