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世狂歡的世界盃後,運營商爲何卻黯然收場!

C114訊 7月23日消息(特約作者 杜建民)7月19日,工信部公佈了2018年上半年通信業經濟運行情況。從三月份開始,主動積極響應國家“兩會”監管層要求,運營商開啟了新一輪提速降費。運營商的放水養魚,支撐了與通信相關行業的發展,然而自身卻面臨更深刻的發展調整壓力。特別是在剛剛過去的6月份,與狂歡的世界盃形成鮮明對比,這種壓力越趨明顯。在5G即將到來的前夜,運營商承受的這種壓力,還會繼續將如何呈現?

一、賽前瘋搶的世界盃轉播權,並沒有出現帶來預期DOU的暴增

還記得6月份的關於世界盃轉播權的口水戰和各種訴訟、行政處罰實錘嗎?爭議最大、傳播範圍最廣的可能就是下面這個糾紛。中國廣電廣東公司在網絡上正式發出維權聲明,稱中國電信廣東分公司在未獲授權情況下,在IPTV傳播央視3\5\6\8節目,涉嫌不正當競爭,並呼籲大多數廣東球迷選擇通過CCTV5觀看世界盃。最終球迷通過央視、咪咕(中國移動旗下產品)和優酷三大渠道觀看比賽。一直以來,優酷是線上內容的領頭羊之一,而成立不久的咪咕則是視頻領域的後起之秀,特別是此次世界盃轉播權之爭,更是搶了N多競爭對手的風頭。根據咪咕發佈的統計數據,“世界盃開賽以來,通過咪咕視頻觀看世界盃,每天都超過1億人次”。這是一個相當可觀是數據。然而即便是這樣的數據,給運營商帶來了哪些收穫呢?

經過三個月的發展,特別是各種不限量套餐進一步降價增量,用戶DOU出現了飛速增長。具體來說,用戶DOU已經從3月份的3.29GB,增長到6月份的4.24GB,月均增長412.16MB,可以說成效已經非常顯著。無論是從年初的時間節點開始,還是從3月份的時間節點算起,單從用戶角度看,用戶獲得感提升明顯。然後,當我們把時間節點拉近到6月份,就會發現,這個月用戶DOU僅僅增長了276.48MB。具體詳見下表。然而6月份卻是世界盃月,按照常理來說,應該出現流量暴增才對的。那麼,現在的這種常理悖論是偶然的嗎?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判斷。

舉世狂歡的世界盃後,運營商為何卻黯然收場!

二、沒有DOU強勢增長,營收同比增幅持續下降且速度加快

工信部的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電信業務收入累計完成6720億元,同比增長4.1%,增速較1-5月下滑0.1個百分點;電信業務總量按照2015年電信業務不變單價計算完成25570億元,同比增長132.7%,增速逐月提升,6月當月增速達147.4%。這樣的按照2015年電信業務不變單價計算得出成倍增長,即便有用戶數量近2億的淨增長,用戶DOU更是翻了幾番,然而這並沒有給運營商帶來多少真金白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的電信業務收入同比增長僅為4.1%。而且如果我們相關數據一起呈現出來,大家就會有更清晰的認識。相關數據詳見下表。3月份出現了短暫的同比增幅提升,然而這樣的趨勢並沒有持續下來。長期來看,出現了更加明顯的下降趨勢。

舉世狂歡的世界盃後,運營商為何卻黯然收場!

工信部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移動互聯網累計流量達266億GB,同比增長199.6%;其中通過手機上網的流量達到262億GB,同比增長214.7%,佔移動互聯網總流量的98.3%。6月當月DOU(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到4.24GB,同比增長172.8%。通過手機上網的流量同比增長214.7%,實現的流量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2.8%,佔電信業務收入的46.1%。這幾組數據羅列在此充分顯示了提速降費的威力,也充分說明了運營商“放水養魚”的積極作為,更從側面反映了用戶實實在在獲得感的提升。但是如果從消極的角度看,對運營商來說,幸福給了別人,壓力留給了自己。當然從積極的角度看,或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奉獻,甚至可以理解為政治覺悟。

三、流量收入佔營收比繼續下降,流量經營轉型或已到頂

三大電信運營商公佈的2017年財報顯示,截至去年年底中國移動流量業務收入超過了傳統業務收入,其流量佔收比達到了51.96%。同期,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流量佔收比分別為36.99%和27.46%,與完成流量經營轉型所需的流量佔收比超過50%還有很大的差距。目前,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分別公佈了6月份的經營月報,但是尚未公開其具體營收情況。不過,工信部網站公佈的數據顯示,運營商的流量收入佔營收比繼續下降,雖然此次降幅不明顯。相關數據詳見下表。經過前6個月行業內的激烈競爭,特別是各種不限量套餐的競相降價增量推廣,流量佔收比回到了2018年年初的水平,也離去年同期的數值不遠了。另外,如果沒有6月份世界盃的開賽,沒有運營商借機拼命搶抓並推廣線上內容資源,相信6月份的用戶DOU和運營商營收數據會更難看。

舉世狂歡的世界盃後,運營商為何卻黯然收場!

實際上,從某種程度上講,這已經說明了運營商的流量經營面臨失敗的風險,至少面臨著流量經營不能成功實現的壓力。當然我們也可以認為,運營商的流量轉型已經實現,畢竟今年四月份流量佔收比達到48.3%,非常接近50%的預期標誌性目標。現在流量漫遊費已經取消,運營商面臨發展模式的考驗,也面臨獨立創新的機遇。對於運營商來說,一方面如何持續健康運營,也就是說取消流量“漫遊”費,企業的收入必然會減少,如何創新業務形態,找到新的盈利點來彌補或者覆蓋因此而造成的收入下降;另一方面運營商內部的組織架構需要加快調整,因為對於用戶來說,購買的是整個服務,運營商就應該為用戶提供全國一張網的服務,所以運營商要在全國範圍內,最大限度地統一營銷策劃、統一收費標準,統一套餐制度,至少最大限度降低同一企業內部不同地域的相互攻伐和挖牆腳。當然這都需要運營商做大量的業務管理和相關流程制度調整,是一項重大的系統工程。然而從3月份監管層明確將於7月1日取消流量漫遊費至今,我們還沒看到運營商相應地作出重大的組織架構調整。不知道大家是在觀望還是在探索醞釀中。

與狂歡的世界盃不同,相信運營商的內心是非常複雜的。從2017年開始不限量套餐元年,運營商開展的各種不限量競爭,其目標除了爭奪用戶外,就是加快經營從傳統語音到流量經營轉型。然而,這樣的努力,在今年5月份卻出現了嚴重挫折,在6月份未能扭轉下降的趨勢。後4G時代,運營商正經歷的一切,都將為監管層制定未來國家5G的發展策略和行業格局提供絕佳的參考。現在不是又開始瘋傳中國聯通與中國電信的合併嗎。5G發牌之前,相信運營商的合併重組會有實錘!現在的運營商各種人事任命傳言,多少會變成現實呢?讓我們一起靜待消息。(杜建民為C114特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