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高溫遇到重度中暑,應該怎麼辦?

查看更多兒童科普知識,快來點擊上方“北京兒童醫院”

訂閱我們吧~

中暑是因環境溫度過高,引起體溫極度上升而產生的身體不適及昏迷。幼兒較大人容易中暑,尤其是炎炎夏日,氣溫高溼度大,更不能掉以輕心。

高溫氣候是引起中暑的主要原因,通常氣溫超過34℃就開始有中暑病例發生。易發生中暑的人群主要有:心血管病和其它慢性病患者、嬰幼兒和年老體弱者、肥胖或營養不良者、孕產婦、過度疲勞和睡眠不足者、在高溫高溼和通氣不良環境中從事繁重體力勞動或體育活動者。

正常體溫一般恆定在36~37℃,常溫下人體散熱主要靠輻射、蒸發、對流和傳導。當環境溫度超過皮膚溫度時,人體散熱只能靠出汗和蒸發,每蒸發1克水,可散發2.4大卡的熱量。如果散熱受阻,體內有過量熱蓄積,就會引起中暑。

當高溫遇到重度中暑,應該怎麼辦?

嚴重中暑的常見情況

1.中暑高熱:因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失調、散熱困難、體內積熱過多所致。除有先兆中暑症狀外,又出現頭痛、噁心、嘔吐、面部潮紅、皮膚乾熱無汗,血壓下降,呼吸急促,心率快,體溫在40℃以上。

2.中暑衰竭:由於大量出汗產生脫水及鹽類丟失,引起血容量不足。表現為面色蒼白、皮膚溼冷、脈細弱、血壓下降、呼吸淺快、神志不清、腋溫低、體溫在38.5℃左右。

3.中暑痙攣:因大量出汗後又大量飲水而未補充鹽分,血中氯化鈉降低所致。患者口渴、尿少、肌肉疼痛及痙攣,體溫可正常。

4.日射病:由於過強的陽光照射頭部,大量的紫外線進入顱內引起顱內溫度升高,可達41~42℃,出現腦充血、水腫,劇烈頭痛、頭暈、眼花、耳鳴、噁心嘔吐、煩躁不安、意識不清、甚至昏迷。體溫可正常或偏高。以上情況有時可能合併出現。

當高溫遇到重度中暑,應該怎麼辦?

根據情況分別採取的措施

1.高熱型:迅速用物理降溫,並用電扇或扇子扇風,頭部、腋部、鼠蹊部(大腿根)放置冰袋,冰水灌腸。需10~15分鐘測肛溫一次,使體溫降至38℃為宜,不宜降到正常體溫以下,維持兩天。在降溫過程中,應注意呼吸、心率、心律及血壓的變化。

2.循環衰竭型:重點為擴充血容量和應用升壓藥物。

4.日射型:應立即移至陰涼通風處。頭置冰袋,服十滴水、人丹等。有腦水腫者應用脫水劑。

預防中暑必須採取綜合措施,加強環境通風和降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