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抽穗後田間管理:養根保葉,確保增產增收!

水稻抽穗後田間管理:養根保葉,確保增產增收!

水稻抽穗後這個時期田間管理的主攻目標是增粒增重,防止空秕粒。

田間管理的任務是養根保葉,以葉養粒,防早衰,防倒伏,防病蟲害,確保增產增收。要求抽穗期每莖要有4~5張綠葉,黃熟末期仍有1~2張綠葉。具體措施如下:

水分管理

“有水(3釐米)抽穗、溼潤灌漿、適時斷水”

抽穗時灌水太深,稻稈變軟容易倒伏,同時紋枯病等病害會蔓延加重;如遇稻田缺水,會造成抽穗不整齊,空秕粒增多。籽粒灌漿時,應保持溼潤,乾溼交替,間隙灌溉,以提高抽穗結實期水稻根系活力和葉片光合功能,提高後期群體幹物質生產能力。

噴葉面肥

“延長功能期,增重增收”

今年水稻生產雖然前期遭遇了連續陰雨寡照氣候影響,生育進程有所遲緩,但7月 18日出梅後,持續一個多月的高溫晴熱天氣,使得水稻生育進程加快,抽穗期比去年提早3天左右,且養分消耗較大,破口黃面積較大,因此應重視灌漿期葉面肥的噴施。噴施葉面肥的主要目的是延長上部葉片功能期,提高籽粒成熟度和飽滿度,提高結實率,增加粒重,提高單產。一般在齊穗後晴天下午4時後結合病蟲防治選用磷酸二氫鉀等噴施。

防生理性青枯病

“活棵成熟,增加產量”

歷年來,9月份本地常遭遇低溫寒潮侵襲,累次發生大量稻株在低溫過後短時間內全株青枯直至死亡,灌漿嚴重不足,產量損失嚴重等現象。穗期溫度低於17℃,水稻光合產物和輸送就會受到影響,溫度低於15℃,水稻根系活力會嚴重下降,甚至難以吸收水分。如果持續低溫過後,突遇暴晴天氣,水稻葉片大量蒸騰失水,而根系吸水少,不能滿足蒸騰需要,水稻體內就會出現生理失水現象,嚴重時迅速導致水稻全株青枯,籽粒灌漿終止。目前預防低溫導致青枯的有效措施是:在低溫來襲前灌緩衝水,灌水能提高水稻穗層溫度,使低溫處於灌漿期的水稻保持較高的根系活力,減輕生理性青枯的發生。

加強穗期病蟲害防治

“保株保產”

重視稻縱卷葉螟、稻飛蝨、紋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等中後期水稻重大病蟲害的防治,根據植保部門的預測預報,準確掌握病蟲發生動態。要堅持科學的防治策略,注意穗期用藥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