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新一线城市第三产业怎么样?其实可以很简单!

一个城市第三产业到底怎么样,统计数据能真实的反映第三产业的状况吗?个人觉得数据还是会存在一定的遗漏。主要原因是第三产业过于复杂,涉及的公司从业人数都是数量巨大,而统计人员十分有限的,可以说有不少是没有被统计的,现在我们来看下面一张图片

想知道新一线城市第三产业怎么样?其实可以很简单!

gdp和第三产业占比

仔细观察上图数字接近的几个城市,如果你在这几个城市待过,这种感觉会更加强烈!不会吧,这几个城市第三产业竟然如此接近?感觉不是这样的啊!

有的时候得到的统计数据和人们的观感相差比较大。那到底该相信哪一个呢?

有时候数据统计无法完全体现事实!

第三产业本身统计存在一定的困难,第一第二产业毕竟是生产实物,粮食,工业产品统计起来是比较容易的,数量,重量等等硬性指标都可以测量出来,但是第三产业更多的是服务业,人为人服务,有时候不用到什么实物,类如教育培训,是人传授给别人知识,统计难度远胜于其他产业!

因为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流动性就更大!工业农业都有固定的场地和较大的投入,工厂一定时间内是不会搬迁的。而第三产业更多的投入是人工,对于固定资产的依赖度不是那么高,特别是一些人少的小企业,往往频繁流动,甚至一年内能够搬迁几次!类如近年来不少健身房,你办了一年的卡,结果几个月不到就不见了!

第三产业的规模庞大,既有规模性的大企业类如各大银行,更有庞大的个体户和小微企业!前者比较好统计,发票账本信息一般都符合统计要求,但是后者就不像前者那么规范了!例如你去一个小餐馆买吃的,可能就没有票据。

那第三产业的几大行业是不是都存在这样的情况?

第三产业中最重要的是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设计、研发、培训、咨询、会计、物流、信息服务等相关产业。金融,除了大银行和保险外,更有不少借贷公司,贷款公司,这些是不是存在类似问题?设计,一样存在,一个美工帮其他公司设计容易统计吗?培训的话,可以看看遍地开花的教育培训机构,类似的情况不一一例举了!

某些行业主观感觉可能会比统计更真实!例如餐饮业,一个城市随便一个公交站,旁边就有很多餐馆,另外一个城市就比较难找了,但是统计数字可能更多的是统计那些连锁性的大企业,那结论有可能两个城市餐饮行业规模相差不大!实际上从小吃的发达程度和全国知名度来看,两者相差甚远!再比如旅游业,也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个人游,自助游确实消费了,但较难统计!统计可能是像一些收门票的地方,根据票证统计!

统计数据你觉得不能说服你,主观感受每个人又不一样,不会有很多人在不同的城市都呆较长的时间!如果刚好你呆的地方是这个城市繁华中心又或者刚好处在刚刚开发的郊区造成的感受可能与实际情况很不相同。

那有没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能判断这个城市第三产业大概水平呢?

我觉得还是有的,那就是公交系统,坐几趟去往这个城市较远位置的公交,看看票价,发车的频率,信息显示等,一天下来就能有个大概!

想知道新一线城市第三产业怎么样?其实可以很简单!

公交电子站牌

某种意义上来说公交系统的发达程度和第三产业存在较大的关联!

因为第三产业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服务,那么意味着流动性就特别大,人需要频繁的流动,频繁的和他人交易!第三产业的从业人数又是最多的,能够承载这种频繁流动的工具就是公交系统(包括地铁),毕竟私家车虽然购买并不困难,但是在大城市停车养护等难题让不少人即使有车也会选择公交!

第三产业最发达的北京,公交系统也是最发达的,广州上海和深圳也是相当发达!

除了公交路数和地铁数量外,公交系统的发达还要看便利程度!

公交卡是一个明显的例子,第三产业需要大量的人口,发达的城市往往人口聚集程度,造成的结果是商业零售业发达,竞争激烈。很多零售超市为了增加本店的吸引力会主动提供不少公共服务(只要顾客进门了,购买商品的概率就大了很多),类如公交卡充值,电卡充值,很可能是免费的。有些城市虽然有公交卡,但是充值点却很少,甚至公交站都不提供充值服务!

第三产业发达的城市,第三产业经济贡献大,频繁的流动和交易有利于城市,政府自然有比较大的动力和实力来推动公交系统的建设以及对公交的财政补贴!而第三产业越发达,流动就频繁,坐的人越多,公交的收益就不会那么困难!对于一些工业城市来说,大部分人分散在工厂,工人是没有那么大的流动需求的,这意味着公交的收益是很难的,票价往往出现分阶段的情况,甚至按照站点收费与乘坐的距离没多大关系,而且发车的频率不会特别高,一趟车可能要等很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