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文科的歷史政治地理該怎樣學習?

王超


我猜提問的人應該是為了高考而學習歷史政治地理。這與以開闊視野、提升思維能力為目的去學習有很大不同。後者要從小培養興趣,開始讀入門類的書籍,尤瓦爾赫拉里的《人類簡史》綜合了歷史、地理等多個學課,適合初中以上的學生閱讀;到了高中時期可以讀一些介於入門和研究之間的好書了,例如:錢穆先生《中國曆代政治得失》、黃仁宇先生《萬曆十五年》等等。

但如果以高考為目的,那麼除了建立一些基礎的思維框架,還要與課程大綱保持一致,否則即便有思考深度和廣度,還是拿不到分數。這就是高考的無奈。這時候推薦到一些學習機構請老師幫忙梳理,他們的經驗都很足。

我身邊的高分學生基本都在學而思、新東方這些機構上課(目前網課的教學效果無法替代現場授課),就是有名師幫忙把知識點總結出來,告訴學生。他們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也適合高考。

最後祝你取得好成績,考上一所好大學,在之後的人生道路上自主學習感興趣的東西。


內個誰誰誰


難道猜到我學文科的,所以邀請我?我的方法是想通的,骨架-血肉-樣貌!歷史為例:骨架就是一國曆史的時間架構,比方說中國歷史,堯舜禹的神話時代,夏商周,春秋戰國,秦,西漢,大新,東漢,三國,晉朝,五胡亂華,隋朝,唐,五代十國,宋(不僅僅是南北宋,遼夏金),元,明,清,舊民主運動,新民主運動,抗戰,解放戰爭(後面還有,但是不斷年代了,可能有爭議)。把骨架搭起來,就能清晰知道脈絡,知道歷史發展的大勢。血肉就是每個時代的政治架構(比如官僚機構,階級情況,人才選拔制度等),經濟,軍制等。所謂樣貌就是用那個時代具體的事件來佐證那個時代的政治,經濟,軍事,也就是樣貌是血肉的具體體現。

地理和政治也一樣,骨架就是知道一個大架構,很粗線條分類,然後血肉就是粗線條下具體的內容,樣貌就是內容的應用,反過來用應用來體現內容,也就是用樣貌來佐證血肉的正確性!

不知道能不能讓人看懂,不喜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