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由術,道家神祕的醫學!

祝由術,道家神秘的醫學!

一、祝由的產生和發展簡史

祝由這個詞的出現,最早是在《黃帝內經•素問•移情變氣論》言:“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按照多數學者的看法,《黃帝內經》的成書年代應當是春秋戰國時期,也就是說,祝由在2400年前眼中的古代,已經成為人們常用的治病方法和手段。

上古巫醫不分,我們看看古文的醫字:“毉”,上面一個“醫”字,邊上一個“殳”(疫),下面是個“巫”字,醫,“盛弓弩矢器也”,盛箭的口袋,開口向右,處於傾倒狀態,對準的是瘟疫,用意很明顯,消滅瘟疫的意思。執行這項任務的是誰呢?這個字的下面說明了這一點,“巫”!

隨著巫與醫的分離,祝由術也逐步變成了單獨的學說,而祝由的應用又必須通過一定的修煉才能進行,這樣,祝由術就被穿上神秘的色彩,但祝由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一直在部分中醫和民間流傳。

實際上,祝由與醫的分離是一個逐步的緩慢的過程:首先,醫學的快速發展特別是《黃帝內經》的產生應當說是這個分離的重要分水嶺。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看看《黃帝內經》關於祝由的描寫。

《素問·移精變氣論》:“黃帝問曰:餘聞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毒藥不能治其內,針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

《靈樞·賊風》:“黃帝曰:其祝而已者,其故何也?岐伯曰:先巫者,因知百病之勝,先知其病之所從生者,可祝而已矣。”

《靈樞·官能》:“疾毒言語輕人者,可使唾癰咒病。”

從這些描寫我們可以看出,雖然《黃帝內經》成書時期祝醫並存,但《內經》的作者主要說的還是醫,不是祝,但對祝是認可甚至是推崇的。

並且《黃帝內經》的作者對祝由應當是瞭解的,所以,說出了祝由術治病的幾個特點:

1.針石不能治時移精變氣;2.知百病之勝,治其生;3.意念力堅定。

春秋戰國時期,巫祝作為一種職業而廣泛存在,漢代劉向有這樣的記載:“哀公射而中稷,其口疾不肉食,祠稷而問善卜之巫官,巫官變曰:“稷負五種,託株而從天下,未至於地而株絕,獵谷之老人張衽以受之,何不告祀之?”公從之,而疾去。”哀公病了,就問巫官,巫官告訴他祈禱就是了,哀公祈禱了,病也就好了。

劉向同時也記載了一位更為神奇的“醫者”:扁鵲過趙王,王太子暴疾而死,鵲造宮門曰:“吾聞國中卒有壤土之事,得無有急乎?”中庶子之好方者應之曰:“然,王太子暴疾而死。”扁鵲曰:“人言鄭醫秦越人能活太子。”中庶子難之曰:“吾聞上古之為醫者曰苗父,苗父之為醫也,以菅為席,以芻為狗,北面而祝,發十言耳,諸扶而來者,舉而來者,皆平復如故。子之方能如此乎?”

扁鵲要給趙國太子治病,受到了中庶子的刁難,中庶子這樣說的:“我聽說上古的醫者有個叫苗父的,苗父行醫的時候,用草做席子,用草扎個狗做祭禮,面向北邊祈禱,只是祈禱十幾個字,攙扶來的人站起來走了,都是恢復的向以往一樣,你的治病方法能做到嗎?”苗父的方法更接近與祝由的方法,說明當時的祝由很高明;相較之下,巫官就遜色多了,不過巫官的存在證明了巫祝在當時條件下的普遍性。

被中庶子為難的醫生,正是醫學史上有名的醫生,後來成功的救治了趙國太子的扁鵲。由於經典典籍中沒有扁鵲祝由行醫的經歷,所以,我們只能從扁鵲開“天目”的記載得出這樣的定論:扁鵲,疑似的祝醫。至於扁鵲時期的祝醫發展,我們可以通過孔子的“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論語·子路》中孔子對“恆”卦的評述)說法,可以判定祝醫的普遍性及祝醫在當時是社會地位。

古之醫傳多有祝由一脈,到了漢代,祝醫的流行就不用說了:五斗米教、帛和教等道教的成立更是以符咒治病為基礎,而漢代明醫張仲景正好道教教祖張道陵的後代,更加說明了古代醫祝的關係常常是密不可分的。《後漢書•方術傳》8載,徐登、趙炳善越方(即禁術),徐登以氣“禁溪水,水為不流;炳複次禁枯樹,樹即生荑(ti,四聲,嫩芽也)”,徐登用氣禁溪水,可以讓水停止流動;趙炳用氣禁枯樹,枯樹能長出嫩芽,《方術傳》還有很多奇異之事,限於篇幅我們只找一兩個做代表吧。

兩晉時期,道教的著名人物抱朴子葛洪,也是醫祝方面的高手,《肘後備急方》10就記載了一些治病的禁咒。《抱朴子內篇•至理》記載氣禁:“吳越有禁咒之法,甚有明驗,多氣耳。知之者可以入大疫之中,與病人同床而己不染。……以氣禁金瘡,血即登止。又能續骨連筋。以氣禁白刃,則可蹈之不傷,刺之不入。若人為蛇虺所中,以氣禁之則立愈。”吳越地區的禁咒之法非常靈驗,掌握這種方法的人可以到瘟疫流行的地方,睡覺與瘟疫病人同床而能不感染瘟疫。……,用氣禁金瘡,血馬上就止住了。使用禁術還能續骨連筋。還可以使用禁術防止刀槍,可以踩在刀刃上不受傷,兵刃刺也不能傷害。如果有人被毒蛇咬傷,使用禁咒之法就可以讓被咬傷的人馬上痊癒。

《釋滯》篇亦有類似記載,曰:“……若他人為兵刃所傷,噓之血即止;聞有為毒蟲所中,雖不見其人,遙為噓祝我之手,男噓我左,女噓我右,而彼人雖在百里之外,即時皆愈矣。”如果遇到什麼人被兵刃刺傷了,哈口氣血馬上止住了;聽說有被毒蟲咬傷的,雖然看不見患者,一樣可以“遙感”治療,受傷的是男子,在報信人左手哈口氣,受傷的是女子,就在報信人右手哈口氣,而受傷的人,雖然在百里之外,也馬上痊癒了。

隋唐時期,咒禁得到了正統醫療機構的認可,太醫署正式成立了咒禁科,使祝醫重新登堂入室。與此同時,妙應真人孫思邈的著名醫學著作《千金翼方》中的《禁經》,記載了大量的咒禁內容。

到了宋代, 《資治通鑑》有“鄉約祝醫”的記載,即每個鄉都要有祝醫,這應該是赤腳醫生的原型,這個舉動使隆慶之變之後,祝由術得以民間傳承,應當說是功不可沒的善舉。同時,現代的坊間流傳《宋淳熙秘藏善本祝由十三科》的成型說明了十三科成型已經十分確定了。

到了元代,祝由成為正式科目單獨出現,根據記載,當時太醫院分為:大方脈科、雜醫科、小方脈科、風科、產科、眼科、口齒科、咽喉科、正骨科、金瘡腫科、針灸科、祝由科、禁科。

明代,太醫院亦有祝由一科,明醫張介賓說:“祝由者,即符咒禁祈之法,用符咒以治病,謂非鬼神而何?故《賊風篇》帝曰:其毋所遇邪氣,---先巫因知百病之勝,先知百病所從生者,可祝而已也。只此數語,而祝由鬼神之道盡之矣,愚請竟其義焉。夫曰似鬼神,言似是而實非也。曰所惡所慕者,言鬼生於心也。曰知其勝、知其所從生,可祝而已者,言求其疾病之由,而釋去其心中之鬼也。何也?凡人之七情生於好惡,好惡偏用則氣有偏並,有偏並則有勝負,而神志易亂,神志既有所偏而邪復居之,則鬼生於心,故有素惡之者則惡者見,素慕之者則慕者見,素疑之者則疑者見,素畏忌之者則畏忌者見,不惟疾病夢寐也然,是所謂志有所惡,及有外慕,血氣內亂,故似鬼神也。又若神氣失守,因而致邪---凡一切邪犯者,皆是神失守故也。此言正氣虛而邪勝之,故五鬼生焉,是所謂故邪也,亦所謂因知百病之勝也。心有所注,則神有所依,依而不正,則邪鬼生矣,是所謂知其病所從生也。既得其本,則治有其法,故察其惡,察其慕察其勝,察其所從生,則祝無不效也。”(《類經"卷十五"疾病類"》)

但是,由於按摩科被取消,所以“今按摩、祝由二科失其傳,惟民間尚有之”(參見《類經十二卷·祝由》):

明代隆慶五年(公元1571),太醫院從十三科削減為十一科,按摩科祝由科被撤消,手法醫學進入了低谷。這就是按摩科著名的“隆慶之變”,又何嘗不是祝由科的“隆慶之變”!

下面是相關的歷史資料

自御醫以下,與醫士、醫生,各專一科。隆慶五年奏定, 御醫、吏目共二十員:大方脈五員,傷寒科四員,小方脈、婦人科各二員,口齒、咽喉、外科、正骨、痘疹、眼科、針灸等 。

七科各一員。醫士、醫生各七十餘名:大方脈、傷寒科、小方脈、婦人科、口齒、咽喉、外科、正骨、痘疹、眼科、針灸等各名數不等。

隆慶之變的意義重大,它是官方醫祝分家的代表。

接著,就是滿清入關,官方用“薩滿”代替了祝由,據《雞林·舊聞錄》記載:“薩瑪教為東夷一種宗教,在昔滿洲人亦迷信之。此教今日在宋、黑、馬三江下游,南及朝鮮,咸鏡諸道皆染此習。凡人患病輒延男巫,亦有女覡至家,……蹈足而行,作咒如魅言及人術,以除患疾。”從這段文字我們可以看出“薩滿”只是一種原始巫術。

薩滿官方流行的同時,祝由在民間依舊廣泛流傳著,清代明醫趙學敏曾寫過《祝由錄驗》一書,可惜遺失了,不過在他寫的《串雅》一書中,很多禁法的東西記錄了下來,讓我們從側面看到了當時祝醫的場景。

不可否認的是,科學的發展有時候對一些傳統的東西起到了某種阻礙作用,祝由學也是如此,很多人不重視,加大了這種阻礙,就這樣,博大精深的祝由術,一步步的被誤解成巫婆神漢的工具。現在,應當是為祝由學正名的時候了,祝由術,應當得到嶄新的認識。

二 、道家文化信仰對祝由的影響

談到祝由,不得不談到道家的宗教信仰,因為,縱觀祝由的產生及發展,一直與本土文化道家文化信仰的興衰緊密相連。

1祝由產生於中華民族的原始信仰

祝醫,也就是祝醫是隨著“巫術”“巫祝”的產生而產生的。“巫術”“巫祝”,這兩個詞的出現在中華文化中出現的比較早,按照《周禮》的記載,在商周時期就已經很流行了,而巫祝文化的產生,應當更早,有人認為,黃帝時期巫已經就開始有了各自的專攻,《姓氏考略》上說:“黃帝臣巫彭作醫,為巫氏之始”;《說文解字》中也有“巫彭初作醫”的描寫。至於祝醫的出現,則有可能早於黃帝時期,《黃帝內經》中有“先巫者,因知百病之勝,先知其病之所從生者,可祝而已矣”(《靈樞·賊風》)的描寫,但祝醫具體的產生時間卻是一個迷。

筆者認為,祝醫是隨著巫文化的產生而產生的,巫文化本身產生於原始神明的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在原始巫文化的基礎上,巫文化逐步成熟,分門別類,巫醫文化也就是祝醫文化隨之成為單獨的文化類別,他繼承了原始巫文化的信仰,並有所發展,與同時代的眾多文化一起,成為中華民族信仰的起源,也就是原始的道家信仰。如果離開了原始的道家信仰,就不會有祝醫文化的產生,這應當是顯而易見的。

2祝由文化的盛行與衰落與道家文化信仰的興衰緊密相關

縱觀祝由文化發展史,就會發現祝由文化的興衰與道家文化信仰的興衰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首先,中醫文化與巫文化的分離是原始道家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水嶺,但這時的中醫文化尚未與巫文化完全分家,“毉”字的產生說明了當時的中醫文化與巫文化關係還是十分密切的,直到“醫”字出現,說明了中醫文化與巫文化漸行漸遠,逐步發展成一門單獨的學科。只是這時候巫文化還是一門高尚的文化,所以有“子不語”說法的孔子也對巫文化進行了肯定:“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

隨後就進入了諸子百家時期,百家爭鳴,道家的文化信仰有了一定的外界限制。應當說道教的成立是對道家文化信仰重大推動,到了隋唐時期,道教文化受到推崇,祝由科也堂而皇之的進入了醫學的殿堂。

有人說歷史就是一個輪迴,這句話應當到祝由文化的確如此:從巫祝文化與中醫文化相輔相成的產生,到醫巫分家,又合二為一,成為醫文化,最終又因為某種原因被趕出了中醫殿堂。到了明朝,嘉靖皇帝對道教長生術到了痴迷的地步,以至於差點被宮女們勒死,嘉靖駕崩後,隆慶皇帝矯枉過正因噎廢食,把與道家信仰相關的祝由科從太醫院中去除,這就是祝由史上著名的隆慶之變。接著就是清代薩滿代替了祝由,幾百年的時光,祝由在官方消失,所幸古人有“鄉約祝醫”制度,才是祝由沒有真正的滅絕。民國時期,局勢動盪,祝由的發展自然勢單力薄,因戰爭原因,民間的一些傳承也受到極大的損失。

祝由的現狀

當代的教育方式方法是無神論的,導致多數人在民族信仰方面出現危機,改革開放之後,各種信仰紛沓而至,道家的文化信仰很少有人問津,這種形式下祝由的發展就可想而知了。而留下來的一些祝由版本,由於年代久遠有些文字模糊不清,一些抄本在抄寫時出現很多謬誤,加上世代變遷,中醫學很多疾病的名稱發生變化,甚至有些疾病的名稱現在已經完全不用了,出現了有病無符或有符無病的尷尬局面,這對祝由的學習和發展是明顯不利的。而且,現在的祝由術主要是在一些道家門派中流傳,由於很多的施術者對中醫醫學知識的不足及祝由理論的匱乏,很多病症的治療並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

祝由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也是全留給人類的寶貴財富,如果我們能深層次的研究和學習祝由,並付諸於實踐,祝由,這個古老文明,必然綻放出美好的新花!

【傳承道家思想,弘揚道教文化,歡迎訂閱道家微信號:daojiaodaojia(道教道家的全拼)。顯諸仁,藏諸用。大家也可以加我的私人微信號:cangzhuyong(藏諸用)與我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