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彬濤:由家長導致的孩子叛逆,必須精準施教!

黃彬濤:由家長導致的孩子叛逆,必須精準施教!

青少年產生叛逆心理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中父母不恰當的教育方法是導致學生叛逆心理的主要原因。

傳統思想影響著一些家長。中國長期的家長專制思想在一些家長中仍然存在,家長對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識,總認為孩子還不成熟,要絕對服從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則就是“忤逆” “對著幹”,因此,孩子不會或很少會把父母當成自己的傾訴對象,怕自己做錯事後,受到家長責備。許多中學生認為自己做錯事後,最反感家長的指責,而對他們反感的原因是因為家長們盛氣凌人,態度生硬。

家長認識上的錯誤,造成教育方式不當。一些家長缺乏普通的心理學常識,對子女教育急於求成,方法簡單粗暴,經常無視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別是孩子們有了過失時,不是與孩子們一起分析錯誤,商量補救辦法,而是責罵甚至毆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錯誤時感到孤立無援,產生叛逆心理。

父母與子女缺乏雙向交流,產生思想矛盾

。隨著高中生的成長,獨立意識漸強,要求有自己的處事方式,不希望受到過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長出於對子女的保護,什麼事情都替孩子包辦,這樣子女的渴望獨立與家長不恰當的好意關心,就會產生思想上的衝突、矛盾。或許有些家長因工作繁忙,很少與子女談心,進行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嚴格的規定來約束限制子女的行為。因此,作為子女的高中生沒有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與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產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為。

學校老師的教育方式也是導致學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有些老師不瞭解高中生的心理特點,居高臨下,指示學生必須怎樣想,必須怎樣做,根本不與學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這容易激起學生叛逆心理。

叛逆心理對孩子人生觀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它會導致青少年出現對人對事多疑、偏執、冷漠、不合群等病態性格,使之精神萎靡、學習被動、意志衰退、信念動搖、理想泯滅等。叛逆心理的進一步發展,還可能向病態心理或犯罪心理轉化。

學生樂樂,父親在外工作,母親在家。他的母親只看重他的考試分數,只要看到孩子的成績不好,就是一頓打罵。上初中時,樂樂週六、週日基本在補習班度過。這還不算,3年換了3個學校,把他折騰得夠嗆。他感受不到溫暖,曾多次離家出走,學習也變得一塌糊塗。因高一下學期的期中考試成績下滑得很厲害,開完家長會,母親大罵了他幾句,樂樂又離家出走了。兒子甩門而去,母親束手無策……

想想以前多麼乖巧的孩子,因家長的行為卻導致孩子變得叛逆,玩遊戲、抽菸喝酒、撒謊逃課、動不動就離家出走……

家長存在很偏激的教育方式,說什麼“自己孩子只缺成績,只要能提高孩子的成績,怎麼有效怎麼來”。家長必須轉變這種偏激的教育理念,改變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

1.尊重、信任能減少孩子的抗拒心理

家長可以讓樂樂當自己的小助手和小參謀,比如家裡添置一些孩子喜歡的傢俱,有意識地讓孩子做參考,主動與孩子商量家裡的事情,孩子做得好要給予表揚,做得不好也不要過多批評。

對孩子自己的事情,如果他們能夠做而且願意做,家長就不要過於干涉或包辦代替。這樣才能使孩子從爸媽的信任中,提高責任感和自信心。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儘可能多找孩子的優點,並多鼓勵,減少孩子對家長的抗拒心理。

2.盲目批評是一劑毒藥

當孩子不小心做錯事時,家長不要只想著進行指責,因為有時他們的想法是好的,但能力有限出了差錯,其實這並沒有什麼大礙。比如孩子要幫你洗碗,卻把碗給打碎了,家長首先不能進行指責,要先弄清楚孩子想幹什麼、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情況,然後再告訴他這樣的事情以後怎麼做。這樣,孩子就會很容易接受你的觀點。

3.藉助孩子感興趣的東西來轉移注意力

在日常生活中要仔細觀察孩子,發現孩子喜歡什麼。比如孩子喜歡拉二胡、喜歡唱歌,當他有抗拒心理時,家長藉助其感興趣的東西來轉移注意力。

4.切勿從學習入題

可以說大多數孩子是不愛學習的,同孩子交流時,不要總是從學習成績入題,這樣只會讓孩子內心產生抗拒的想法,懷疑家長交流的動機,甚至增加學習壓力。交流時,我們可以從生活小事入手,等孩子願意談論此話題時,再談學習。

5.穩定情緒再交流

如果家長教育孩子時帶著情緒的話,肯定是不理智的,情緒具有傳染性,如果帶著壞情緒,會導致孩子愈加反抗。所以,家長在煩躁的時候,不要教育孩子。

同時,家長是孩子心中最好的存在,家長的良好言行能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為了孩子著想,家長們一定要耐下心來,用愛心陪伴孩子度過叛逆期。

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位家長採用我這些建議後,積極配合了我的班級工作,樂樂也慢慢變得勤學好問,最後被廈門大學錄取。

叛逆是學生青春期出現的普遍現象,作為家長,我們要積極地去尋找突破點,對孩子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教育,讓他們的青春少走彎路。


尚領國際教育專為學生/教師/學校,提供全方位“教育資源服務”“跟培教”三位一體解決方案。引領教育10餘載,全國分公司10餘家,服務客戶200餘萬,成為新環境、新形勢下教育資源的有力補充,被譽為“新型教育先鋒”。更多詳情,請關注“尚領教育”微信公眾平臺,微信號:ishiningor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