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賺這些流量網紅的錢?

誰在賺這些流量網紅的錢?

2018年4月的一天,子明隨手把自己家貓的照片丟在了微信群裡。

“要不要拍寵物視頻,有錢賺”。子明很快收到了一位群友的回應。

這位微信暱稱為“火火”的群友來自一家名為北京時光影點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時光影點)的MCN機構。

實際上,MCN(Multi-Channel Network)的概念是一個舶來品,起源於YouTube。本意是指平臺通過簽約專業的內容生產者,保障內容的持續輸出,最終實現商業的穩定變現。

在國內的環境下, MCN機構成為了一種幫助內容生產者變現的組織或平臺,他們通過為內容生產者提供營銷推廣、流量內容分發、招商引資等服務,從而在中間獲取抽成。

從2018年3月成立起,時光影點就以微視官方授權合作伙伴的名義招募達人。據瞭解,在短短兩個月內的時間內,其簽約短視頻達人就已經將近90人。

如今,像時光影點這樣的短視頻MCN機構正如雨後春筍般的在國內出現。根據易觀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互聯網泛內容的MCN機構達2300家。

進入2018年以來,這一數字仍處於快速增長中。何仙姑夫合夥人兼CMO邢川向不凡商業透露,現在市場上的MCN機構大約有一萬家。

業內人士表示,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狂飆猛進之後,沒有形成真正護城河的MCN機構將很快被市場所淘汰。

崛起

2016年7月,“何仙姑夫”完成了A輪2000萬人民幣的融資,估值超過1億元,這也是其成立以來完成的第二輪融資。

過去的3年的時間裡,何仙姑夫已經推出《麥兜找穿幫》、《囧聞一籮筐》、《妹子說熱劇》、《創意配音》多個短視頻品牌。

在內容產出和商業化都相對完善之後,如何形成規模化的問題擺在何仙姑夫團隊的面前,他們將目光瞄向了當時在國內剛剛起步的MCN機構。

在邢川看來,MCN機構具有規模化的優勢,可以使效率變得更高,也能夠為作者以及平臺帶來更多的收益。就在不久後,何仙姑夫推出了自己的短視頻MCN機構。

“在整個2016年,國內並沒有出現太多的MCN機構,我們是做的比較早的一家。”提起當時的情形,邢川回憶到。

2018年以來,邢川感受到了明顯的變化。“國內不僅出現了許多新的MCN公司,原來的一些經紀公司、直播工會甚至廣告公司都想來嘗試做一下。”

這和消費端對短視頻內容需求的爆發不無關係,抖音的日活從春節前的4000萬增加至如今的1.5億也說明了這一點。

問題也隨之而來,平臺對內容創作者的溝通與合作變得複雜與低效,作為中間商的MCN機構自然成為了最好的選擇。

阿里針對短視頻MCN推出“大魚計劃”、微博啟動同多個垂直領域MCN機構合作…… 一時間MCN機構站在了風口之上。

“微視對短視頻達人的補貼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有業內人士向不凡商業透露。實際上,迅猛發展的短視頻正在蠶食著社交媒體的市場份額。

根據互聯網女皇發佈的報告顯示,傳統社交媒體的市場比例已經從2016年的60%下降到2018年的47%,視頻媒體則從13%增長至22%。

這讓以社交起家的騰訊逐漸有了危機感。2017年5月,騰訊重啟了已經戰略性放棄兩年多的微視,試圖從火熱的短視頻市場中分一杯羹來。

早在今年4月份,網上一度流傳著騰訊拿出30億補貼短視頻達人的消息。雖然具體的補貼金額不得而知,但騰訊對達人的補貼卻是不爭的事實,嗅覺靈敏的創業者自然不會放過這塊誘人的蛋糕。

“其實,MCN機構之所以如此火爆關鍵還在於短視頻的商業價值。”邢川說道。經歷兩年多的用戶教育期,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意識到短視頻廣告的價值。

有抖音粉絲突破100萬的短視頻達人向不凡商業透露,其每條廣告報價為3萬元每條,每月可接2-3條,遠遠高於如今的直播收入。

何仙姑夫最早簽約的短視頻達人是說方言的王子濤,如今在抖音上粉絲已經接近700萬,其每條廣告成交價則在15萬左右。

這都促成了MCN已經成為“風口上的那隻豬”。只不過,在短時間內集聚爆發之後,整個行業卻是亂象叢生。

亂象

2018年4月,子明一共在微視上傳了17條視頻。按照之前的約定,平臺將按照80/條、150元/條、300元/條三個檔次對子明進行補貼。

據瞭解,每檔判斷的標準是根據發佈的視頻在當月獲取點贊量或者瀏覽量。點贊量和瀏覽量越高,對應的補貼自然也會越多。

子明的17條視頻裡,有3條達到了最高檔300元/條的要求,其餘14條視頻也滿足了最低檔80元/條的要求。

然而,到了結算日時光影點卻以微視將達人數據丟失為由拒絕向子明支付補貼。無奈的子明向微視平臺發起了申訴,可還是沒有拿到應有的補償。

6月10日,騰訊在“微信官方團隊”微信公眾號上發佈聲明稱,針對短視頻達人4月的補貼結算已經在6月2日全部完成。

另外,其在聲明中提到,“補貼是依據單條小視頻在微視平臺發佈後72小時內,平臺將綜合考量該視頻的質量、點贊數和瀏覽量等維度進行定級。”

而之前,作為一名微視短視頻達人,子明完全不知道微視方面的界定以及補貼的標準,作為中間商的MCN機構自然就存在很大的操作空間。

據已經跳槽至另一家MCN機構的微視達人透露,在新公司,一條低檔視頻的補助標準為250元,最高檔則達2500元/條,遠遠高出時光影點所給出的補貼。

“為了儘可能獲取高額補助,一些MCN機構也會鼓勵短視頻達人進行刷量。”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短視頻達人說道。

在某電商平臺上,甚至出現了專門為短視頻達人刷量的業務。其價格為10元一萬的瀏覽量、0.3元一個點贊量。

為應對微視的監測機制,對方採取一個終端登錄10個賬號,一個賬號只刷一次,從而保證瀏覽量的真實有效。對方透露,其合作的機構和達人也都在6月初順利地拿到了微視的補貼。

實際上,正是補貼規則的不透明以及平臺的弱監管給了一些MCN機構可乘之機。它們利用信息差從中漁利,正常的行業生態也因此得到破壞。微視僅憑一紙聲明,似乎依舊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洗牌

“微視的補貼正在下滑”。一家來自長沙的MCN機構工作人員告訴不凡商業記者。

在其最新招募短視頻達人的文件裡,補貼金額已經降為每一萬個有效播放量給予10元的獎金,遠遠低於4月份的補貼。

可這還是造成了短視頻達人的泛濫,“現在一些MCN機構招達人的標準太低了,好多之前都沒有這方面的從業經驗”,有微視達人向不凡商業抱怨道。

實際上,如今短視頻行業的製作門檻、內容呈現門檻以及推薦門檻都已經大幅度降低。邢川預計,國內大約有1000萬人左右會在網上上傳短視頻。

隨著5G技術的普及以及流量資費的降低,願意在上傳短視頻的人群肯定會進一步增加。從這個角度來看,1萬家MCN機構遠遠難以滿足市場的需求。

可問題的關鍵是,MCN機構要想真正從中脫穎而出絕非易事,那些急功近利的跟風者終究躲不過被淘汰的命運。

想成為頭部玩家,單純依靠沒有太多經驗的素人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把一些自帶流量的網紅牢牢地抓在手裡,只有這樣才能快速吸引粉絲,進行商業變現。

然而,對這些已經擁有一定知名度的網紅來說,自然傾向於選擇一些相對成熟的MCN機構,而非那些新成立的玩家。

“商業變現也絕非想像中的那麼容易。”邢川對不凡商業說道。他以抖音舉例,“抖音上粉絲超過100萬的達人太多了,廣告商有很多可以選擇的空間,競爭十分激烈。”

這意味現階段MCN機構必須雙管齊下。一方面,建立起一支有能力持續輸出優質內容的團隊;另一方面,還要具備商業變現的能力。

只有如此,MCN機構才能形成真正的護城河。否則,最終只能被市場無情淘汰。

來源:不凡商業(ID:bufanbiz)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