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延兴的烙画“士气”之美的诠释

有读者问我,美是什么?这个问题好像很简单,也好像很好回答,但凡能给观者带来赏心悦目而充满愉悦之感的大抵就是美。美有了定义,美跟艺术创作等同吗?这我就困惑了,美究竟是指什么?艺术究竟怎样才是艺术?或许并没有那么复杂,美是一种单纯的存在与感受,艺术是个体生命审美体验的诠释。读师延兴的烙画作品是一次美的寻找,艺术认识的又一次纵深思考。

师延兴的烙画“士气”之美的诠释

张海迪到访师延兴工作室

师延兴的网名叫做乐天派,大抵可以这样理解“乐安天命,自强不息。”师延兴的故事很悲情也很励志。在最美好的少年花季,不幸不期而遇,课外活动时被折断的羽毛球拍杆扎伤,戳到右眼神经三角区,从此倒在了病床上,一个朝气蓬勃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懵懂少年一下子坠入了身心痛苦的万丈深渊。病痛不堪忍受的折磨和极度想康复的欲望支撑他死心不息多方求医,但都以失望告终。师延兴不得不接受一个残忍的事实,从此成为一位高位截瘫的残疾人。人生的喜怒哀乐,喜和乐似乎就这样残忍把他抛弃了,沮丧和绝望主导着他的情绪,一度动过轻生的念头,在生与死之间徘徘徊徊,他最终选择了坚强活下去。大抵绝望到了谷底就会反弹,这个不幸的少年心智一下子成熟了起来,意识到身体残疾但不能让自己的人生残废了,站不起来也要自己爬起来。他要学识充实自己、强大自己。学校是回不去了,他只能自学,他先自学文化课程,同时他开始学艺,他急迫的想找到精神上的信仰和心灵的皈依,唯这样他才找到活下去的理由和动力。他练书法,学木雕,玉雕,麦秆画,蛋雕,绘画,要不趴在床上要不就是坐在轮椅上自学,没有老师教授和指导,全凭自己苦练,揣摩,领悟,艰辛可想而知。在他所尝试学过的数种工艺中似乎都没法很钟情于哪项,后来从他父亲口中知道还有一门艺术叫烙画,他急不可待让父亲为他准备烙画的质材和工具,这一试奠定了他坚决了在烙画艺术路上攀爬。

二十个冬寒夏署,师延兴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经过这漫长的坚韧“求索”师延兴的烙画艺术在烙画界不容小觑。并慢慢形成了他个人的风格,他的烙画作品喜用高温,高温致产生焦糊,这既突破了传统烙画无水可润的不足,使烙画也能像国画、油画,有干湿浓淡之分。也许是经历了人生的大悲,生命的色彩也浓烈了几分,他的作品用色很重,浓彩中呈现着一种厚重。面对他的烙画作品我一度审美失却,我原有审美标准与审美情趣偏重于“书卷气”,着重于思想深刻,气度高雅,作品气韵或沉郁,或清逸,或磅礴,始终只绕着一个“雅”字。总认为书画是君子之艺,是文人士大夫的雅事,颇有文人士大夫自高,标榜的意味。师延兴的烙画作品打破了我对美的狭隘认识,对艺术的片面理解。

历经二十年的潜心研究师延兴的烙画作品技艺娴熟,作品呈现着一种热烈和张力。这也许来自于画者生命经历了大悲后对生命有着别样的认识,他把艺术作为信仰,生命虔诚皈依艺术,漫长岁月枚枚不倦的追求和执着默默转化为画者的艺术意志,进而创造出美的形式。他不为谁创造,他只为自己的生命创作,故他遵从自己内心的自由发挥,同时他不受戒于理论的条条框框,不受文人士大夫的理智压抑天性和情感。直述个体生命审美体验,诠释纯属个体的美学认知。他的烙画作品的美没有谱系,仅仅来自一个体生命对美的领悟。作品呈现给我的直觉,就一个字,美,美得纯粹,美得华丽,美得张扬。我徒然感觉“士气”洋溢,这个“士气”非文人士大夫那种士气,而是生命勇士的士气,没有一点矫情的缠绵悱恻,欢快明亮,赏心悦目,潜意识和显意识都诠释着画者内心的强大和张扬着蓬勃的生命力。

师延兴的烙画“士气”之美的诠释

师延兴的烙画“士气”之美的诠释

师延兴的烙画“士气”之美的诠释

师延兴的烙画“士气”之美的诠释

师延兴的烙画“士气”之美的诠释

师延兴的烙画“士气”之美的诠释

师延兴的烙画“士气”之美的诠释

师延兴的烙画“士气”之美的诠释

师延兴的烙画“士气”之美的诠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