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農村孩子的氣質和城市孩子的氣質差很多,該怎麼改變?

網友一:

孩子的氣質是他們表現出來的相對穩定的個性特點,農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所表現出來的個性特點不同,和他們的生活環境接受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一般情況下,城市孩子,他們的父母更重視教育他們接觸到的資源信息知識都會相對比較多,這些都會沉澱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轉變為他們表現出來的相對穩定的個性特點,他們相對更為自信,更善於表達。

而農村的家庭,因為父母的原因,環境的原因,接受教育的單一來源等原因,在談吐上,在表現上,在知識面,甚至我們所說的眼界和格局上,和城市的孩子比較起來,都會相對弱一些。

為什麼說農村孩子的氣質和城市孩子的氣質差很多,該怎麼改變?

網友二:

氣質大多是後天培養的,成長環境很重要。這裡我們不提那些個例,我們只談大多數,而且指的是原住民。

農村和城裡家庭培養的孩子從下接觸的環境不同,決定了他們起點見識和眼界就不同。書香世家出來的人大多自帶或儒雅溫和,或隨性灑脫的氣質,比如林文月,高曉松。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高曉松之所以能說出這樣的話就源於他從小的耳濡目染讓他有著龐雜的學識和見識,有複雜的關係網,他沒有生活的後顧之憂,不必為生活發愁,所以他可以從清華退學,去追求他的“詩和遠方”。

網友三:

第一環境註定性格,性格決定氣質。不要說農村和城市了,就是不同省份的人性格都會是不同的。“一方水土,一方人”,某個地方的人必然就會帶有這個地方人所具有的特質。或是內斂,或是張揚,都是人很明顯的標籤,不同性格的人決定身上的氣質有所不同,內斂的人的氣質會相對穩健,張揚的人氣質會相對跳躍,無論如何,環境對於一個人性格的形成,確實有極大的影響。

第二後天學習對氣質的影響。在你的身邊,肯定不缺乏醜小鴨變成白天鵝的故事,他們家庭背景可能不是特別好,但是因為自身的努力,後面就形成了比較好的素養。以至於即使和城市裡出身的精英們站在一起的時候,人們也沒辦法分辨出來。城市的地區考上大學的人數比例遠高於農村地區的學生考上大學,接受教育能很大程度上改變一個人的氣質。

為什麼說農村孩子的氣質和城市孩子的氣質差很多,該怎麼改變?

網友四:

不同的環境孕育出來的是不同的生命,不同的環境造就出的是不同的性格。正是因為不同,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麗,有些人出生以後,就有幾千萬的資產,有些人努力半輩子,才會有幾十萬的資產;有些人繼承了千萬資產,卻只活了幾十歲,有些人努力了半輩子,活了九十多歲。

不去羨慕差距,因為上帝在給你關上一扇大門的時候,必然就會給你打開一扇窗,盡是光明照耀大地的樣子。農村出生的學生經過很長時間的努力學習,再經過四五年的努力工作,才可能會在城裡面買一套房子,而這些是大多數城裡出生的孩子的標配。當然,所謂的氣質上也是有差距的,不過這也不是絕對的,性格是可以二次塑造的。

為什麼說農村孩子的氣質和城市孩子的氣質差很多,該怎麼改變?

網友五:

孩子在最開始的時候就像一張白紙,而父母是他們接觸的最早也最久的“老師”。

城市裡的父母比較注重孩子在知識、語言、品德等各方面的學習,以及在服飾穿著上的打扮,有的甚至專門從小送去上禮儀課程或者學習舞蹈等來培養孩子的氣質。

但是農村裡很多父母由於經濟差異和觀念不同,則不太講究這一點,多采取“放養”的方式,因此大多數的農村孩子都比較率真、活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