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亭傳統文藝頻訪「田間地頭」 「農閒生活」留鄉愁

華亭傳統文藝頻訪“田間地頭” “農閒生活”留鄉愁

6月28日至7月16日,隴原“紅色文藝輕騎兵”文化進社區的惠民活動在甘肅慶陽、平涼的30個鄉鎮進行演出。圖為平涼市華亭縣硯峽鄉活動現場。 閆姣 攝

中新網甘肅平涼7月17日電(閆姣)接地氣的秦腔、變臉等表演,“喚醒”了不少村民兒時的記憶……7月16日晚,隴原“紅色文藝輕騎兵”文化進社區的惠民活動走進甘肅平涼市華亭縣。“欣賞秦腔、隴劇等傳統藝術,比待在家看電視、打牌有趣多了。”當地村民魏東會希望在家門口欣賞到更多這種“高水平的演出”。

6月28日至7月16日,隴原“紅色文藝輕騎兵”文化進社區的惠民活動相繼輾轉甘肅慶陽、平涼兩市30個鄉鎮進行演出,甘肅省隴劇院的26位年輕的演員在“田間地頭”上演了33場文藝活動。

“國家一級演員走進我們偏僻的山窩,這對當地‘飢腸轆轆’的民眾來說是一頓‘文化大餐’。”華亭縣居民楊斌向中新網記者表示,近年來,文化扶貧及當地“造血式”的自發文藝創作既豐富了村民的農閒生活,也讓他們的腦袋“富”了起來。

華亭傳統文藝頻訪“田間地頭” “農閒生活”留鄉愁

甘肅華亭“文化扶貧+‘造血式’自發文藝創作“改善村民精神面貌。圖為該縣硯峽鄉村民觀看文化活動,並用手機拍照錄像。 李楠 攝

據甘肅省隴劇院副院長竇鳳霞回憶,惠民活動所經之處,當地民眾攜老撫幼紛至沓來,觀賞文藝演出的熱情高漲,不少觀眾通過送手繡荷包、鞋墊、鮮花的方式表達情感。竇鳳霞稱,她感受到了基層民眾對文化活動的渴望,尤其令她記憶深刻的是一位80多歲的老人在家人的攙扶下趕至現場,只為“還原年輕時的場景”。

除了接受文化扶貧,華亭縣還主動“造血”,從2012年起至今,該縣已舉辦了7屆廣場文化月。“每年各鄉鎮自發文藝創作,6至7月時統一選拔當地優秀的表演隊伍來縣裡比賽交流,內容涉及歌舞相聲小品等。”華亭縣文體廣電局副局長張文慧稱,當地計劃今年在各村舉辦近170場藝術活動,目前已舉辦80多場。

“現在各村鄰里糾紛少了,村民的生活習慣也大有改觀。村民的精神面貌越來越好,參加活動也更積極。”張文慧表示,文藝活動讓農民在娛樂的同時,也起到教育引導、傳播正能量的作用。

據瞭解,目前華亭縣所有村子都有文化廣場,吃過晚飯後,婦女們都自發跳廣場舞,編排新的文藝作品。而華亭縣文化局每年還組織進行文化活動的相關培訓,以提高民眾文化素養和藝術修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