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二季度銀行理財能力排名

普益標準日前發佈2018年二季度銀行理財能力排名報告。報告顯示,472家商業銀行(不包括外資銀行)季末存續126649款理財產品,較2018年一季度減少233款,環比下降0.18%,存續規模估計為29.09萬億元,較2018年一季度環比增長0.08%。

全國性銀行的競爭仍然激烈,本季度排名與上季度名次沒有大的變動,其中,渤海銀行綜合得分雖然相對靠後,但其收益能力總得分維持子項第3位,理財產品收益表現上佳。城市商業銀行中,四川天府銀行收益能力提升明顯,收益能力總得分由一季度的第83位上升至本季度第20位,上升63位。農村金融機構中,上海農商銀行風險管理能力進一步加強,風險管理得分由一季度的第41位上升至本季度的第11位,上升30位。

從市場現狀來看,銀行理財業務結構在監管驅動下繼續深入調整。與一季度相比,2018年二季度同業理財規模繼續加速下滑,零售理財規模繼續攀升,產品存續數量增速放緩,銀行理財提質增效發展趨勢逐步顯現。

2018年二季度银行理财能力排名

綜合理財能力:

興業銀行、中信銀行、中國光大銀行位列全國性銀行前三;

江蘇銀行位居城市商業銀行第一;

廣州農商銀行在農村金融機構中表現突出

據《普益標準·銀行理財能力排名》,2018年二季度,全國性商業銀行中,理財能力綜合排名前五的銀行依次是興業銀行、中信銀行、中國光大銀行、中國民生銀行和華夏銀行。

全國性銀行綜合排名前十強中,全國性股份制銀行與國有銀行的比例為9:1,凸顯資管新規並未影響股份制銀行拓展資管業務的積極性。從各單項數值變化來看,較多全國性銀行在轉型壓力下,面臨著規模的小幅收縮,但同時全國性銀行也增大了在風險管理能力、理財產品豐富性、信息披露規範性等方面的努力程度,尤其是信息披露的質量有明顯提升。

城市商業銀行中,江蘇銀行、南京銀行、北京銀行仍然位列城商行前三位,表明資管新規雖然對於行業發展有較大影響,但綜合實力較強的銀行仍然能夠更為從容地實現平穩過渡。

相對於全國性銀行與城市商業銀行,資管新規的正式落地,對於農村金融機構的整體衝擊尤為顯著。2018年二季度,參與排名的農村金融機構數量減少為332家,較一季度減少19家,凸顯資管轉型壓力迫使部分尚不具備開展資管業務能力的銀行退出了資產管理行業。從具體排名來看,廣州農商銀行、江蘇江南農商銀行及青島農商銀行仍然分列農村金融機構前三位,且綜合理財能力不遜色於部分全國性銀行及城市商業銀行。

發行能力:

中國工商銀行、招商銀行、中國民生銀行位居全國性銀行前三;

北京銀行、上海銀行、江蘇銀行位列城市商業銀行前三;

重慶農商銀行在農村金融機構中表現突出

據《普益標準·銀行理財能力排名》,在全國性商業銀行中,中國工商銀行理財存續規模總量位居首位,同時保持了較快增長,存續規模總量得分及增長率得分均為子項第一位,發行能力總得分位居全國性銀行第一位;招商銀行存續規模靠前,同時本季度發行規模較大,位居子項第二位,加之規模結構良好,發行能力總得分位居全國性銀行第二位;中國民生銀行存續規模總量保持了較快增長,增長率得分為子項第二位,加之良好的規模結構與較高的發行規模,發行能力總得分位居全國性銀行第三位。

北京銀行存續規模總量在城市商業銀行中位居第一位,在該子項得分上佔據優勢,同時其存續規模保持了較快增長,增長率得分優秀,加之同業規模佔比較低,發行能力總得分位居城市商業銀行第一位;上海銀行發行規模較高,為子項第一位,同時其存續規模總量靠前,子項得分為第三位,發行能力總得分位居城市商業銀行第二位;江蘇銀行憑藉第二位的存續規模總量與第三位的發行規模,使其發行能力總得分位居城市商業銀行第三位。

在農村金融機構中,銀行理財產品發行能力排名前五的銀行依次是重慶農商銀行、上海農商銀行、廣州農商銀行、江蘇江南農商銀行、北京農商銀行。

收益能力:

股份制銀行佔據全國性銀行排名前五席;

南京銀行、大連銀行、洛陽銀行居城市商業銀行前三;

成都農商銀行居農村金融機構第一

據《普益標準·銀行理財能力排名》,在全國性商業銀行中,收益能力排名前五的銀行依次是浙商銀行、興業銀行、渤海銀行、華夏銀行、中國民生銀行。

浙商銀行未發行淨值型產品,但其預期收益型產品超額收益得分與星級產品評定得分均位居全國性銀行第一位,收益能力總得分位居全國性銀行第一位;興業銀行淨值產品表現優秀,位居子項第一位,加之其預期收益型產品超額收益表現也較為靠前,整體超額收益得分位居第一位,收益能力總得分位居全國性銀行第二位。

在城市商業銀行中,南京銀行星級產品數量在城市商業銀行中位居第一位,該子項得分佔據優勢,加之其超額收益表現靠前,收益能力總得分位居城市商業銀行第一位;大連銀行產品超額收益得分位居子項第三位,同時星級產品評定得分也較為靠前,收益能力總得分位居城市商業銀行第二位。

在納入排名的農村金融機構中,成都農商銀行產品超額收益得分位居子項第三位,星級產品評定得分位居子項第五位,收益能力總得分位居農村金融機構第一位。

風險控制能力:

招商銀行位列全國性銀行第一;

江蘇銀行居城市商業銀行榜首;

廣州農商銀行、青島農商銀行、江蘇江南農商銀行居農村金融機構前三

據《普益標準·銀行理財能力排名》,全國性商業銀行中,風險管理能力排名前五的銀行依次是招商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並列第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和華夏銀行。

城市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能力得分與全國性銀行仍有一定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前中後臺設置的完備程度及季末存續規模波動表現兩個方面。相比於全國性銀行,城市商業銀行無論是在崗位設置的完備性以及人員配置的充足程度方面都有較大差距,這樣的差異致使城市商業銀行常出現一人身兼數職的情況。而該情況除了降低從業人員在單一領域的專業化程度外,也極大地增加了操作風險。資管新規時代,銀行資管所面臨的競爭壓力日益增大,人力缺失的壓力將進一步體現。

本季度,不同農村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能力仍然呈現出較為顯著的分化。風險管理能力排名較高的農村金融機構,在制度建設及產品線管理上均表現較為突出,並未因資管新規的落地造成較大的波動。從分數變化來看,排名前十的農村金融機構風險管理能力平均分為18.77分,較前十的城市商業銀行差0.39分,差值環比擴大0.01分。而對於排名靠後的農村金融機構,資管新規帶來的行業競爭壓力或迫使部分銀行資管業務難以為繼,待存續資產處理完畢後,可能有大量小型農村金融機構暫停理財業務的開展轉向代銷業務。

理財產品豐富性:

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居全國性銀行前三;

南京銀行居城市商業銀行首位;

廣州農商銀行、廣東順德農商銀行、上海農商銀行居農村金融機構前三

據《普益標準·銀行理財能力排名》,全國性商業銀行中,理財產品豐富性排名前五的銀行依次是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華夏銀行以及交通銀行。

城市商業銀行中,理財產品豐富性排名前十的銀行依次是南京銀行、上海銀行、江蘇銀行(並列第二)、北京銀行、青島銀行、泉州銀行、寧波銀行、長城華西銀行、齊魯銀行和河北銀行。

農村金融機構中,理財產品豐富性排名前十的銀行依次為廣州農商銀行、廣東順德農商銀行、上海農商銀行、北京農商銀行、東莞農商銀行、江蘇江南農商銀行、無錫農商銀行、青島農商銀行、廣東南海農商銀行和吉林九臺農商銀行。

信息披露規範性:

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光大銀行、招商銀行居全國性銀行前三;

江蘇銀行、南京銀行、徽商銀行居城市商業銀行前三;

寧波鄞州農商銀行、廈門農商銀行、北京農商銀行居農村金融機構前三

據《普益標準·銀行理財能力排名》,2018年二季度,全國性銀行繼續保持自身在淨值披露方面的優勢,同時在預期收益型產品運行公告的披露上有顯著改善,共有10家銀行獲得運行信息滿分,較上季度的3家有明顯提升。具體來看,全國性銀行發行及到期信息披露表現均保持了相對較高水平,且各家銀行披露質量差異較小,隨著運行信息披露的持續提升,全國性銀行整體信息披露得分有明顯提高。

城市商業銀行整體維持了較高水平的信息披露質量。具體來看,信息披露質量與銀行規模關係不大,部分體量相對較小的銀行在產品信息披露方面做得較好。其中,江蘇銀行及南京銀行在發行、到期、運行、淨值披露等多個維度均表現出色,分列城市商業銀行信息披露第一、二名;徽商銀行在預期收益型產品信息披露質量持續提升的同時,新發行的淨值型產品信息披露質量也維持在較高水平,因此,位居城市商業銀行第三位。

從信息披露排名靠前的機構來看,排名前十的農村金融機構均較為重視預期收益型產品的信息披露質量,其中,位列前三甲的寧波鄞州農商銀行、廈門農商銀行、北京農商銀行在發行、到期、運行三個階段均不遜色於全國性銀行與城市商業銀行。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本季度發行淨值型產品的農村金融機構數量增加,但可以看出,新發產品的銀行在淨值披露頻率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間,預計第三季度農村金融機構淨值披露平均得分將有所提高。

近期本網熱文

2018年二季度银行理财能力排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