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家養成記陳哲:成爲「PK大神」之路

小作家養成記陳哲:成為“PK大神”之路

他叫陳哲,是濟南市北苑小學的一名四年級學生。據瞭解,陳哲的各科文化課成績總是在班級里名列前茅,讓不少孩子拉分的作文,陳哲經常得優++A+,甚至是優++A++。本期的“小作家養成記”,就聽陳哲講講他的寫作“秘籍”。 陳哲喜歡書,每個週末都會去新華書店讀書。他尤愛科幻類以及童話類圖書,平均每3-4天就能看一本,並在讀書時會全身心地投入到文章的環境中。比如在讀沈石溪的《狼王夢》《駱駝王子》時,經常被書中的故事情節打動到落淚。

升入三年級並開始接觸寫作時,喜歡讀書的陳哲對寫作文這種“很麻煩”的作業並不喜歡。直到三年級下學期,才在老師的表揚和鼓勵中喜歡上寫作文,使得寫作水平逐步提升。記者瞭解到,為了讓班裡的孩子喜歡上讀書,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陳哲的語文老師在班裡組織了“讀書漂流”活動——每個學生帶一本自己愛看的圖書,與其他同學共享。每天的課外時間成為同學們閱讀的時光,因為格外珍惜這樣的讀書機會,陳哲在讀書時從不走馬觀花,每天都會仔細地讀上0.5-1個小時。

更為有趣的是,在“讀書漂流”活動中,每兩週都會進行一次比賽。“看同一本書的兩個同學相互給對方出題,看誰的正確率高。”陳哲說,這個比賽每兩週舉行一次,他除了一次與對方持平之外,其他時候都是獲勝者,成為這項比賽中名副其實的“PK大神”。

說到寫作,陳哲表示“多看,多寫”是唯一的寫作技巧。但作文之所以寫得好,與他平時注重對讀到的好詞好句以及好的修辭手法的積累不無關係,“讀到時會及時標記出來,並時常翻出來看看。”陳哲說,而每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他會習慣性地寫一篇300-500字的讀後感。為何要寫讀後感?原來,在一次期末考試中,陳哲的作文扣分挺多,老師和媽媽告訴他,寫讀後感可以提高作文水平。這個方法對陳哲來說很受用,因為“在寫讀後感時,會對讀過的書和文章再進行一次思考,從而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10多歲孩子的想象力總是天馬行空。陳哲最喜歡寫的便是想象類的作文,在《鞋子大遊行》中,他賦予了鞋子生命,讓人們可以傾聽鞋子的真實想法。

與課外時間被輔導班佔滿的很多孩子不同,陳哲從來沒有報過文化課類的輔導班,即便如此,多方面均衡發展的他先後兩次擔任學校“六一”活動的小主持,並在學校舉辦過的“百家講壇”中榮獲一等獎。

小作家養成記陳哲:成為“PK大神”之路

和平 和平(節選)

陳哲

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轟炸上海火車南站,一個兩三歲的孩子,坐在一片廢墟上無助的哭喊,炮彈轟炸的聲音淹沒了孩子悽慘的哭聲!

小男孩原本是和媽媽匆匆忙忙地去趕火車,他們要遠離戰爭,到一個充滿和平和愛的地方去。突然,天空中出現了許多架黑色的戰機,如同老鷹一樣飛來飛去。“轟——轟——”一枚又一枚的炮彈如老鷹抓小雞般奪去了無數人的生命。頓時,尖叫聲、哭喊聲響成一片。小男孩的媽媽抱著小男孩,拼命地向安全的地方跑去。可是,一塊巨大的石塊被炸飛,眼看就要砸下來了,媽媽把小男孩扔到了一片安全的廢墟上,自己卻被壓在地下,被殘暴的日軍拉進了天堂。

戰爭太殘酷了,為了孩子不再失去母親,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為了全世界的和平!我們應該應該行動起來,維護世界和平,制止戰爭!

教師點評:小作者的文字滿懷深情控訴了日本戰機的暴行,同時強烈地表達出小作者對於和平的渴望。對於四年級同學來說,環境描寫的恰到好處也十分難能可貴! (濟南市北苑小學教師 潘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