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公益人士涉性侵:莫借公益行「不軌」

昨日,一位受害女生實名舉報知名公益人、乙肝權利倡導者雷闖三年前性侵了她。她收集的信息顯示,雷闖所犯之事不止一例,所侵害之人不止一個。昨日中午左右,雷闖在朋友圈作出回應,承認了所犯下的種種錯誤行為,同時向受害者道歉,並表示考慮去公安部門自首。

但隨後,雷闖個人又發佈了《關於雷闖事件的相關情況說明》,證實朋友圈回應內容是他本人所寫,同時表示兩人之間當時存在男女戀愛關係。

雷闖在公益倡導方面著名的案例,是多次從廣州出發徒步進京,呼籲全社會去除乙肝歧視和偏見,營造乙肝病毒攜帶者公平的就學就業等機會,建議乙肝病毒藥物進入醫保名單等,他和他的機構在相關領域取得了較為突出的貢獻。

雷闖到底有沒有性侵該女生,還需要專業的法律意見給出最終認定。

但從他本人的聲明來看,他本人並未否認性侵指控。事實上,雷闖一開始的說明相對明晰,只是後來回應媒體的聲明又讓事件多了幾分模糊。不過,目前可以確定的事實是,雷闖確實承認和對方發生了性關係,並給對方造成了很大的傷害。至於雷闖應該承擔什麼樣的責罰,則需要讓法律做出公正的判決。

據我對公益圈的瞭解,這並不是偶發現象。這幾日陸陸續續還有其他一些類似案例正在浮出水面,更多公益人被牽涉其中。這也說明,在公益圈這個向來以維護公共利益為己任、以弘揚社會公正為使命、以守護社會善愛為目標的行業,也存在不少問題。

公益圈的性侵案例,和其他職場行業的性侵案件有很大不同——這不僅有權力關係上的上下級壓迫(比如師生、領導和下屬),更有人格魅力以及道德光環上的便利。

被侵害者一開始接觸侵害者,往往是出於對其公益項目或公益理念的認同,以及對他本人的仰慕。被侵害者幾乎處於一個完全信任的、毫無防備的狀態。侵害者可能利用各種機會,尤其是公益活動的過程,一步步去接近女生,最後圖謀不軌,實施侵害。

相較其他行業,由於行業的特殊性,公益圈人士的惡行也會有更惡劣的影響。它不僅僅深刻傷害了受害者,還讓整個行業蒙上陰影,甚至還可能動搖公眾來之不易的信任,讓行業原本就不厚實的信任度再次受損。

當然,這並不是說為了行業的發展就該避免醜行的曝光,恰恰相反,只有做到行業的自律和自淨,以絕對零容忍的態度對待性侵事件,才能最大程度地挽回公眾信任。

這些多年前就發生、不斷累積的案件,現在陸陸續續才揭露出來,往往是因為原來行業一些有影響力的人,充當和事佬、和稀泥,試圖把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當然,一個行業出現個別惡例,不代表整個行業都出現了問題。如果行業能夠積極面對問題,有所作為、及時行動,也不失為亡羊補牢。

從公益行業自身來講,也迫切需要形成一個反性騷擾、性剝削和性侵犯的“舉報-反饋-保護-懲處”的機制,保障從業者尤其是初入行業的女性的健康工作環境;同時更好地普及多元、平等的性別理念,倡導性別權利平等,以及與之相關的預防與自我保護。

目前我看到行業裡性別權益保護組織已經行動起來,發起了行業倡議書,希望更多人可以行動起來,以推動全行業的人身保護機制建設。

□張天潘(公益觀察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