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物流運行新動力不斷增強,創新融合發展成常態

上半年,全社會物流運行總體緩中趨穩,新興物流領域發展迅猛,社會物流運行效率持續改善,企業業務規模增長總體平穩,面對外部經濟環境和競爭態勢,主動求變意識普遍增強,創新融合協調成為發展共識。

一、物流需求規模增長適度,結構進一步優化

上半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131.1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9%。其中,工業品物流總額119萬億元,可比增長6.7%。從物流需求看,工業結構不斷優化、新興動力持續增強,上半年高技術產業和裝備製造業物流需求增長11.6%和9.2%,增速比工業品物流需求高出4.9和2.5個百分點。農產品物流總額為1.2萬億元,可比增長3.2%,增勢平穩但冷鏈生鮮等高端需求快速增長,上半年重點物流企業冷鏈物流業務量預計同比增長超過20%。進口貨物物流總額6.8萬億元,可比增長3.8%,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8.7個百分點,進口物流需求放緩一是去年基數較高,二是受人民幣匯率波動和貿易摩擦加劇等不確定性因素影響。

上半年物流運行新動力不斷增強,創新融合發展成常態

(2017-2018年社會物流總額及增長變化情況)

二、物流業景氣度繼續高位運行,電商需求保持旺盛勢頭

上半年,物流景氣指數均值為53.9%,除年初2月份以外各月均保持在53%以上的高景氣區間,分行業看:裝卸搬運服務業均值達到53%,水上運輸業均值超過60%,航空運輸業均值超過80%。分項指數中,業務總量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53.9%和52.9%,反映出物流市場供需呈現持續活躍發展態勢。

上半年,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總額3.1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29.3%,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中物聯與京東聯合調查電商物流指數顯示,受年中電商促銷和節假日效應拉動,5-6月份家電3C類、家裝建材類以及食品飲料、服裝、化妝品等日用品類物流需求明顯增加,對上半年高速增長拉動效應明顯。電商物流指數中,總業務量指數平均為135.3點,農村業務量指數平均為134.3點,與去年同期相比,電商物流業務量增長均超過30%,農村業務需求旺盛,中部和西部農村業務量增勢突出,同比分別增長36.1%和34.1%。

三、物流運行中運輸效率繼續改善

上半年,社會物流總費用6.1萬億元,同比增長9%,比上年同期回落1.2個百分點。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4.5%,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回落0.1個百分點。上半年,每百元社會物流總額花費的社會物流總費用為4.62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1%,今年二季度以來呈連續下降走勢,分別比1-4月、1-5月下降0.07元和0.05元,單位物流成本連續回落,顯示當前物流運行效率穩步提升,物流領域“降成本”成效持續顯現。

分項來看,運輸費用為3.1萬億元,同比增長8.3%,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4.7個百分點,呈放緩之勢。其中,鐵路、公路和水路運輸費用同比分別增長7.5%、9.1%和5.7%,增速均比去年同期有所回落;受航空快遞和油氣運輸需求大幅增加拉動,航空運輸和管道運輸費用同比分別增長18.6%和18.8%,增速比去年同期分別提高13.1和10.8個百分點;上半年,運輸費用與GDP的比率為7.5%,比去年同期回落0.1個百分點,比去年全年回落0.5個百分點,物流運行中運輸效率的改善,一是由於經濟結構持續調整,大宗能源原材料等物資的貨物週轉量放緩;二是政府部門持續推出運輸環節簡政降費舉措,優化調整收費政策、開展收費專項治理取得積極成效;三是積極引導發展多式聯運等先進運輸組織方式,加快打通鐵公水之間關鍵節點“梗阻”,推進各種運輸方式之間無縫聯接,顯著降低了裝卸搬運環節成本,上半年裝卸搬運費用同比增長6.9%,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7.8個百分點,裝卸搬運費用與GDP比率為1.9%,比去年同期下降1個百分點。

上半年,保管費用2.1萬億元,同比增長9.9%,比去年同期提高3個百分點,其中反映資金佔用成本的利息費用同比增長11.7%,比去年同期提高9.9個百分點,一方面由於利率上漲帶來資金緊張;另一方面是經濟運行效率有所下降,以工業領域為例,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存貨週轉天數為45.6天,比4月份提高8天,比去年同期提高14天,經濟活動中週轉速率放緩、庫存上升,增加了資金的佔用成本。上半年,管理費用0.9萬億元,同比增長9.1%,比去年同期提高1.1個百分點,從企業調研的情況看,人力資源成本上升幅度較大,中物聯重點企業調查數據顯示1-5月份人員勞動報酬同比增長超過10%,同時倉儲、電商和快遞指數中成本指數也連續處於高位。

四、物流創新協同性不斷增強

面對不斷變化的物流市場需求,物流企業積極推進管理創新、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實現轉型發展。

一是創新驅動物流轉型升級。國藥集團依託醫藥物流配送網絡,搭建醫藥專業電子商務平臺,拓展除醫療機構外診所、藥店等終端物流需求。長江經濟帶沿線關鍵港口發揮內河中轉港口優勢,構建“北糧南運”、“北煤南運”、“江海轉運”物流供應鏈體系,推進大宗物資和集裝箱業務協同發展。蘇寧建設智慧化倉儲分揀設施,南京“雲倉”單件平均揀貨時間僅為10秒,是人工的五倍以上,順豐和京東開展無人機試運營,電商物流和物流企業對高效分揀、智能路徑規劃、無人投送等智慧化物流的投入,倉儲、運輸和配送環節效率明顯提高,6月份電商物流庫存週轉指數和運輸實載率指數環比分別上升8.3和2個百分點。

二是物流平臺促進資源整合。隨著“互聯網+”深入發展,物流平臺企業整合資源、促進協同能力不斷增強。中儲智運整合貨主、承運商、承運人,優化配置公路物流資源,顯著降低找貨配貨等交易成本,調查結果顯示,互聯網平臺車輛利用率,較傳統運輸企業提高了50%,平均等貨時間也從2-3天,縮短至8-9小時,交易成本下降6%-8%。物潤船聯開發船舶多式聯運公共信息和交易平臺,提供在線交易、線路優化等功能,聯通船、貨、港信息,提高供需配載效率。林安物流依託一站式物流平臺服務優勢,構建“基地+網絡”、“商貿+物流”綜合體,打造產業物流新模式。傳化公路港深度銜接製造企業,開展網上智慧循環取貨服務,形成供應鏈生態閉環管理。徐工智聯智慧化物流平臺與生產環節緊密對接,為機械製造企業提供產品信息追溯、庫存可視化、訂單和物流協同等服務,提高生產企業庫存週轉率23%,降低供應鏈運營成本18%。

三是綠色物流正在行動。企業普遍加大節能減排投入力度,公路運輸企業加裝汽車尾氣過濾裝置,電商和快遞用電子面單代替紙質面單,大規模投放循環包裝盒和包裝袋,蘇寧物流在北京等13個城市推廣共享快遞盒;中通循環利用帆布袋,可重複使用4-6個月,使用率是單條編織袋的100倍;順豐使用二次文件封、免膠紙箱和可回收的EPP冷藏箱。蘇寧物流改造基礎實施、增強受力強度,在倉庫頂部加裝分佈式光伏能源設備。菜鳥開設校園驛站“綠色回收專區”,已回收再利用的紙箱超過20萬個。新能源車逐步投入到配送運輸環節,京東引進千輛新能源車,菜鳥智慧新能源車單車行駛距離減少了約30%,空駛率降低10%,成本節省超過兩成。

四是開放合作打造國際新優勢。中歐班列成為“一帶一路”閃亮名片,上半年中歐班列累計開行2490列,同比增長69%,運輸更加趨於雙向均衡,班列運送貨物品類日益豐富,逐步擴大到汽車整車、高檔食品、冷鏈商品等新興品類。海外佈局步伐加快,京東物流在印尼建成當地最大電商物流網絡,服務範圍覆蓋7大島嶼,近500個城市和6500個區縣,85%的訂單可在1天內收到。阿里巴巴增資東南亞本土電商,擴大海外競爭優勢。順豐順應跨境電商高速增長需求,相繼開通50多個國家的快遞服務。

五、物流服務價格連續下行,企業盈利能力有待增強

上半年物流運行中存在物流服務價格特別是道路貨運連續下行,企業資金壓力增大等情況,物流業微觀活動偏弱折射出當前經濟活動存在一定的趨緩壓力。

物流服務價格特別是公路運價震盪下行。上半年,物流業景氣指數中的物流服務指數平均為49.7%,低於50%的景氣水平。水運價格內冷外熱,國內方面中國沿海(散貨)運價指數上半年平均為1155.2點,同比基本持平,中國出口集裝箱綜合運價指數平均值為795.71點,同比下降3.8%,國外方面波羅的海乾散貨運價指數上半年平均為1217.4點,同比上漲25%。公路延續去年以來震盪下行走勢,上半年中國公路物流運價指數為99.3點,比上年同期下降9%,6月份當月為98.5點,比年初下降3.9%。儘管水運和公路都出現運力供需平衡改善的有利外部條件,但短期來看需求仍是決定運價的主要原因,從調研的情況看,部分平臺上公路中長途及跨區交易頻率有所降低,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物流園區司機配貨時間延長,需求不足的問題、較為明顯,綜合反映出運價有所回調。

企業盈利空間收縮,資金壓力加大。從物流企業看,上半年物流業主營業務利潤指數平均為50.1%,而主營業務成本指數平均達到53.9%,6月份達到56.6%,二季度以來利潤指數和成本指數差距逐步增大,反映出物流企業盈利空間進一步收窄,物流企業資金週轉指數平均為49.6%,同比下降3.7個百分點,反映資金緊張狀況在持續。從流通企業看,資產流動性下降,現金償債能力降低,企業資金壓力加大,1-5月份重點生產資料流通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為81%;資產流動比率為111.7%,較去年同期回落3.8個百分點;行業整體資產週轉率為0.4次,比去年同期降低0.04次。

下半年,我國經濟運行仍具備穩定增長的基礎。從國內環境看,包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減稅降費、基礎領域關鍵性改革等在內的相關政策措施有望繼續積極推進,經濟運行總體穩健態勢沒有根本改變,預計2018年全年宏觀經濟增速保持在6.5%左右,在此背景下物流業整體上將保持平穩運行態勢,物流轉型升級繼續推進,“趨緩趨穩、優化升級、創新融合”將是物流運行的主基調。其中,鋼鐵、煤炭等大宗商品物流需求增速難有明顯改善,而與民生相關的電商物流、快遞速運、冷鏈、醫藥、汽車等物流需求和一體化物流、供應鏈管理等高端物流業態有望保持快速增長。預計全社會物流總額,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6.7%左右。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