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專家解讀:習主席中東-非洲之行爲何選擇這些國家?

——訪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教授

《祖國》記者 楊晨

從7月19日起,習近平主席對阿聯酋、塞內加爾、盧旺達和南非進行國事訪問,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次會晤,過境毛里求斯並進行友好訪問。此次中東非洲之行是習近平連任國家主席後的首次出訪,意義重大。

據阿聯酋《海灣新聞》7月18日報道,作為習近平中東非洲之行的首站,阿聯酋各界熱烈歡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到訪,並能以最熱烈的方式歡迎他而自豪。習主席的訪問為促進兩國經濟和投資關係提供了機會,不僅反映了中阿進一步推動兩國經濟發展的熱情,也體現了中國認可阿聯酋作為全球通往海灣地區和更廣闊中東市場門戶的重要性。

權威專家解讀:習主席中東-非洲之行為何選擇這些國家?

習近平主席訪問阿聯酋

對於此次訪阿之行,阿聯酋《阿拉伯商業》週刊7月18日也刊登文章稱,習近平主席表示,中阿合作日益緊密,涉及能源、金融等領域。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7月19日報道,從19日起,習近平主席開啟中東非洲之行。結束對阿聯酋的訪問後,習近平主席將飛抵非洲大陸,對塞內加爾、盧旺達和南非進行國事訪問。習近平主席出訪盧旺達共和國和塞內加爾共和國 雖然既沒有大量來自中國的投資,也不是人口大國。但是,聖安德魯斯大學研究非洲的專家伊恩•泰勒指出,盧旺達在“一帶一路”倡議實施過程中處於重要地位。他表示,盧旺達希望參與新興的東非鐵路網絡建設,這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部分。中國國家領導人的此次中東非洲之行,無疑會提高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泰勒說:“大多數非洲國家,特別是政治精英,非常欣賞中國的做法,因為中國在某些方面尤其能做到平等對待所有國家,這極其罕見……。”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此次出訪期間,本刊採訪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請他就習主席此次訪問中東和非洲的重要意義等話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王教授談到,塞內加爾是西非國家中第一個與中國政府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的國家,所以習主席此次訪塞具有歷史性的意義。此外塞內加爾還是明年中非峰會的輪值主席國。盧旺達以前希望通過與西方交好改善自己國家的地位和經濟,可西方卻拋棄了它,目前也是非盟輪值主席國,通過與該國合作,可將蒙內鐵路順利延伸到烏干達、盧旺達,將整個東非連接起來,還可以促進東非國家學習中國發展模式和經驗,這對於非洲的發展是非常有意義的。同時呢,也標誌著中國和非洲的關係不再是非洲同西方世界打交道那樣,完全靠出賣資源而獲得微薄收益。非洲國家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但中國人到了非洲,帶去了更多的投資和產業能力的入駐,幫主了這些非洲國家實現一定程度的工業化,並從根本上脫貧致富,推動實現非盟《2063年議程》和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框架協議。所以呢,習近平主席此次訪問也促進中非關係從原來經貿關係變成了投資關係,從發展到援助,從援助到投資的一個重要的轉型。

王教授接著談到,毛里求斯這個國家是中國投資非洲大陸的一個跳板,因為非洲大陸有52個國家都是外匯管制的,而毛里求斯卻沒有實行外匯管制,其發展方向是非洲市場的發貨中心及轉口集散地。因此,中國企業、商品、投資進入非洲,毛國是“天然良港”。此外這裡3%的人口為華人中國華人啊,華人還經營當地的貨幣,總之,在非洲國家中,中毛關係具有較好的發展基礎。

在中東,阿聯酋是最早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倡議和戰略伙伴關係的海灣國家和阿拉伯國家,是中國在“一帶一路”上的重要合作伙伴國家,是連接歐亞非的一個橋樑,不光是在交通方面有便利,還是一個融資的中心,與阿盟國家的關係比較融洽,在各種國際交往中也比較活躍,人文交流也很活躍,如阿布扎比書展等,在國際上比較出名。與許多中東國家相比,阿聯酋的經濟比較發達,政權比較穩定,與沙特的關係也比較好,沒有受到太多中東地區亂局的衝擊。當然阿聯酋對中國也很期待。

權威專家解讀:習主席中東-非洲之行為何選擇這些國家?

王義桅所長

王教授對記者說,現在中國和中東-非洲國家的關係發展較快,在經貿合作領域互補性非常強,中國具有很強的產能優勢,市場經驗的優勢,市場化的能力也非常強,還有新業態如電子商務、數字經濟全球領先等等,這些都是中東-非洲國家進一步發展特別需要的。而非洲國家和中東尤其是中東許多國家要轉型,像阿聯酋就提出本國經濟不能完全依賴石油出口,要搞創新,因此,阿聯酋對在新經濟領域具有優勢的中國十分期待。而非洲國家經濟發展更加需要與中國合作,需要引進中國的產能、企業,增加當地就業,從根本上提高國家的生產力,這樣非洲國家才能從根本上擺脫數百年來殖民主義國家的經濟統治、壓迫,而中國幾乎是能夠幫助非洲實現這些夙願的唯一國家。同樣,中東國家也經歷了來自西方數百年的殖民統治和殖民壓迫。這些國家集體向東看,尋求來自中國的機會。可以說,中非合作是南南合作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姿態,中國與所有“一帶一路”國家的合作也是當今國際合作的大趨勢。

我明知道,阿聯酋以前主要經濟來源靠石油出口,現在石油領域頁岩氣革命後,給像中東國家這樣基本依靠石油開採的國家造成很大沖擊。加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和匯率的

時常波動,石油輸出國的日子沒有過去那麼好過了。因此,能源型國家未來在經濟上需要早日實現多元化,提高創新能力。阿聯酋加強與中國產業上游的合作,期待實現深度開發石油化工產品,加強科技創新如開發人工智能機器人、數字經濟等,發展金融服務,也是抓住人民幣國際化的機遇;該國還想發展旅遊業、交通運輸業;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要創新合作模式,加強“五通”,即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和民心相通,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格局。而非洲國家的優勢是勞動力便宜、資源豐富,中國具有的產能優勢和發展經驗優勢,中非相互合作,進行國際產能對接,這在非洲大有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