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保衛戰」下 部分省市積極推進有色行業整治

國務院日前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其中,重點區域範圍如下: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包含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石家莊、唐山、邯鄲、邢臺、保定、滄州、廊坊、衡水市以及雄安新區,山西省太原、陽泉、長治、晉城市,山東省濟南、淄博、濟寧、德州、聊城、濱州、菏澤市,河南省鄭州、開封、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濮陽市等;

長三角地區:包含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

汾渭平原:包含山西省晉中、運城、臨汾、呂梁市,河南省洛陽、三門峽市,陝西省西安、銅川、寶雞、咸陽、渭南市以及楊淩示範區等。

《行動計劃》指出,積極推行區域、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新、改、擴建鋼鐵、石化、化工、有色等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應滿足區域、規劃環評要求。

重點區域嚴禁新增鋼鐵、焦化、電解鋁、鑄造、水泥和平板玻璃等產能;新、改、擴建涉及大宗物料運輸的建設項目,原則上不得采用公路運輸。

開展鋼鐵、建材、有色、火電等重點行業無組織排放排查,建立管理臺賬,對物料(含廢渣)運輸、裝卸、儲存、轉移和工藝過程等無組織排放實施深度治理,2018年底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基本完成治理任務,長三角地區和汾渭平原2019年底前完成,全國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

鋼鐵、電解鋁、電力、焦化等重點企業要加快鐵路專用線建設,充分利用已有鐵路專用線能力,大幅提高鐵路運輸比例,2020年重點區域達到50%以上。

重點區域實施秋冬季重點行業錯峰生產。各地針對鋼鐵、建材、焦化、鑄造、有色、化工等高排放行業,制定錯峰生產方案,實施差別化管理。

部分省市積極出臺有色行業防治計劃

廣東省:各地級以上市要於2018年6月底前,全面梳理本行政區域內鋼鐵、水泥、玻璃、化工、陶瓷、造紙、石材、有色金屬等高汙染行業企業和涉揮發性有機物(VOCs)行業企業,清查相關行業中能耗、環保等達不到標準以及屬於落後產能的企業。

江西省:2018年,全省有色冶煉生產企業要實施大氣汙染治理“一廠一策”,做到料場防塵抑塵措施規範、煙氣治理設施完善,大氣汙染物穩定達標排放。涉有色冶煉生產企業的設區市要編制完成《有色冶煉行業大氣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上饒市、鷹潭市分別完成2家以上重點有色冶煉企業綜合整治試點。到2020年,全省基本完成有色冶煉行業綜合整治,達到國家清潔生產先進水平。

湖南省:推進火電、鋼鐵、水泥、有色行業汙染深度治理,確保大氣汙染物達標排放。

山西省:進一步嚴格環保標準,將國家對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執行大氣汙染物特別排放限值標準的要求擴展到全省,11個市電力(燃煤以外)、鋼鐵、有色、水泥、化工等行業企業和焦化行業自2018年10月1日起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和揮發性有機汙染物執行大氣汙染物特別排放限值標準。

北京市:加大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製造業企業淘汰退出力度,全市共退出500家。其中昌平區最多退出121家,其次是通州區退出82家。各區須鞏固“散亂汙”企業整治成果,並“動態清零”,即發現一家,清理一家。

“藍天保衛戰”下 部分省市積極推進有色行業整治

網絡配圖與內容無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