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居住環境 北京啓動多個「三年計劃」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 陳斯)東城西城背街小巷環境整治、回龍觀天通苑等大型居住區修補更新,老舊小區新一輪綜合整治加裝電梯……隨著一個個“三年計劃”的啟動,北京市的居住環境正在悄然地發生著變化。

綜合治理:“迴天地區”改造 3年投入200億元

20年前,市政府明確將回龍觀社區規劃建設為經濟適用住房。如今,回龍觀、天通苑居住的人口已超80萬人。交通出行困難是“迴天地區”居民面臨的頭號難題。作為北京有名的“睡城”,上下班堵車是常態。同時,居住環境、醫療、教育也被居民詬病。

北京將用3年投入近200億元改造回龍觀、天通苑地區,讓其成為城市修補更新的示範。7月11日,北京市委常委會討論並通過《優化提升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北京將在4個領域共計17項具體任務中,增加“迴天地區”公共服務供給,提升基礎設施能力。

提升居住环境 北京启动多个“三年计划”

郭公莊公租房項目 攝/通訊員 趙尹鳴

交通治理方面,安立路和北清路進行快速化改造。為打通“迴天地區”交通大動脈,將重點實施安立路、北清路“一縱一橫”主幹路快速化改造,北苑東路、定泗路、回南北路等“五通五暢”主幹路交通貫通工程,林萃路五星啤酒廠等主要堵點、斷點也將被疏通。

北京還計劃在這一區域設置潮汐式公交專用道。在軌道交通方面,將加快實施地鐵17號線建設,研究推進連接三大科學城的軌道交通項目、19號線北段北延;13號線龍澤站、回龍觀站等擁堵嚴重的地鐵站點將改造,增加進出站口。

教育方面,按照計劃,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將推進26個教育項目,預計提供1.3萬個學位。對於“入托難”“入學難”問題,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將規範提升現有社會辦園,擴大普惠園覆蓋範圍。通過名校辦分校、集團化辦學、教師培訓交流等多種方式,大力提高地區教學質量,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均衡化。

同時,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將健全分層級的衛生服務網絡,實施體育生活化社區提升工程,加快推進配套養老設施和社區養老驛站建設,推進8個養老項目。

設施升級:老舊小區加裝電梯 補貼政策今年推廣

一些老舊小區,由於受當年建築標準限制,有的住宅樓沒有加裝電梯,或者加裝電梯時,電梯在兩個樓層之間,對老人十分不便。醞釀許久,去年,本市的老樓加裝電梯試點工作啟動。

市住建委房屋安全處處長李自強介紹,今年以來,本市實際開復工電梯達到503部,竣工並投入使用的加裝電梯達34部。加上去年已經投入運行的274部,全市已經完成的老樓加裝電梯共計308部。

提升居住环境 北京启动多个“三年计划”

豐臺區張儀村丰儀家園,由村集體出資約2800萬元加裝電梯43部 攝/通訊員 趙尹鳴

李自強透露,去年試點項目中對老樓加裝電梯的補貼政策今年將正式推廣到全市。具體而言,對電梯購置及安裝費用,市財政按照每臺24萬元給予補貼;對因安裝電梯產生的管線改移費用,市財政按照每臺最高不超過40萬元給予補貼。

值得關注的是,6月19日,北京市住建委對外發布《北京住房和城鄉建設發展白皮書》。今年北京市將開展新一輪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抓好試點項目並逐步擴大到全市範圍。而聚焦的領域也主要是抗震節能改造、環境整治、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公共服務設施和停車位補建等。尤其在老樓加裝電梯方面,也將制訂指導方案,編制“三年行動計劃”。

環境整治:核心區環境整治提升 150條街巷通過驗收

2017年4月,《首都核心區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動方案》正式啟動,計劃利用三年時間完成東西城所有背街小巷的環境整治提升工作。對整治完成後的背街小巷,市城市管理委聯合首都文明辦、市規劃國土委、市工商局等相關部門按照《背街小巷驗收辦法》,主要圍繞“十無”標準,即無私搭亂建、無開牆打洞、無亂停車、無亂佔道、無亂搭架空線、無外立面破損、無違規廣告牌匾、無道路破損、無違規經營、無堆物堆料,進行實地檢查,逐條驗收打分,合格後才能驗收達標。

近日,北京市城管委公佈本市自去年開展核心區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工作以來首批通過市級考核驗收的街巷名單,共150條。還有718條背街小巷已達到“九無”標準,正在實施通信架空線入地工作。

東城區建國門街道西總布衚衕,自2017年初啟動環境整治提升工作以來,拆除違法建設15處,封堵開牆打洞28處,商鋪由37家減少至6家,粉刷外立面3000平方米,完成419條累計147公里架空線入地,拔除各類線杆122根,新增綠化景觀1620平方米,路面整體銑刨加鋪7000平方米。

住在這裡的居民們都說:“咱西總布衚衕現在太漂亮了,環境美了,住著越來越舒坦。”

西城區廣內街道的達智橋衚衕,整治前,這裡長期被佔道經營攤位和違法建設擠佔,衚衕東口圍牆內的6家露天燒烤大排檔,刺鼻的味道、嘈雜的聲音嚴重影響居民日常生活。整治工作開始後,先是拆除了衚衕及宣外大街沿街共84處違法建設共620餘平方米,封堵開牆打洞8戶12個門,衚衕寬度也由原來的3米展寬到7米。街巷理事會還分別召開上斜街社區居民代表會和達智橋衚衕居民代表會徵求意見,將達智橋衚衕改為步行街,禁止機動車通行、停靠,併為衚衕原住民協調解決宣外大街路側停車位。現在的達智橋衚衕乾淨整潔,衚衕兩側的民居清一色的青磚、灰瓦、雕花窗,古色古香,京味兒十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