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患在手術中有明顯的知覺,麻醉並沒有起到任何作用。這樣算醫療事故嗎?

笨笨痞阿南


患者在手術中有明顯知覺,麻醉並沒有起到任何作用,這樣的事情還真有發生,那就是非常緊急的剖宮產手術,可能連局麻都不打就直接做手術取出胎兒。


我認為問題的本意是說全麻過程中發生術中知曉,麻醉效果不佳,會不會造成患者出現嚴重併發症?

我曾經見過一個年輕女性做一 手術,發生了術中知曉,女孩手術後一直很煩躁,心理不穩定,一直哭訴手術中所感受的疼痛,聽到的外科醫生的手術對話。女孩發生了應激性心理障礙,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基本可以恢復。術中知曉主要是麻醉的鎮靜作用缺失導致的,大多時候鎮靜和肌松還是完善的,所以基本不存在麻醉完全無效的情況。

術中知曉也一種比較少見的全麻併發症,術中知曉對心理上的傷害可能要大於生理上的傷害。

全麻就是患者中樞神經系統受到抑制,患者意識消失,無疼痛感覺的一種可逆性功能抑制狀態。術中知曉就是全麻過程中患者意識恢復了。

影響患者意識消失的主要藥物就是鎮靜藥,如異丙酚,吸入性麻醉藥,咪達唑侖等,鎮痛藥對意識有一定的影響。

兒童發生術中知曉對心理影響比較大,但是很少發生

最可怕的術中知曉就是鎮靜藥物不足,鎮痛不足,肌松完善。此時患者意識清楚,有嚴重的疼痛感覺,更嚴重的是患者有嚴重的呼吸窒息感,瀕死感。此時麻醉是不完善的,心電監護是有明顯提示的,如患者心率加快,血壓飆升等。外科醫生手術中也能覺察到出血增加等情況。麻醉醫生只要稍微認真觀察是可以發現這種情況。但是對於某些失血性休克患者,可能存在鎮靜鎮痛藥物不足情況,這是為了維持患者相對穩定的生命體徵不得不採用的措施。所以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還是可以發生這樣的情況,而且是麻醉醫生為了保護患者生命體徵而採用的辦法。

相對較多出現的術中知曉是鎮靜不足,鎮痛充分,肌松充分,此類情況患者的術中知曉往往不是很清楚,心電監護可能也不容易覺察到,所以依靠麻醉醫生的經驗 不容易判斷。這種情況對外科操作和患者本身的影響不是很大,往往容易忽視。如果監測腦電圖或者BIS往往可以提前發覺這種情況。

最少見的術中知曉是鎮靜不足,鎮痛充分,肌松不足。這是比較容易判斷的,肌松不足是會影響外科操作,所以外科醫生也會提示麻醉醫生。當然麻醉醫生只要稍微認真觀察會更早發現情況。

其實在現在全麻中,麻醉監護的手段很多,比如心電監護,肌松監測,腦電監測,呼吸末二氧化碳監測,有創動脈壓監測等等,都可以比較快的提示麻醉的深度情況。當然在短小手術中可能不會使用這麼多監測手段,但是隻要麻醉醫生仔細認真觀察,還是能比較容易發現術中知曉。


一個有經驗負責任的麻醉醫生大多時候可以避免術中知曉,畢竟術中知曉對患者來說一個可怕而痛苦的經歷。你經歷過什麼樣的術中知曉?


麻醉醫生小康


這個問答提的不夠嚴謹,或者說,提問者沒有搞清楚麻醉到底是什麼?

麻醉簡單來說,分為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又分為局部浸潤,神經及神經叢阻滯,包括,頸叢神經阻滯、臂叢神經阻滯、上、下肢神經叢阻滯、交感神經叢阻滯,椎管內麻醉,包括,蛛網膜下腔阻滯、硬膜外阻滯以及脊髓硬膜外聯合阻滯;而全身麻醉又分為幾種,基礎麻醉,靜脈全麻,靜脈--吸入複合麻醉,等等。局部麻醉與全身麻醉最重要的區別在於,局麻病人意識是清醒的,而全麻病人意識是消失的。

我們瞭解了麻醉分類以後,再來看看人體感覺的四個分類,即非意識性本體感覺;意識性本體感覺、位置覺、振動覺、兩點辨別覺和精細觸覺;粗觸覺和壓覺;痛覺和溫度覺;可見,本提問者既沒有分清人體的感覺,也不知道麻醉的具體分類。

本問答裡提問者有關“知覺”的描述,很可能是指病人的意識性本體感覺、位置覺、觸覺和痛覺,他的意思可能是“因為病患(在術中)存在這些感覺,是因為麻醉沒有起到任何作用”。顯然,我們從前面有關描述可以看出,這個結論是不嚴謹的,如果這位病患是在局麻下手術,意識是處於清醒的狀態,那麼,他怎麼可能會“沒有知覺”?當然,如果術前因為病患本身的意識已經喪失,那麼,不管你是局麻還是全麻,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

如果是在全麻下手術,出現了以上所謂的“知覺”,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當麻醉變淺,麻醉性鎮痛藥的用量相對和絕對不足,可使病人感受到術中疼痛,這裡面有一個個體差異性問題,比如,有吸毒史的病人對阿片類鎮痛藥物具有耐受性和交叉耐受性,痛閾降低,用量比一般人更大,如果麻醉醫生用正常人的劑量就可能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導致全麻病人術中感知疼痛,類似的還有酗酒的病人,特殊體質以及有多次全麻手術經歷的病人,這類人對鎮靜藥、鎮痛藥、肌松藥的耐受性更高,需要麻醉藥的量相對比其他病人會更大。

全麻病人出現最極端、最嚴重的問題,即“術中知曉”,主要原因是,肌松藥發揮作用,而鎮靜藥、鎮痛藥不足,麻醉深度不夠,導致病人可存在意識,但無法控制肢體的任何運動,伴和不伴有對疼痛的感知,這個過程會給病人帶來十分痛苦的“體驗”,作為麻醉醫生,一定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有統計表明,全麻病人約千分之七可能會有知曉,但這種知曉不是很嚴重,最嚴重的就是病人處於深度肌松狀態,但鎮靜藥、鎮痛藥的不足導致的“術中知曉”,這是嚴重的醫療事故。

目前,隨著肌松監測和麻醉深度監測(BIS)的推廣,以及現代麻醉技術的提高,這種最極端的情況已十分罕見。要防止極端情況的發生,關鍵還在於麻醉醫生的責任心,始終保持一種對生命的敬畏,這些才是最關鍵的。


麻醉超人鋼鐵俠


有知覺和感覺是兩個意思!有感覺是麻醉效果不理想,譬如經常飲酒的人,對麻藥就有一定的抗藥!有知覺是你感覺不到疼痛,但你意識還存在,腰硬聯合,臂叢都有知覺,甚至全麻給的淺的話,一樣可以感受外界事物! 並不屬於醫療事故!


看新聞999


麻醉分為全麻、局麻,局麻患者肯定有感覺、有意識。

全麻,也會因為患者個人體質、對麻藥的耐受性等存在有知覺的情況,如果患者在術中未出現不良狀況,如疼痛難忍需要中斷手術或者對手術有影響,造成嚴重後果,均不構成醫療事故。

告知患者:請不要把什麼都往醫療事故去猜想。

醫患,需要信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