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孩子被老師打罵,會形成嚴重的創傷性事件嗎?

焦澤山


這個要看老師打罵的程度和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一般來說,孩子被老師打罵後通常會產生急性應激反應,指的是短時間裡發生的對創傷性事件的短暫反應,短暫的時常從幾分鐘到幾天,最長不超過4周,最後會恢復或接近恢復常態,如果超過4周,那麼性質就變了。從某個方面看可以說是一種自我保護。所謂的創傷事件,指的不是一般的事件,而是嚴重威脅到個人安全、尊嚴的打擊事件,包括自然災害、意外事故、重要任務的喪失等。有四個方面的表現:1、情緒。情緒有多種多樣,但多是非常嚴重的,因為受到的是創傷性事件的影響,如果是威脅性的事件,會有恐懼、無助。如果是喪失性事件,多半是悲傷、無望等情緒。2、認知方面,體現出非常困惑,沒有辦法恰當的認知,無法集中注意力,痛苦的狀況會出現閃回或者喪失記憶,甚至過度責備自己,覺得自己應該為壞的結果負責,也被稱為倖存者綜合症。3、軀體症狀,心理情緒的衝突轉化為軀體的不舒服,主要包括感覺疲倦、 疼痛、緊張、心慌、食慾不振等等,但是沒有器質性病變的基礎。4、行為方面。會感到周圍人無法信任,雖然理性告訴自己應該信任,但是情感上不能接受,無法與人發展親密關係,感覺自己是沒有希望,是被放棄的,這會導致一個人的退縮,無法進行恰當的社會活動,進一步影響一個人的工作、學業,可能會帶來一些破壞性的結果。


希樸羊


不知道是多大的孩子,被老師打罵的程度是怎樣的。一般年齡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受到驚嚇;而如果年齡大的孩子,長期受到打罵,也很容易形成心理創傷。要判斷孩子是否受到驚嚇,在幼兒園或者小學低年級,可以觀察孩子晚上睡覺有沒有做噩夢等現象;與家長說話,如果家長揚手,或者大聲,孩子就害怕、退縮,也可以猜想孩子可能長期受到驚嚇。如果孩子一切照常,一般不用太擔心。因為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如果良好,孩子在外邊受了委屈會回來跟父母傾訴;如果的確受到驚嚇,回到家裡這個安全的環境,孩子又會慢慢膽子變大,又逐漸恢復安全感。如果孩子性格越來越退縮,出現退行,比如本來自己可以大小便,突然又尿褲子尿床了;或者本來上學好好的,突然不肯去上學。這些異常行為也許提示孩子在外面受到了驚嚇,家長要考慮送孩子去參加遊戲治療等,通過專業人士的幫助判斷孩子在學校發生了什麼。


不知道老師怎樣打罵,會讓家長擔心孩子形成創傷。因為現在明文禁止體罰學生,如果的確發現孩子有外傷,可以找學校彙報,在這方面對老師的處罰還是比較嚴厲的。每個孩子個性也不相同,有的孩子多拍幾下也照樣嘻嘻哈哈,不聽指揮;有的孩子,老師委婉批評一句,孩子就已經開始流淚了。如果家長的確擔心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可能會受到傷害,就一定要注意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保持良好的溝通。每天給孩子一定的時間,聽他說學校裡的事,或者跟他做遊戲,從遊戲中發現他的各種情緒。只要家長給夠孩子關愛,就像孩子穿好了保暖的衣服,外面再冷也不怕了。


你的心事和故事,我們願意傾聽,歡迎關注“青音約”的頭條號,向我們提問,跟我們傾訴。寫下你的困惑,我們幫你解憂


青音約


這個我覺得其實會分人

對孩子打罵,您給的這個消息也不是很全,分析的話要分孩子的事件以及老師是怎樣打罵的,所以如果說,要給到一個詳細的答案呢?需要去具體分析的。

首先家長我覺得不必過分擔憂孩子打罵,就一定會形成一個嚴重的創傷性事件。創傷性事件是沒有那麼容易被形成的,如果孩子因為做錯事情,只是偶爾的被老師打罵的話是遠遠達不到這個創傷性事件的。那麼如果說老師他有非常嚴重的,這樣一些行為給孩子造成了一些心裡陰影,導致了孩子有一些相應的症狀出現呢,那也是建議家長去醫院裡做相關的檢查,但是一般來說呢,家長不必過分恐慌,可以跟孩子去溝通交流,也可以跟老師去呃探討一下孩子的一些行為,嗯,去跟老師做一些制止和說明:我們家孩子不需要你的打罵教育。

我個人覺得就是這樣,首先家長不要過分恐慌創傷性事件沒有那麼容易形成。其次呢,跟孩子做好交流和溝通,讓孩子明白老師打罵他,這件事情是不對的,同時也不是多麼嚴重的,不要自己給孩子一種恐怖的感覺,就是說不要讓孩子從家長這裡得到一份恐懼。祝你的孩子越來越優秀!新春快樂!


聽聽心菲


根據個人情況的不同我想發展會不同。

如果作為孩子的家長,可以開誠佈公的和孩子討論。什麼事情如果能聊出來其實都會好一半。

而後去找老師,看看老師的理由。保護好自己的孩子。如果老師還是依然如此,詢問孩子的意見,可以換班。

如果是這個孩子本人。這其實就不需要討論了。

你覺得自己開始情緒不穩定,碰到類似的情景反應會很大。

那多半需要找心理諮詢師的幫助,或者尋求老師家人的幫助。

祝好


心理諮詢師小鹿


謝邀,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想法和性格,所以以後的發展趨勢也不同,不過孩子心理會受到影響,至於嚴重程度只能根據孩子的自身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