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止使人長壽」?

我不像壞小孩


其實這個也是需要權衡的。

先來看蜜蜂和烏龜的話題吧,對比壽命長短首先要建立在同一種生物上來對比,蜜蜂和烏龜科綱屬門各種都不相同,根本就沒有可比性,它們本來的身體構造,內臟器官都是不同的,沒有辦法用來對比。比如蜉蝣這種生物也不見得比蜜蜂更勤勞,它們僅僅只能或一天。

再來看人到底是運動長壽還是精緻長壽?的確,我們的器官,我們身體的各部分組織基本上都是有“內定壽命”的,曾經還有人說過,心臟跳動多少下其實也就是那個數字,不會多去哪,也不會少去哪,身上的器官組織就像是機器的零件一樣,用得過度就會磨損更快,早早報修,用得少的話,保留時間就更長,這絕對是不容置疑的。比如有些人認為走路很有鍛鍊價值,於是整體幾萬步幾萬步地走,到頭來可能達不到自己想要的鍛鍊效果,反而膝蓋劇烈磨損,造成各種關節疾病。比如說胃部,如果你每天晚上都還要加一頓宵夜,胃腸天天加班,到頭來也會損害較重。所以,這麼說,反而安靜一點還容易長壽?

話也並非如此,俗話說刀不磨要生鏽,身體也有這個原理。雖然器官組織有自己的壽命,但人體是一個“反脆弱”組織,你如果適當折騰它,它就會變得更強,奮起抵抗,鍛鍊就是一種對身體的折騰,如果我們適當鍛鍊,身體就會變得更強壯,各個器官組織努力和惡勢力作對,就會變得更堅強,這樣反而不容易患疾病,如果完全不去折騰身體,安靜地待著,身體可能就會安於現狀,反而可能受到更多疾病的侵害。運動和安靜兩者的優點和缺點都是此消彼長,但為什麼建議多運動,至少運動過後身體有了抵抗疾病入侵的資本,但安靜雖然能夠保全臟器的運轉次數,但萬一突然生鏽來個重病,再靈光的機器也運轉不起來了。

國外的學說中還有“端粒酶”一說,端粒酶是細胞染色體在複製的時候套用在染色體端的保護物質,可以防止染色體磨損,繁殖細胞發生變異,增加壽命,端粒酶長的細胞,分裂更新次數會更多,也就代表了人能夠更新自己更多次,不宜衰老,更加長壽。而有氧運動就可以增加端粒酶的長度。


只有營養師知道


一種觀點認為,生命在於運動,堅持運動是健康長壽的基本保障;另一種觀點認為,千年神龜靠靜養,磨損不停的機器一定會首先壞掉。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激活生命。“活動”一詞把“活”和“動”組合在一起,即活者動也,動者活也,意思是說活著的人就必須動,動能活得更有生氣,更有活力,更能健康長壽。《黃帝內經》雲:“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拿最簡單的例子來說吧,近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揭露肥胖和各種疾病的關係,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甚至腫瘤的危險因素。在同樣的條件下,不用做研究大家也能得出這樣的結論就是健康的人要比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腫瘤疾病這樣的患者獲得長久。而胖不胖除了受到“吃不吃”這個飲食因素的影響外,還受到“動不動”的影響。所以減肥最科學的也只有兩種方法,控制飲食和加強運動。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運動醫學博士唐納德·科斯梅爾的一項研究表明,奧運會獎牌獲得者的人均壽命比其所在國的人均壽命要長3年。該研究還發現,從事耐久性項目的運動員 (例如長跑),30年後健在的概率比普通人高13%。俄羅斯的奧運獲獎運動員30年後的生存概率比其他俄羅斯人高出18%,是所有國家平均水平的兩倍還多。當然,我們強調的是合理而又科學的運動,結合運動必須根據年齡、體質和健康狀況來確定。

參考文獻:

[1]卓然.運動與長壽究竟是什麼關係[J].食品與健康,2013(10):25.

[2]姜海峰.飲食、運動、心態與長壽[J].現代養生,2013(07):30-32.

關注“醫學慕課”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醫學慕課


生命的長短與運動有一定的關係,現代科學認為,一定的運動可以使人更健康,從而使人的壽命更長,但過度的運動會導致身體機能的過度消耗,導致壽命縮短。一些運動強度比較大,運動過量的運動員,普遍壽命都不長。據一家保險公司對六千名已故運動員資料分析,平均壽命只有50歲,其中大多數是運動過量所致。

科學研究證明,過量運動能夠導致機體的代謝加速,體內耗氧量急劇增加,產生大量的活性氧,使人更快衰老。另外大量激烈超量的運動會加劇身體器官的磨損和生理功能失調,導致身體健康受損和壽命的縮短。

據說美國第32任總統羅斯福的手下有一個叫約翰·南斯·加納的副總統,嗜好菸酒和肥肉,不運動,是個大肥佬,保健醫生勸他要戒菸戒酒,減肥運動,科學生活,他根本不聽,結果保健醫生死了,他活了99歲。臺灣作家李敖的老孃,整天躺在沙發看電視,吃東西也是高糖高熱量的可樂咖啡糖包子,過了90歲。他老爸很講究生活品質和鍛鍊,才活了50歲。一些對現代長壽老人的調查表明,長壽老人們的生活各有各的方法和特點,並沒有一定的規矩。

時空通訊以上的說法,並不是否認運動的好處,也沒有鼓吹靜止使人長壽的意思,而是想說人的壽命是受多重因素影響。比如人的情緒和性格對健康和壽命的影響就很大。那種偏重強調某一方面對長壽絕對影響的說法,肯定是不科學和片面的。我想適度的運動和相對科學的生活態度,良好的心態和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應該對健康有利,也能夠使人的壽命得到提升。


時空通訊


養生,就要蓄養生命的能量。動的能量循環是以消耗為代價的;靜,是以守護能量為主。靜能生陰,可以降低人體陽氣和精氣的消耗,有利於減少快節奏給人體帶來的不良影響。所以,善於在動中求靜,鬧中取靜的人,也會更長壽。

“靜”與“動”哪個更容易?顯然,讓現代人動起來是相對容易的,讓人靜下來卻很難。比如:很多人可以輕鬆跑步一個小時,但是很少有人能做到靜坐一個小時。當然,這個靜坐不是慵懶地窩在沙發裡,而是以入定為目的的靜坐,更關注個人的內心和身體內循環。人們肯定是趨向於先去做容易的,再去面對困難的。現在城市中的健身房遍地開花就說明了這一點。

現代社會是市場經濟,市場就是去迎合每一個人的慾望,或者提供讓人更容易接受的東西。比如,因為現代人的注意力太容易轉移了,就給大家制造出現代化的聲光色影,想方設法吸引現代人的注意力。從博客到微博,到微信,到短視頻的火爆,全民都陷入一種碎片化的信息提取與存儲方式,現代人已經很難靜下心來,集中注意力去讀完一本書了。

我們提倡的養生就是不要走向一個極端,而是試著做一些平時不太願意做的事情。比如年輕人喜好運動,就應該多去靜修;而年長者本身靜的時間多不妨多動動身骨。不能有動無靜,或者有靜無動。市場一直在開發我們慾望,所以大部分時候我們是在運動、神散的狀態。大家缺少的是靜,不妨放慢腳步,放下手機嘗試靜坐,迴歸和麵對真實的世界,在靜坐中培養自己專注的做事、專注的生活的能力。

最實用的養生秘籍!

1、心臟偏愛omega-3脂肪酸

多不飽和脂肪酸有益於心臟健康,大量實驗證明,飲食中omega-3脂肪酸攝入過少、omega-6攝入脂肪酸過多,兩者失衡是誘發、心血管病等慢性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們日常的食用油中,含有omega-6脂肪酸的比較多,所以導致了人體攝取的omega-3脂肪酸比較少,是慢性病高發的原因之一。

所以,生活中多增加omega-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是非常有必要的,如蘇麻油、胡麻仁油、核桃油是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用油,可每天補充5-10ml,補充人體所需的omega-3,對預防癌症,清除血液垃圾、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有益。

飯後半個小時,用5ml蘇麻油加入到200ml酸奶中,攪拌均勻,食用即可,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加點愛吃的水果。

2、保護腸道,多喝水

多喝水,多吃富含粗纖維的食物,玉米、紫米、土豆、南瓜、香蕉、梨、魔芋等都是腸道喜歡的食物,酸奶可調節腸道菌群平衡,每天可以喝杯酸牛奶。

3、繞開肺癌,先戒菸

有研究顯示,30歲以前戒菸能使肺癌的風險降低90%,戒菸5年後,由於吸菸所致的口腔和食管腫瘤風險也會降低一半。

多吃堅果。堅果富含元素硒,尤其是開心果。開心果中的維E也可以保護肺部,降低患肺癌的風險。

4、平時捏捏手指

可強精壯陽,推遲性衰老。尤其是食指,是手陽明大陽腸經的通路,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按揉左手食指尖端的商陽穴,以感到酸脹為宜,每次按摩2~3分鐘,同樣方法按揉右手手指的商陽穴。

5、多泡泡腳

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諸病從寒起,寒從足下生。

春天泡腳,昇陽固脫,夏天泡腳,除溼去暑;

秋天泡腳,肺腑潤育,冬天泡腳,藏精溫腎;

熱水泡腳,如吃補藥,中藥泡腳,勝吃補藥;

6、常運動,不“蝸居”

常運動對身體要有幫助。養陽的關鍵就是“動”勿“靜”,要積極到室外鍛鍊,去呼吸新鮮空氣,可以曬曬太陽。

7、不怒常笑身體好

如果情緒過於急躁或者起伏過大,就容易傷到脾臟。因此,女性要學會做到心胸開闊,身心和諧。

同時,如果心情過於抑鬱會造成肝氣鬱滯,也使免疫力下降,也容易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疾病等。

因此,為了健康與美麗,應該多多放開胸懷,笑口常開,青春才會常駐。

到底是“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止使人長壽”?這二者似乎是一對天然的矛盾體,認為生命在於運動的人,會找出很多的案例,來支持“一個人如果不運動,那麼身體就會陷入各種疾病,還會找出一些雖然年老,但依然堅持運動,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的例子來支持自己,“運動就對了”的觀點。

同樣,很多支持“靜止使人長壽”的人,則會舉例,說自然界有大量的動物,比如烏龜和蛇都是長壽的代表,而者二位有都是天生不愛運動的主,是靜止保持了它們的氣數,維繫了它們漫長的生命。同時還會舉例說,自然界諸如獵豹這樣運動健將,壽命很短,還會拿出一些田徑等劇烈運動項目冠軍比較短命的例子,來佐證“靜止使人長壽”的觀點!

事實上,一個人真正的長壽,源自於健康和諧,而一個人的健康和諧,不僅僅是身體各個內臟器官之間的和諧,也體現在身體和心靈之間的和諧,而要達到和諧平衡,就得在運動和靜止之間張弛有度,維持一個動靜平衡。

舉一個很簡單的了例子,每一個只要跑的時間長了,就會累,站的時間長了,就會想坐下,躺的時間長了,就會想起來。

不管是動還是靜,在任何一個狀態都不能待得太久,否則我們的身體就會吃不消。不管你講多麼深奧的道理,談什麼科學原理,我們的身體反應是最真實也是最聰明的,既然身體在任何一種狀態的時間都不能太久,那就證明,我們要不斷在動和靜之間不斷切換。這樣我們才能維持一個動態的平衡。

運動和靜止都不是生命的本來追求,平衡才是本質,動態的平衡才是健康長壽的秘訣,不管是動還是靜,都逃不過“物極必反,過猶不及”的宿命!

相信大家對於“生命在於運動”這句名言,並不陌生,但也有人說靜止使人長壽。那麼,到底是“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止使人長壽”?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動與靜對健康與長壽都十分重要,也就是說“生命在於運動”、“靜止使人長壽”不可偏廢。我們知道,人是一個有生命的活體,生命本身就是—個不停運動活體,即便是睡覺的時候,人體的心臟,血管,細胞組織從來都未停止過運動,當然局部性的,病態的供血不好則另作別論。

對於‘生命在於運動’的理解,應生命在於正確的運動。尤其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大多數人在忙碌了一天之後,往往就在家打打遊戲,看看電視,這樣一天都沒有運動,久而久之,身體慢慢就出現亞健康的狀態了;然後就去健身房,大汗淋漓一場之後,認為自己鍛鍊運動的目的達到了,又週而復始之前的生活,身體又感覺異樣。所以不管什麼運動,貴在堅持且正確掌握一個度。

那麼,如何運動與靜止呢?如果白天人體靜息時心率低於每分鐘70次者,就需要多運動,否則心臟就無法滿足人體各器官的供血供氧,就容易產生身體不舒適感,人體內代謝就會不平衡而生溼氣,轉生出各種疾病。如人體沒有心率慢而供血供氧不足的情況下,少運動為妙,因為地球上的,每一種物體的運動,都會產生相對等的風險。


曉評人生


‘’生命在於運動‘’和‘’靜止使人長壽‘’這兩個問題,是矛盾的對立統一。都不完全對,也不完全錯?都是相對而言,不是絕對的,各有所指。

‘生命在於運動’,從醫學角度有對的地方。但要適度,不要超出損害身體健康為前題。比如‘’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那下一定都活九十九?按現代醫學養生看,飯後不要立即運動,要休息半小時以後,運動比較好!以免影響胃腸消化,增加心臟負擔,由其是老年人更應注意。吃飯後體內循環血量從新分配,流入胃腸道肝臟的血多些,這時立即運動,容易影響消化,減少腸道血運。而增加心率,使心臟負荷增大而引起心肌缺血,對健康不利!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每天鍛鍊的大軍自發的在業餘時間,散步,快走,小跑,跳舞的,已成習慣了。但是,要講究科學鍛鍊。提倡有氧運動,就是在不損傷機體健康為前提。運動時,六十週歲左右老年人,使心率保持在每分鐘180一60等於120次左右為標準!即不喘也不太費力即可。

另外,步入老年的朋友,機體器官老化,代謝機能減退。由其膝關節要保護好!避免上山,下山,過累損傷膝關節軟骨。成為損傷性關節炎而遺憾後生。

‘’靜止使人長壽‘’?這也是可能的!按道家養生觀點,‘’靜‘’能生慧。靜養,減少消耗。烏龜行動緩慢,心率每分鐘20次左右,壽命上千年。老鼠心率每分鐘800~900次,活不到兩年。因此,老年人要適當運動,還是比較科學的。牙齒天天運動咀嚼食物,人未老
而先掉牙,舌頭是肉質,終生不壞。

所以要長壽,須養性!性格要柔和,不要發怒,怒氣傷肝。肝主肅降,脾主運化。肝氣橫逆,氣血運行不暢,故而血液淤滯。代謝產物排不出去,而影響健康!

適當,適度,規律,科學的運動,動靜結合,修身養性。因時,因人,固地,的鍛鍊才是比較恰當,對人體有好處的!

以上觀點,是本人的體會與各位朋友分享!祝老年朋友健康長壽!






用戶67622665063古春


"生命在於運動"的名句,得到了幾乎所有人的認可,其實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還有一半是靜止沒有講到,因為靜止對健康與長壽與運動一樣十分重要。

人是一個有生命的活體,生命本身就是—個不停運動活體,因為人就是睡覺的時候,人體的心臟,血管,細胞組織從來都未停止過運動。

什麼樣的人需要多運動?什麼樣的人需要少運動?這沒有固定的摸式,要因人而異,但有一點規律可參照,即人體血壓正常的情況下,白天靜息時的心臟在高於每分鐘75次者,完全可以少運動或不運動,因為這樣的心率,已完可以滿足身體各器官的供血供氧了,如果心率足夠,仍有局部性供血不暢的現象,則是一種局部性的病態,這應另作別論。

如果白天人體靜息時心率低於每分鐘65次者,就需要多運動,否則心臟就無法滿足人體各器官的供血供氧,就容易產生身體不舒適感,人體內代謝就會不平衡而生溼氣,轉生出各種疾病。

總的來講,運動過量最為致命,運動少,風險也會少,如人體沒有心率慢而供血供氧不足的情況下,少運動為妙,因為地球上的,每一種物體的運動,都會產生相對等的風險,這是—個人人都懂的現實規律了。


東方霧曉



“生命在於運動”,這是恆古不變的道理。在一定程度上講,任何物質都是運動的。即使你不動,你的心臟,脈搏也在運動。即使是一件死物,它的分子結構也在不斷的變化。你看一塊石頭,感覺它一天沒有動,一年沒有動,十年沒有動,但是一百年他有沒有動呢?你見過被風化的石頭嗎?在絕對的靜止面前,如何事物都是運動的,只不過運動有快慢而已。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4ee2b4b864838ac35a744e7c8820780c\

太極雲飛揚


對於這個問題,我就個人觀點簡要講述一下。總體上說生命在於運動是正確的,但只適合人的二三十歲以前,這個年齡階段只有通過運動才煉成一副強健的體魄。只有強健的體魄和健康的內臟器官才是長壽的基本條件,但是一切運動都要量力而行,過度反而損害身體,對健康不利;所以高強度的運動員沒有長壽的。靜也是相對而言,比如一個人從小就身體不好,弱不禁風,在學校裡的一切體育活動由於身體弱都不參與的人,他既從前半生到後半生都比別人靜,他也不會長壽。所以本人總結下來就是前半身的動與後半生的靜都是相對而言,量力而行。沒有絕對和統一的標準,一句話,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超越自我144907047


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微動,微動不如不動!靜止讓人長壽!

這是從中醫裡面概括出來的道理,理論依據很多,在這稍微舉例幾點。

老子在《道德經》裡指出:“靜為躁君。”從這一思想出發,他極力主張要“致虛極、安靜篤”,即要儘量排除雜念,使心靈空虛而不雜;始終如一地堅守清靜,使神氣靜而不躁。這是運動所做不到的,只能靜。

莊子繼承了老子的這種思想,並以水為例闡明瞭神之當靜的道理,曰:“水靜猶明,而況精神”,並認為靜和無為便能達到長壽的境界。

《黃帝內經》繼老莊之後,第一次從醫學的角度提出了靜神防病的思想,如在其《素問》裡說:“恬憺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裡的“恬憺虛無”,主要是指安靜而言,思想安靜,神氣內持,邪氣不能侵害。

西漢劉安甚重靜神,他在《淮南子•原道訓》中說:“人生而靜,天之性也。”並提出了神氣的靜躁與壯老有密切的關如他在《精神訓》裡雲:“夫精神氣志者,靜而日充者以壯,躁而日耗者以老”。

還有好多好多,就不一一列舉了,這些都是文獻理論上說的,用現代化解釋就是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微動。總體來說就是身體精神安靜,保持心神合一,則邪氣不能侵害,從而才能達到養生長壽的目的。



肚大腰圓還腿短


曹操說過,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所以生命在於運動這話沒錯,人活著總是要做點事情,而且從身體健康來說,這句話也沒錯。至於靜止使人長壽這話略有偏頗,畢竟人和神龜還是有區別的。

中國古代哲學經典《易經》中說:陰陽運動是萬事萬物運動的規律。陰陽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陰陽平衡就是既不過分也不偏衰,動靜結合才是根本。

基因的不同,決定了人不可能像神龜一樣通過靜止不動而活千萬年。現代科學研究人類每個臟器都是內定好壽命的,就像汽車零件一樣,正常行駛按著出廠設定80年報廢,但是你每天飆車,漂移可能30年所有零件就報廢了。那會有人說了,我不開呢?車如果天天停那不動,可能10年這個車電瓶,發動機,零件都壞了。

所以,過分運動,會增加人體器官的負荷,氧化性增加,肌細胞被增多的鈣離子破壞,骨骼肌功能下降。內分泌失調,關節損傷。

靜止不動,會出現肌肉萎縮,心肺功能下降,血栓形成,直立性低血壓,呼吸衰竭,泌尿系感染等。

中醫認為:陰陽平衡,精神乃治。白天陽氣上升,陰氣收陰,所以人應該活動,工作。晚上陽氣入陰,人體就該休息。陽氣就是汽車的燃料,燃燒產生能量。陰氣就是汽車的潤滑油,它們之間協調才能正常運轉。

所以大家可以進行一些散步,游泳,慢跑,太極拳等運動,可以幫人體活血化瘀,舒筋通絡。又不至於造成損傷。

康復科的觀點,就是運動必須適量,以第二天沒有疲勞感為佳。特別是中風患者,更不可天天躺在床上。

每天進行適量的有氧運動,該休息時按時休息,每天保持一個舒暢的心情。越是“沒心沒肺”不操心的人活得越久,身體也越好。當然每個人基因,體質不一樣,這只是代表大部分人。很多人會說,張學良吃喝嫖賭的還活了103歲,但是人家衣食無憂,沒有任何思想負擔啊。

所以咱普通人就過普通人的生活,戒菸酒,不熬夜,肥甘厚膩,適量運動,每天有個好心情。

我是康復科李醫生,遠離亞健康,享受健康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