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人文历史 印章收藏自古有之

信息时报记者 徐毅儿 采写 摄影及图片搜集

我国的印学文化源远流长,自商周实用玺印到明清流派篆刻,洋洋几千年。应该说每一方收藏级印章的背后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它是实用与艺术的结合体,是具有悠久民族文化传统特色的艺术瑰宝。本期信息时报《艺术周刊》以“印章拍卖”为切入口,与广大读者一起来了解这门越来越热的收藏专项,以及其悠久的历史文化。

承载人文历史 印章收藏自古有之

《清康熙 周尚均制吴国祯夫妇自用田黄印章》 (一套11件)2530万元 2011年

收藏自古有之 拍卖价不断飙升

“篆刻,是以书法刻印,熔书法、诗文、绘画、雕刻于一炉的一种传统的美术表现形式。印学,系专门研究总结玺印的发展史、印式、印制、用途、论著、印谱、印钮、篆书、用篆和文人篆刻史、流派、篆刻技法等的学科。篆刻学是印学的一部分。”著名篆刻书画家钱君匋如此总结。

承载人文历史 印章收藏自古有之

《清 艾叶绿寿山石狮纽同治印章》3450万港元 2015年

华夏民族创造的璀璨玺印篆刻艺术,在历史长河中,几经磨砺,几经兴衰,始终生生不息。据了解,印章收藏自古有之,而在清末及民国时期,印章的收藏更是形成一种热潮,一些具有影响力的藏家辈出,例如丁辅之、张鲁庵、华笃安、高络园、葛书徵等印章收藏大家,以及近代钱君匋等人。近年,随着印章拍卖的兴起,名家篆刻、印章逐渐为藏家所关注,市场行情也在不断攀升。

今年春拍为例,6月底举行的台湾中正春拍会“刷新”了雅昌印章拍卖的记录,一枚“扬州八怪”高翔的田黄石印章即拍得8514万元台币,与此同时,一枚吴昌硕的鸡血石印章亦拍得了3311万元台币,以数字之优势占据“排行榜”第一位与第三位(注:仅以数字大小排位,未折算汇率)。

承载人文历史 印章收藏自古有之

《清康熙“清宁之宝”寿山石》2070万元 2014年

诚然,此“排行榜”仅仅为数字排行榜,并未折算各币种汇率,并非真正排名。但数字是确确实实喜人的,最重要的是,这是最新的拍卖讯息。再来看7月初响槌的广东崇正2018春拍,两个印章所在专场——“九藤书屋文房”专场、“萃华·古代文房清供”专场,成交率与总成交额都是非常拿得出手的。仅以“萃华·古代文房清供”专场为例,一枚赵叔孺为孙祖同刻田黄石鉴藏印章,被众买家“抢”至82.8万元成交,较起拍价翻两倍多。此外,众多的印章拍品,尤其是广东名人冶印成交价骄人——清末广州著名金石篆刻家项信南的两枚寿山石印章均分别拍得17250元,其传人项颂秋的两枚寿山石印章亦分别拍得9200元。

承载人文历史 印章收藏自古有之

《寿山石瑞兽钮印章》2475万元台币 2018年

实用与艺术分野 流派异军突起

作为“老熟人”,记者趁机采访了项颂秋老师。近10年未见,项颂秋仍然是那么谦逊与率真:“我是个文盲,我的印章哪值这么贵,都是藏家朋友给面子的!”项颂秋总是自称文盲,却饱读四书五经。酷爱古文学的他,家里的古书特别多,除了文学类,还有医学类书籍。此外,他还特别喜欢音乐,可谓是拉得了高胡,弹得了秦琴。闲来无事,看看书,弹弹琴,打打太极。

“印章的拥有和使用,是四大文明古国历史上的共同文化现象。但在漫漫历史长河里,唯中国的印章一直紧密地与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宗教、文化、艺术等相结合,并在各个领域发挥其独有的作用,至今长盛不衰。”谈到印章的发展史,项颂秋侃侃而谈。项颂秋解读:“印章的起源包括有‘陶拍’说(陶拍,陶器制作过程中用来拍打泥坯的工具)、‘图腾’说、‘信物’说等,这三种‘起源说’只是三种意见,为早期印章探求提供了思路。而实实在在的实物佐证,则为安阳发现的殷商三玺。”

承载人文历史 印章收藏自古有之

广东崇正2018春拍上,清末广州著名金石篆刻家项信南的寿山石印章拍得17250元。

“春秋战国古玺印各具特色,秦汉印章丰碑耸立,魏晋南北朝印章恣肆放浪,隋唐印章多元一体,宋元印章实用与艺术逐渐分野,明代流派篆刻异军突起,清代流派篆刻气象万千,民国篆刻继往开来……”为了让记者能够更为全面地了解印章与篆刻艺术,项颂秋特意借出了他收藏的几本相关书籍。

“受‘重人伦、轻技艺’文化轴心思想影响,早期的玺印制作都是工匠所为,篆刻被视为‘雕虫小技’。直到宋元,文人才开始偶尔动笔写印稿,再交给工匠刻制。”项颂秋告诉记者,明代中后期,随着石质印材被广泛使用,文人遂躬身捉刀刻印,令原本仅为工匠所为的玺印制作逐渐演变为“篆刻艺术”。

正因为读的书多,项颂秋对印章、篆刻的认识也非常“顽固”,总认为自己是个“匠人”。“我的叔公项信南,父亲项少南,都是印章名匠。我父亲尤擅牛角、石头、象牙刻印,这方面我的水平不及他。唯一值得自信的是,我的‘叠字印’还不错。叠字印,顾名思义就是在印章的字上再刻字,下面的字细,上面的字粗。一般来说,刻一个叠字印要两天时间,如果是比赛的话,一个小时左右就能搞定。‘叠字印’只有匠人能刻!”项颂秋爽朗地笑说道。

承载人文历史 印章收藏自古有之

承载人文历史 印章收藏自古有之

广东崇正2018春拍,项颂秋的两枚寿山石印章分别拍得9200元。

印泥为印增色 堪称文房第五宝

印章印文有白文、朱文之分,即今天人们所说的阴文和阳文。古代的印主要用于泥封,所以印文多为阴文;当纸张发明和广为使用后,人们将印盖在纸上,为了使印文更清晰,印章也大多使用朱文。要把印章上的文字图案钤到纸上就必须使用印料,而传统的印料多为红色泥状,于是,印料又被冠以印泥、印朱、印色等名。

更令项颂秋自豪的是,他喜欢并数十年如一日亲手制作印泥,而且所制印泥被行内人称为“顶呱呱”。“优质的印泥除了印色鲜艳,经久耐用外,更追求所印之钤记永不褪色。然,由于与‘文房四宝’的笔墨纸砚相比,印泥的用量极少,所以古代的印泥多为文人自制或宫廷秘制,即使坊间有生产,也往往保守其法,秘不传人。所以,印泥虽堪称为‘文房四宝’外的第五宝,但治泥者寥寥无几,知之者少之又少。”项颂秋如此介绍。

承载人文历史 印章收藏自古有之

项颂秋冶印《万钧》。

“近代印章收藏大家张鲁庵(1901~1962),既是印章、印谱收藏家,亦是一位篆刻家。最难能可贵的是,张老为了将自己的篆刻作品和金石藏品汇印成谱,他数十年潜心于印泥的研究与制作,并成功研制出深受书画家们珍爱的,色泽鲜艳沉着、经久耐用,还不渗油、不渗色,印文清晰、立体感强的‘鲁庵印泥’。”项颂秋对“鲁庵印泥”的赞美毫不吝啬。

“我的手工印泥亦非常优秀,同样是经千锤百炼研制而成。”项颂秋笑说:“主要原材料为三种:蓖麻油、硫化汞、艾叶。现在艾草已很难寻觅,为了寻找合适的艾草,我与老伴几乎跑遍了广州的郊区,最终在帽峰山找到较合适的原料,但最好的是在老伴的老家广西桂平,因此,我们每年都会请亲戚帮准备一些。”项颂秋介绍,一百斤新鲜艾草,经过晒干,揉捻,最终能用的不过一斤左右。

承载人文历史 印章收藏自古有之

项颂秋叠字印《独向白云归》。

“印泥的制作,也要照足古法,必靠手工用瓷棒和瓷钵来研磨。研磨是最费精力的,要一个月左右,需要数万次。每天要研磨好几个小时,直至细滑不起颗粒,然后再将它与晒干的艾绒混合。这样一盒印泥起码可以用5年以上,即使干了,也可以加入蓖麻油重新湿润。”尽管手工自制印泥费时费工,但项颂秋乐在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