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工地上建起樣板間,工人進去走一圈施工標準立馬在心頭

地鐵工地上建起樣板間,工人進去走一圈施工標準立馬在心頭

7月10日午後,江城悶熱難耐,武昌和平大道地鐵5號線新生路站工地裡,來自四川的鋼筋師傅陳剛正在電焊綁紮底板鋼筋,不一會兒工夫,他渾身已被汗水浸溼。記者 苗劍 實習生 宋修宇 攝

長江日報融媒體7月10日訊(記者張晟 通訊員袁永華)樣板間是市民看房買房前必去的地方,因為在那裡能獲得對房子的最直觀感受。如今,在武漢地鐵5號線新生路站也建有一個約150平方米的樣板間,兩三百名工人們上崗前去學一遍,1:1的實物讓他們一下就獲取了鋼筋如何綁紮、防水卷材如何鋪設等信息。

10日上午,長江日報記者來到了在建的5號線新生路站,在工地大門外一側,一間玻璃門的樣板間顯得格外顯眼。走進這個樣板間,目光所及的都是鋼筋水泥的“真傢伙”:排列整齊、綁紮牢固的鋼筋籠告訴工人們鋼筋間距是多少、所需的鋼筋規格和數量又是多少;澆築完成的鋼筋混凝土樓梯傳遞給工人們建設標準,讓他們掌握了質量檢查重點、模板搭設、成品保護等信息;防水卷材鋪設方面,給工人們明確了地連牆表面必須光滑…………

武漢地鐵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施工單位投入60餘萬元建設這個樣板間,就是想讓每名新入職的工人能夠在這裡真正看得懂、學得會,通過標準化作業確保車站的建設質量。而這裡,也成為了武漢地鐵質量提升年建設的一個縮影。

“先開始我們還有點懷疑這個樣板間能否發揮作用,後來的事實讓我們放下了心。”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孫靜宇說,工人們參觀樣板間之後,一下就明白了活兒該怎麼幹,而不再是根據以往的經驗各行其是,現場管理人員也不用一刻不停盯著工人們了。他說,管理效率提高不少,有效施工時間也增加了,“我認為這60萬花在了刀刃上,很值!”

長江日報記者在現場探訪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一塊現場質量控制牌佇立在工人上下班的必經之路上。武漢地鐵集團有關人士介紹,這也是有意為之,讓工人在不經意間也能夠學習掌握施工技術要領,強化記憶,為提升工程質量服務。

在質量建設形成標準化規範之後,新生路站的施工有了又快又好的可能。該站主體結構施工今年6月開始,預計將在今年9月完成,為後續的盾構隧道建設贏得寶貴時間。

長江日報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