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效應下的教育不歸路之:肆無忌憚的超級中學

當“劇場效應”相互疊加,把封閉管理+集中補課+集中訓練+違規招生等幾種劇場效應形成組合拳時,一種人類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怪胎橫空出世了,這就是:超級中學。

其他國家皆無,唯我華夏獨有。

歷史從未出現,當下愈演愈烈。

第一階段(沒有超級中學):各個學校按國家政策有序招生,各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亮點。

第二階段(超級中學崛起):某個中學採取超常手段,延長在校時間,週末補課,尤其是採取重金吸引外地尖子生源和外地優秀教師,升學率突飛猛進。並迅速擴大招生規模。

第三階段(超級中學膨脹):隨著升學率上漲和招生規模擴大,超級中學對周邊的優質生源和優秀師資形成虹吸效應,並通過“借讀生”“分校生”“補習生”的高昂學費獲得豐厚的利益回報,然後再用雄厚的資金繼續吸引外圍甚至全省的優質生源和全國的優秀師資,形成辦學規模擴大+壟斷尖子生+資金鍊回報+聲譽提升的滾雪球效應。

第四階段(超級中學模式推廣):隨著一兩所超級中學的崛起,其他有實力的中學也步超級中學後塵;無實力的周邊縣區中學招生和辦學水平快速下滑,甚至全省範圍內的普通中學陷入大面積的崩塌。

結局:只要是有超級中學存在的地區或省份,所有學生的求學之路變得更加艱難。

其一、進入超級中學的尖子生要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才能比拼過越來越高的分數線;

其二、單靠分數無緣進入超級中學的中等生,他們必須花費大把的高昂學費(高達幾萬甚至幾十萬)才能獲得超級中學的學位,升學的經濟成本劇增,事實上是扼殺了中下階層子弟的上升通道;

其三、具備學習潛力,但經濟條件較差的普通學生,只能在日益塌陷的普通中學讀書,求學之路更加艱難,上升通道更加狹窄;

其四、至於原本學習成績較差的一般學生,只能早早輟學打工。

超級中學的存在並未真正提升所在省份的教育質量,也不會增加名牌大學在該省的招生量。只是讓該省的學生更累,老師更累,普通中學淪陷,家長經濟負擔劇增。

而超級中學,實際上是超級中學的管理層,才是這種變態“劇場效應”的唯一獲利者。

可是,你以為超級中學的滋味好受嗎?

未必。

超級中學如同在刀尖上跳舞的獲利者,風口浪尖,高處不勝寒,它時刻在提心吊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它不敢有絲毫放鬆,它根本停不下來。只要它稍一閃失,略一失誤,其他超級中學就會迅速取而代之。

誰也停不下來。

變態的陀螺要想穩定,只能加速旋轉。

只要放慢了旋轉步伐,就意味著崩潰。

劇場效應下的教育不歸路之:肆無忌憚的超級中學

劇場效應下的教育不歸路之:肆無忌憚的超級中學

劇場效應下的教育不歸路之:肆無忌憚的超級中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