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的人可以心安理得的去傷害別人,而不會感到不安?

官兒迷


你怎麼知道他們不會感到不安?我是說,他們可能會表現得很鎮定,但心裡未必不會不安。

除開某類因為患有精神疾病而對他人缺乏同理心的人群,大部分人在傷害了別人之後,都會感到不安。這種不安是不由自主地,無法用理智來控制,人會先想到對方可能承受的痛苦,然後設想自己可能得到的懲罰。在這一步,所有人的心理活動幾乎都是一樣的。


不一樣的是每個人對這種“不安”所採取的“化解方式”。這才是真正體現人性格的時候。

有的人會把不安壓下心頭,盡力去說服自己,對方是罪有應得,他過去對我怎麼怎麼不好,所以我現在傷害他是應該的,沒有必要感到難過。

有的人會讓自己忘卻不安,儘量去想好的事,你看我陷害了他,自己就能得到一大堆好處,傷害他是值得的,沒有必要感到內疚。

而有的人不會逃避自己的“不安”,他會勇敢地做自我反省,並去面對這個問題。他會找當事人解釋,向他道歉,並且在心裡告訴自己這樣的事永遠不要再犯。

你看,每一個人都會感到不安,只是他們處理不安的方式,決定了他們是什麼樣的人。


陳諾


為何有些人,可以無視道德、法律、社會規則的約束、肆意地利用和傷害別人,而且不會感到不安?

心理學家發現:這些人往往缺乏生理或社會性的恐懼感,因此他們不懼怕懲罰,同時很難對他人的恐懼感到同情。

那麼恐懼感,對人們究竟意味著什麼?為什麼有些人會毫無恐懼呢?


恐懼使我們敬畏規則

“恐懼”,雖然通常被認為是一種負面情緒,但實際上對人類的生存有著至關重要的積極作用。 可以說,沒有恐懼,就沒有人類的存在。

恐懼分為生理性恐懼的與社會性恐懼

。生理性恐懼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本能,比如害怕從高處跌落、害怕火焰、害怕黑暗、害怕猛獸。

雖然大部分會帶來生理性恐懼的事物,在現代社會已經很少見或者不那麼危險了,但真的遇上時,我們的身體還是會本能地分泌腎上腺素,讓整個人處於一種機敏、警惕、隨時準備戰鬥或逃跑的緊張狀態。

如果說生理性恐懼是進化的本能,社會性的恐懼就是使得人區別於動物、獲得人性的重要機制。

從古至今,除了自然界的危險會威脅到人類的生存以外,群體的接納也至關重要。因為,人類是通過群居、共同生產和分配資源,才得以存活與發展的。如果一個人被群體排斥或流放,也就等於被判處了死刑。

這就是社會性恐懼的根源:害怕因為沒有遵守群體的規範而受到排斥和拋棄,最終死亡,不論這個規範是道德上的,還是法律上的。

恐懼,使我們敬畏。就像面對海嘯、地震這樣的天災時人們對自然力量的敬畏一樣,社會性恐懼使人們敬畏規則、敬畏道德。

而當一些人,無論出於何種原因失去了社會性恐懼感,他們就是一個對自己、對社會來說最為危險的存在。

那麼,為什麼有些人會沒有恐懼感呢?


為何有些人沒有恐懼感

一部分人,可能是因為失去了對生存的渴望、或者說把自己暫時性的生存置於首位,不在乎被社會排斥與否。比如我們通常所說的“亡命之徒”,他們不懼生死,自然就不害怕受到規則的懲罰。

有些人,也可能是因為享有社會中的“特權”,即便違反了社會的公約,也不會受到懲罰,因此也無社會性恐懼。

最後,還有一類人群,他們生來就很少感到恐懼,對他人的恐懼也毫不在意——精神變態者

(psychopath)。

精神變態者的核心表現是冷酷無情,具體來說,是缺乏同情心、感覺不到內疚和悔恨、漠視法律和社會習俗、膽大妄為、可能有暴力傾向。

在電影《沉默的羔羊》中,高智商殺人狂漢尼拔,就是一個典型的精神變態者;而在現實生活裡,總統、CEO、律師、基金經理中精神變態者的比例也很高,這可能是因為冷酷無情讓他們更容易通過利用他人獲得優勢。

心理學家們發現,在精神變態者冷酷無情的背後,是生理上恐懼感的缺失。他們的激素分泌和大腦中的神經系統,都讓他們感受到更少的恐懼感。

比如,如果你從背後突然拍一個人,對方一般會嚇一跳,其受驚嚇程度可以通過心跳變化、手掌的汗水等多種方式來測量。但是,在同樣情況下,精神變態者幾乎沒有生理反應

這種恐懼感的缺失,使得他們不在意懲罰,因此很容易傷害他人的事情。

此外,對恐懼感的陌生,也導致了他們難以識別和同情他人的恐懼。看到他人因自己而受到傷害,不論是身體上、財產上、還是精神上的,都不會讓精神變態者不安或是自責。

總結來看,適當的恐懼感,對維繫社會的規則與秩序至關重要。

以上。


關注KnowYourself微信公眾號,可預約國內最專業心理諮詢師。


知我心理學


為什麼?因為他們心中,這種傷害是正常的,沒有觸犯自己利益的傷害都不叫傷害。

事實上,這類人的存在,不是天生的,他們缺乏法律常識,缺乏道德底線,缺乏約束力,只憑內心的感受做事情,他們的感受就是生命的一切,你讓他們去理解別人,不,他們不懂

會感到不安的人,觀念上是有一個尺度約束自己的,覺得自己做的是錯的,所以會不安,知錯而懂得悔改,不知錯,怎麼會不安?

這樣的人,生存的環境,父母長輩的溺愛,從不約束他做事,捨不得孩子受一點點的委屈,孩子長大就會沒有道德約束的概念,為所欲為

還有的是從小缺乏愛的世界,從小都沒有人教他做人,飽受別人的欺凌,最後長大報復社會,他們的心裡,既然小時候的自己能夠遭受這些傷害,那別人遭受了也不要緊的,道德思想的缺失,從小就開始了

造就這樣一些人的存在的,是那些自以為是的成人,那些以為自己偉大實際上很自私的長輩,他們強加給孩子們的傷害,長大了被用在了別人的身上,惡性循環就這樣產生。

點擊上方頭像,發私信“挽回”,獲取免費情感秘笈。

無月情感


有一部分人為了在社會上生存,從小就學會了怎樣以傷害別人而換取自己的利益,照我說,這樣的人很大一部分是小時候父母的教育就有問題,然後老師又只管學習根本沒有心思管理思想品德。不信你看那些在學校裡被欺負的孩子如果找老師你覺得可以解決問題嗎?再個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可是有些父母忙於工作根本無暇顧及孩子的內心教育。更有甚者父母都會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譬如最近的新聞事件,更多的是明明女兒做錯傷害到他人了,還在不知廉恥的幫女兒說話,這種人是誰都無法理解吧。

這些人的內心不知或根本沒有道德禮儀,他們鼠目寸光只知道滿足自己的眼前利益就好,其他管不了那麼多,他們看不得你幸福,心眼異常的狹隘。不僅僅心安理得,你就是他們的眼中釘,他們甚至覺得你那麼蠢,活該被傷害。他們目的性特別強,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而不是像你這麼多愁善感,在你優柔寡斷的時候他們已經想著怎麼除掉你來平步青雲了。這樣的人還是變色龍,你覺得心安理得,他覺得這是適應社會的本領。所以他們的價值觀不受三教六德的約束。

只是這種人還很多,存在於各行各業。他們可以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傷害他人的代價上。善良的人如果覺得壓抑基本上都是被這些人害的。


愛喝酒的小老鼠



這樣的人確實有的 而且好像還不少似的...這一般就是我們常說的 小人
...

小人的特點 一般包括 以自我為中心 自私自利 心胸狹隘 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總能找到他(她)幹壞事的理由 只要對自己有利 道義 品德都可以拋棄...

人的心靈和手掌差不多 時間長了都會長繭的 那些經常坑人 害人 玩小權術 耍小聰明的人 時間長了心就變硬了長繭了 善良 正直 寬宏大度 惻隱之心早就被隔離刪除掉 而想盡任何手段讓自己得利卻成了骨髓裡的東西...

小人總認為其他人也都是小人 所以會認為只有自己更小人和先小人才會佔得先機...而君子眼中則多是君子...

德不夠厚者 自然不會成大事 即使因其他原因得到了最後也會壓垮他們...


迪爾文化


難解的事,就不要去深入地求解,那或許是個魔鬼的陷阱。



讓我們記住幾條有用的社會定律就行,一,存在即是原因,更無別的緣由可尋;二,一切皆有可能,心理要提前預備接受一切的發生;三,人心是不相通的,相通只是遇到同類而已;四,平穩只是表象,變化的唯一驅動是利益二字;五,認真會讓人一敗塗地,做個油滑的冷眼熱心者。

記住尼采的話,不要與惡龍糾纏過久,不要凝視深淵過久,否則自身亦成為惡龍,深淵亦將回以凝視,意即我們那樣會很容易恍然迷失自我與本性。正如我們過久地盯著一個熟悉的字,突然感覺陌生不認識了一樣。

有的人心安理得去傷害別人,而不會感到不安。別當真地去尋求原因,記住這個事實就足夠了。


思緒的游魚


因為人和人的道德標準是不一樣的。一個沒有同理心的人,心中又如何容得下他人利益?有的人根本沒長心,心中沒有道德感,道德就無法約束他。從一個自私的人角度出發,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全世界都應該圍著他轉,怎麼會因為傷害別人而不安呢?反而會覺得自己都這麼慘了別人憑什麼不幫助自己。別問我怎麼知道,第一次和別人合夥做事業就遇到了這樣的奇葩,硬生生治好了我心軟的毛病。有時候真的不能婦人之仁,要擦亮眼睛看清楚有些人到底是人是鬼。要知道是非不分不是善良,而是傻氣。遠離小人保護好自己才是最大的善良,這不是自私,是成熟。認清楚人與人的界限在哪裡,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少,才是真正的智慧。

有些人的存在就是來刷新人們三觀和認知下限的。有陽光就有陰影的存在,所以不用去思考為什麼會有如此不知廉恥的人存在,下回看到繞道走。遠離小人,珍愛生命,原諒他們是上帝的事情,壞人自有天收。


璐菇涼的店


這個問題的回答,其實很簡單。首先,玄子把傷害別人的人分成三類:

第一類:正常人。從生理、心理和病理來判斷的,正常人。

第二類:病態心理。因為長期的壓抑或偶然事件的刺激,偏激、陰暗、嫉妒、抱怨、報復、破罐子破摔。

第三類:嚴重心理問題。以傷人為樂事,成就感和快感提升,達到人生的滿足。

我們來說說第一類:正常人。也可以說他們對別人的傷害是無心的,因為他們從來不會對除自己以外的人用心,甚至對自己也算不上用心。玄子想起了一句歌詞:你傷害我,一笑而過……

我們大家都知道一則關於“開門”的故事吧?“有個人被關在一個小黑屋裡,他使出渾身解數門還是怎麼推也不開,就在他攤軟在地上,沮喪地坐以待斃時……身後站起一個人,上前只輕輕地一拉,門就開了……”

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同理,樓主就是那個推門人,站在你的或者我們大多數人的角度,某類人是傷害了別人,可是我們卻忘了,某類人的門是用拉的……在我們無法理解和接受的時候,不妨以某類人的思維方式在分析他們的心理。

某類人與我們的差異,更主要的來自於他們的情感和思維,而不是道德的問題。他們有一個通病:自私,這也是造就第一類人的根源所在。只以自我意志為轉移。

因為他們從來沒意識自己的行為對他人造成了傷害,更別說他們會想象到別人會因他們的行為而痛苦。他們只理直氣壯地做著自己該做的,從未覺得對別人造成什麼影響,因而也談不到任何的不安和愧疚。這一結果與他們成長的環境、所受的教育等等有直接關係。

第二、三類,大家都是想得到的,因為在你我身邊不乏其人。這裡玄子就不細說了。


玄子不是情感專家,只是以自己的體悟來感受生活,喜歡分享情感故事,結交朋友,一起暢談人生,討論情感問題,排憂解難,快樂前行!

等你哈!


跨越時空的遇見


我覺得這個世界上,可以心安理得地去傷害別人而又不會因此感到不安的人,可以分為兩大類,而這兩類人傷害他人的理由和動機大不相同。

第一類人其實就是很多認眼中的“壞人”,而從我們心理學角度講,可以定性為具有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患者。這一類人或是因為先天的基因問題,或是因為後天養育環境非常惡劣,導致他們缺少對於他人最基本的共情能力。也就是說,他們無法理解他人的感受,也不會被對方的痛苦所打動。這種能力缺陷會導致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在傷害他人的時候毫無顧忌,完全不在意對方的感受和想法,當然也就會在對方陷入悲痛時無動於衷,毫無自責與不安。

第二類人則與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不同,他們並不是“壞人”,甚至可以說,第二類人十分想要當好人。他們有正義感,也能體會對方的感受,但是他們會把自己的價值判斷和喜好強加在其他人身上,認為全世界的人都和自己是一樣的。所以,第二類人在傷害別人的時候,並不真的覺得自己在傷害別人,而是相信自己其實是在幫助他們。相信大家都可能會遇到這樣一類“好人”:他們十分關心你,特別希望你過得幸福,但是會打著“我是為你好”的旗號,強迫你去做很多並不願意去做的事情,甚至在你受到傷害的時候,還會堅持說“這都是對你好,早晚你會明白我的苦心”。可以說,這種“一切都是為你好”的解釋,完美地防禦了第二類人的自責和愧疚,讓他們可以在傷害你的時候仍然理直氣壯,將自己放在道德制高點上。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並不是只有壞人才會傷害別人,實際上,這個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傷害,恰恰來自於那些自以為是的“好人”。遠離那些具有嚴重心理和精神障礙的傷害者其實並不難,更難的是去識別那些包裹在“我是為你好”的漂亮偽裝下面的攻擊、指責、貶低和冷漠。願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認清這些偽裝,也不要成為用這種偽裝來傷害他人的人。


紫花地丁


這種人沒有信仰、沒有是非觀、自私自利就是其做事的宗旨,甚至沒有道德底線,做了傷害別人的事還能心安理得,什麼都不怕,不怕報應,不怕罪有應得,但我是相信因果報應的,傷害了別人,總有一天會得到報應的,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時候一到,就會得到應得的下場,俗話說,不作不死,就是這個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