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東日報」專題丨「參」機無限——第三屆柘榮太子參採收節見聞

專題報道

「闽东日报」专题丨“参”机无限——第三届柘荣太子参采收节见闻

閩東日報 7月10日刊發

“參”機無限——第三屆柘榮太子參採收節見聞

「闽东日报」专题丨“参”机无限——第三届柘荣太子参采收节见闻
「闽东日报」专题丨“参”机无限——第三届柘荣太子参采收节见闻

七月柘榮,“參”機無限。3日,由柘榮縣太子參協會、福建柘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第三屆柘榮太子參採收節在省級扶貧開發重點村、中藥材種植專業村——英山鄉鳳洋村舉行。

「闽东日报」专题丨“参”机无限——第三届柘荣太子参采收节见闻

作為全國唯一的“中國太子參之鄉”,近年來,柘榮縣積極挖掘傳播太子參歷史文化,不斷為太子參產業注入文化因子,激發太子參產業蓬勃動力。此次採收節上,祈福儀式、燈謎競猜、攝影展等“好戲連臺”,旨在通過文化元素,引導和活躍柘榮旅遊市場,提升“柘榮太子參”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同時為遊客們奉上一場獨具特色的文化盛宴。

「闽东日报」专题丨“参”机无限——第三届柘荣太子参采收节见闻

歡聲笑語慶豐收

當日,英山鄉鳳洋村彩旗獵獵,人頭攢動。上午9時,歡快的鑼鼓敲起來,喜慶的嗩吶吹起來,由鳳洋村鄉土藝人組成的嗩吶隊奏響了豐收的讚歌。

“打竹板,笑開顏。福建有個柘榮縣。柘榮縣,有珍寶。太子參,是最好……”一段朗朗上口的快板表演《瑰寶太子參》,道出了柘榮太子參的種植歷史、優勢所在、產業規模、政府扶持等,贏得觀眾陣陣掌聲和喝彩。

「闽东日报」专题丨“参”机无限——第三届柘荣太子参采收节见闻

“閩浙之邊,交溪之源,英山巍巍,柘水泱泱……天鍾地靈,童參發祥,品質優良,國粹重光,舉世良藥,聲名遠揚……”在鼓樂聲中,本屆採收節的重頭戲——祈福儀式正式開始。

正衣冠、三獻禮、致祭文後,一位裝扮成古代藥農模樣的老參農帶著20多位太子參種植戶代表對天祈拜,祈求保佑太子參順利收穫,預祝年年大豐收。

“從柘榮種植太子參開始,祭祀儀式就相伴而行。很多村民在太子參採收前,都會自發組織祈福儀式,拜天公,敬土地,禮馬仙,以求豐收。”柘榮馬仙信俗文化傳承人袁乃明說。

“太子參開挖儀式正式開始。”簡樸而莊重的祈福儀式結束後,採收節主辦方相關負責人一聲令下,參農們紛紛拿起簸箕、耙子等採參工具開始作業。隨著一株株品相良好的太子參被掘出地面,參農們臉上綻放出幸福的笑容。

“在去年的太子參採收節上,我們合作社的參農知道了‘柘參3號’這個品種,今年我們村通過種植‘柘參3號’,不僅太子參的品相更好了,而且產量也提高了。”英山鄉何山村綠野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林容說。

在太子參採收節現場,除了忙碌的參農們,還有一群人也十分繁忙,他們是柘榮攝影家協會的會員們。他們穿梭在會場和參田中,用鏡頭記錄著豐收的喜悅。陳開秀便是其中一個。

“這是祈福儀式的照片,這是參娃挖參的照片……我要挑選幾張效果最好的圖片,參加今年的‘攝影一日賽’。”陳開秀興高采烈地向記者展示了他當天的收穫。

“我已經連續參加了三屆的太子參採收節,下一屆我還要參加。”陳開秀說,“希望通過自己的鏡頭讓越來越多人知道柘榮太子參,為提高柘榮太子參的知名度盡一份綿薄之力。”

做強做大“一根參”

太子參別名童參、孩兒參,是常用中藥,具有益氣健脾、生津潤肺之功效。“上個世紀以前,由於市場需求有限,缺乏品牌和規範,種參效益不高,太子參僅僅是部分農民種植水稻、茶葉之餘的副業。”柘榮縣藥業發展局局長袁濟端說。

為了打破太子參“養在深閨人不識”的窘境,2000年,柘榮縣黨委、政府確立“閩東藥城”發展定位,太子參種植作為藥業“產供銷、農工貿”一體化的重要環節和老百姓增收致富的當家產業,被擺上了更加重要的位置;2001年,“柘榮太子參”證明商標經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核准註冊,成為當時我省第一件中藥材證明商標、全國第二件中藥材地理標誌證明商標;2002年,柘榮太子參列入《福建中醫藥大典》“道地大宗藥材”;2007年“柘榮太子參”被列入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12年,柘榮縣被正式命名為“中國太子參之鄉”……從此,許多柘榮太子參經銷商紛紛在產品的外包裝上標註“柘榮太子參”商標,開闢銷路。

“柘榮太子參”打出名氣後,江中製藥集團派代表專程赴柘榮,與柘榮縣簽訂了《供銷合作備忘錄》。多年來,該集團每年訂購柘榮太子參均在1000噸以上。

「闽东日报」专题丨“参”机无限——第三届柘荣太子参采收节见闻

天人藥業就是江中製藥集團太子參原料最大的供應商。“得益於柘榮太子參這個品牌,我們已經成為江中製藥集團的指定供應商。”天人藥業董事長許啟棉說。

據瞭解,目前在柘榮常年設點收購太子參的除了江中製藥集團,還有北京同仁堂、武漢健民等數十家國內知名藥企。在港澳及東南亞一帶,許多藥商對柘榮道地栽培的太子參青睞有加,直接認定柘榮為原產地。

在“太子參”品牌的引領下,柘榮縣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協會+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大力發展訂單農業,鼓勵力捷迅、天人、西岸生物、中食集團等重點企業投資地產中藥材種植、研發、銷售。如今,不少企業已成功開發出以太子參為原材料的系列產品,如複方太子參顆粒、太子參保健茶等,基本形成從藥品到保健食品到飲料、家庭藥膳,從原料到膠囊、口服液的多元化、多層次的產業鏈條。

與此同時,柘榮縣還專門建立了太子參追溯體系平臺。“平臺覆蓋太子參的種植、生產、銷售等環節,實現來源可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確保了柘榮太子參的品質和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柘榮縣工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崛起一個產業,福澤一方百姓。截至目前,柘榮縣太子參年產量4900多噸,年銷售收入12億元,產銷量全國第一。

產業引領助脫貧

在柘榮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蓋房上學娶媳婦,全靠太子參。”據不完全統計,柘榮縣10萬人口中,因太子參直接受益的就有4萬多人。

眼下,正是柘榮太子參採挖收成之時,城鄉隨處可見“傘花朵朵開、參農採參忙”的場景。不少當地群眾依靠太子參產業實現了脫貧致富。英山鄉鳳陽村村民陳巖榮是受益者之一。在當天祈福儀式結束後,他便回到自家參田忙碌起來。

「闽东日报」专题丨“参”机无限——第三届柘荣太子参采收节见闻

因病因殘致貧,曾是陳巖榮心中的一個鬱結。兒媳患重病,孫女也得了“疣狀痣”,過去常出現醫藥費支付困難的窘境。鄰里親朋的幫襯,才讓一家人勉強度日。

2016年,陳巖榮被列為精準扶貧戶。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扶持下,他與福建柘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訂協議。該企業不僅為其種植太子參提供生產資料和技術支持,並根據市場價格進行統一收購。如今僅種植太子參一項就能為其帶來6萬元的收入。

黃柏鄉倒流村貧困戶林賀民幾年前還一貧如洗,一家四口居住在土坯房裡,每逢颱風暴雨天氣,總是被鄉村幹部請到臨時安置點避險。如今,依靠種植太子參,全家人不僅實現了脫貧,而且還住上新房,過起了富農生活。

在柘榮,像陳巖榮、林賀民這樣通過種植太子參脫貧的例子還有很多。

近年來,柘榮縣積極實踐扶貧開發“寧德模式”,發揮自身優勢,致力探索村企合作、產業扶貧之路,其中,太子參產業扶貧就是一個具體抓手。

在太子參相關企業和參農的合作中,柘榮縣通過整合土地、政策、勞力、特色等“四大資源”,推廣園區吸納型、訂單農業型、入股分紅型、旅遊帶動型、服務創收型“五大類型”,催生生產要素有效構建、增收渠道有效拓展、村財保障有效增強、人氣商氣有效集聚“四大動力”等方式,增強了扶貧開發的內生動力。

經過近幾年的探索,柘榮縣形成了注重“建立機制”“建立基地”“建立利益共同體”的可持續可複製的“村企合作、產業扶貧”經驗和啟示,走出了一條推動縣域擺脫貧困的發展路子。截至目前,全縣87家企業(合作社)與100多個村建立合作關係,基本輻射所有建制村,平均帶動農民增收2360元,貧困人口從2014年的1696戶5657人,減少到目前的17戶61人。

本報記者:楊 洋、陳小妹

通訊員:陳麗彬、鄭婷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